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数学教 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本文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推动、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性行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显然,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个体内心体验到“我需要学习”,指向的是特定的学习目标,行为体现为一种坚持学习行为的活动过程。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愿望。
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一般地说,这些因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为内因的自身因素,二是作为外因的外部因素。自身因素包括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以及焦虑程度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与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榜样作用。这里只能择要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详细讨论请参阅心理学的有关论著。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产生"数学真难学,学习数学真苦真累"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1、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地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受课本;有的老师偶尔要求学生翻翻数学课本,读读课本里的数学定义、法则等。这与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相差甚远。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让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能够自己看书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阅读数学课本可以分为三部曲: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看看哪些知识自己难以理解,这样在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看书,学会边看书边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新知后,看着书本复习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看看是否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假设与推理、对应与转化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使他们能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从而能轻松学习数学。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问开始的,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也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呢?好奇、好动、好问、好表现自己和爱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学会质疑。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它的形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孩子的分数更可靠,比名次更重要,是孩子能学好知识的真正保证。
事实上,凡是学习成绩持续好的孩子,都会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则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把注意力从分数和名次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习惯上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两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做做练习。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培养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由学习需要引起的推动、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性行为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显然,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个体内心体验到“我需要学习”,指向的是特定的学习目标,行为体现为一种坚持学习行为的活动过程。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成就愿望。
学生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
很多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一般地说,这些因素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作为内因的自身因素,二是作为外因的外部因素。自身因素包括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志向水平和价值观以及焦虑程度等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与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榜样作用。这里只能择要作一个简要的介绍,详细讨论请参阅心理学的有关论著。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产生"数学真难学,学习数学真苦真累"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1、教给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
数学课本既是教师的教学之本,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依据。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地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受课本;有的老师偶尔要求学生翻翻数学课本,读读课本里的数学定义、法则等。这与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学能力相差甚远。教学生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正是为了让他们离开教师的辅导,能够自己看书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阅读数学课本可以分为三部曲: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看看哪些知识自己难以理解,这样在教师讲课时带着问题去听;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看书,学会边看书边思考问题,并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完新知后,看着书本复习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掌握情况,看看是否存在未能解决的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假设与推理、对应与转化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使他们能根据各种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从而能轻松学习数学。
3、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问开始的,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也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呢?好奇、好动、好问、好表现自己和爱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在每个环节留有余地,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学会质疑。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它的形成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孩子的分数更可靠,比名次更重要,是孩子能学好知识的真正保证。
事实上,凡是学习成绩持续好的孩子,都会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则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把注意力从分数和名次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习惯上来。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不是个别教师在某个学科在较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1、预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两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或翻一翻)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做做练习。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2、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