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目标
(一)尝试使用裱花袋作画,体验用颜料挤压、勾线作画的乐趣。
(二)在绘画中感受菊花的形态美,引导幼儿大胆表现美与创造美。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活动前参观过菊展,欣赏各种菊花的形态美,以及蛋糕师傅用裱花袋挤压蛋糕花纹的方法。
(二)物质准备:营造欣赏菊花的环境,各种菊花的图片、颜料、裱花袋、辅助材料、水粉纸、罩衣、抹布等。
(丰富新颖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教师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裱花袋、五颜六色的颜料和辅助材料是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关键条件。)
三、活动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探索。
1.幼儿自由参观“菊展”,教师随机引导幼儿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师:菊花长得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2.集体谈话,帮助幼儿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欣赏了菊花,你们觉得菊花像什么呀?
幼儿1:像豆芽;幼儿2:像螃蟹;幼儿3:还有像烟花的。
(创设参观“菊展”情境导入,结合画展,一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幼儿更直观地对菊花的外形特征进行深入探索。)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形式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1.欣赏成品,观察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菊花的画,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这几幅画美吗?它们与其他图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画法一样吗?
2.依次呈现四种不同类型的范画,提问幼儿作画方式。
师:谁知道这几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师总结:第一组画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颜料挤压画,第二组是把裱花袋里的彩色糨糊挤出来勾线作画,这叫沥糊画,第三组是挤压画对折后再用勾线作画的方法修饰,最后一组画是用辅助材料刷出来的。
(三)教师交代注意事项,让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1.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作画时,小朋友们拿到纸后,先把花瓶贴到想贴的位置,然后轮流取颜料,拿裱花袋时,记得将手腕抬起来。
(在幼儿作画前,教师对绘画技巧没有太多介绍,而是简单地提出作画过程中的秩序和习惯上的注意事项,给予幼儿绝对宽松自由的作画空间,与材料充分互动,把自主和探索留给幼儿自己。)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菊花的形状。
师:菊花上有花蕾,还有盛开的菊花,而且菊花的花瓣有各种形状的,你会怎样表现花蕾和盛开的菊花呢?
3.播放轻音乐,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整个作画过程,教师营造的宽松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大胆想象作画;二是精神层面的,教师没有给幼儿太多约束和要求,更多的是支持性和鼓励性语言。)
(四)分享经验,评价作品,拍照留念。
1.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重点评价作品的颜色搭配和创作方法,感受作品的美。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幅菊花?为什么?这幅画用了哪种方法?你觉得它美在哪儿?
2.幼儿与创作作品拍照合影留念,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评析
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习得和幼儿绘画作品“对不对”、“像不像”,本次活动很好地实现了《指南》倡导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一)选材源自幼儿生活,激发幼儿艺术兴趣。
相较于围绕固定的艺术教材开展美术繪画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参观菊花的经验,并通过创设“菊展”情境,让幼儿对菊花有了充分的感知。此外,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投放幼儿常用的工具材料外,还新增了源于幼儿生活的操作工具,即蛋糕师傅的裱花袋和长片、花片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二)弱化技巧训练,重视幼儿创作体验。
当前幼儿园艺术活动普遍存在重视艺术技能习得,强调艺术活动的“辅德和益智”功能,忽视感知和体验的误区。在本次活动中,在教师没有过多介绍绘画技巧和强调工具使用的情况下,幼儿第一次操作裱花袋时,因为手太用力颜料挤多了影响画面美观,在第二次操作中,他们便下意识地控制自己手的力度,使画面线条更匀称。这个过程正是幼儿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相关艺术创作经验的良好结果。
(三)尊重幼儿艺术感受,支持艺术表现。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足够宽阔的空间进行创作,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本次活动点评环节,教师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欣赏他人作品中的美,让幼儿发现美、欣赏美;二是对幼儿使用的作画技巧进行简单介绍,并给予肯定。两者之间有所侧重,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以学习技能为辅。幼儿们的最终作品并不是整齐划一写实性的真正菊花,而是泛化的具有写意性质的菊花,各具特色,真正凸显了个性化创作和表现。
本活动为2013年甘肃省“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优质课展示课例,由福建省儿童保育院陈晶教师执教。
(一)尝试使用裱花袋作画,体验用颜料挤压、勾线作画的乐趣。
(二)在绘画中感受菊花的形态美,引导幼儿大胆表现美与创造美。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活动前参观过菊展,欣赏各种菊花的形态美,以及蛋糕师傅用裱花袋挤压蛋糕花纹的方法。
(二)物质准备:营造欣赏菊花的环境,各种菊花的图片、颜料、裱花袋、辅助材料、水粉纸、罩衣、抹布等。
(丰富新颖的材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引发幼儿的大胆想象,教师提供幼儿感兴趣的裱花袋、五颜六色的颜料和辅助材料是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关键条件。)
三、活动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积极探索。
1.幼儿自由参观“菊展”,教师随机引导幼儿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师:菊花长得都一样吗?有哪些颜色?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2.集体谈话,帮助幼儿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欣赏了菊花,你们觉得菊花像什么呀?
幼儿1:像豆芽;幼儿2:像螃蟹;幼儿3:还有像烟花的。
(创设参观“菊展”情境导入,结合画展,一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幼儿更直观地对菊花的外形特征进行深入探索。)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不同形式的作品,激发创作兴趣。
1.欣赏成品,观察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菊花的画,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这几幅画美吗?它们与其他图片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画法一样吗?
2.依次呈现四种不同类型的范画,提问幼儿作画方式。
师:谁知道这几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
师总结:第一组画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颜料挤压画,第二组是把裱花袋里的彩色糨糊挤出来勾线作画,这叫沥糊画,第三组是挤压画对折后再用勾线作画的方法修饰,最后一组画是用辅助材料刷出来的。
(三)教师交代注意事项,让幼儿选择材料,自由创作。
1.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作画时,小朋友们拿到纸后,先把花瓶贴到想贴的位置,然后轮流取颜料,拿裱花袋时,记得将手腕抬起来。
(在幼儿作画前,教师对绘画技巧没有太多介绍,而是简单地提出作画过程中的秩序和习惯上的注意事项,给予幼儿绝对宽松自由的作画空间,与材料充分互动,把自主和探索留给幼儿自己。)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菊花的形状。
师:菊花上有花蕾,还有盛开的菊花,而且菊花的花瓣有各种形状的,你会怎样表现花蕾和盛开的菊花呢?
3.播放轻音乐,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整个作画过程,教师营造的宽松氛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层面的,播放轻音乐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愉快,大胆想象作画;二是精神层面的,教师没有给幼儿太多约束和要求,更多的是支持性和鼓励性语言。)
(四)分享经验,评价作品,拍照留念。
1.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重点评价作品的颜色搭配和创作方法,感受作品的美。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幅菊花?为什么?这幅画用了哪种方法?你觉得它美在哪儿?
2.幼儿与创作作品拍照合影留念,活动自然结束。
四、活动评析
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和结构性,重视美术技能技巧的习得和幼儿绘画作品“对不对”、“像不像”,本次活动很好地实现了《指南》倡导的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一)选材源自幼儿生活,激发幼儿艺术兴趣。
相较于围绕固定的艺术教材开展美术繪画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参观菊花的经验,并通过创设“菊展”情境,让幼儿对菊花有了充分的感知。此外,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投放幼儿常用的工具材料外,还新增了源于幼儿生活的操作工具,即蛋糕师傅的裱花袋和长片、花片等辅助材料,这些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二)弱化技巧训练,重视幼儿创作体验。
当前幼儿园艺术活动普遍存在重视艺术技能习得,强调艺术活动的“辅德和益智”功能,忽视感知和体验的误区。在本次活动中,在教师没有过多介绍绘画技巧和强调工具使用的情况下,幼儿第一次操作裱花袋时,因为手太用力颜料挤多了影响画面美观,在第二次操作中,他们便下意识地控制自己手的力度,使画面线条更匀称。这个过程正是幼儿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相关艺术创作经验的良好结果。
(三)尊重幼儿艺术感受,支持艺术表现。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足够宽阔的空间进行创作,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表现。本次活动点评环节,教师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欣赏他人作品中的美,让幼儿发现美、欣赏美;二是对幼儿使用的作画技巧进行简单介绍,并给予肯定。两者之间有所侧重,以引导审美表现为主,以学习技能为辅。幼儿们的最终作品并不是整齐划一写实性的真正菊花,而是泛化的具有写意性质的菊花,各具特色,真正凸显了个性化创作和表现。
本活动为2013年甘肃省“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优质课展示课例,由福建省儿童保育院陈晶教师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