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风班貌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教学效率,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果又决定了班风班貌。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级管理现状,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给予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管理
班集体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学生每天都处于班集体生活中,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班级的构建和团结,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家庭和学校在教学上的投入都不是那么的充足,使得学生心理承担着一定的负担,这些客观事实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需要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个性开展班级管理,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心中“温馨的港湾”。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级管理不容乐观,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在行为习惯、情绪表达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1.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被生活所迫,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很多学生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在行为习惯上过于自由、散漫,而父母只是一味地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数学生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差别大
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时,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其民族文化,尊重其民族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大致地掌握。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个人能力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班主任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除此之外,虽然普通话是教学的官方语言,但是很多学生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语言能力较差,与班主任沟通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自由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
3.学生父母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关注度不高
教育并管理学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要想管理好学生,必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但是多数父母更加关心的是学生的衣食住行,对学生的心理置之不理,把对学生的管理完全丢给教师,使得“家校共育”缺失了“一条腿”。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
对于少數民族贫困地区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初中班主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对于少数民族的班级,由于学生汉语能力的不同,可能造成学生和教师间沟通的差异,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班主任在管理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可采用分层管理策略。分层管理就是在班主任这个主管人之下再设立分管人,然后由分管人管理各个小队。分层管理也可为学生提供服务班级的机会,提高部分学生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分层管理中的小队可以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为单位划分,每个对配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队员,在每个小队中选取一名队长,负责班主任指定的管理工作的实施、队内事务和与其他小队的沟通,队中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形成帮扶对,大家共同进步。在同一小队内,学生学会团结、学会相处,在不同小队间,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互助,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
2.关爱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呵护和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独立个体,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只有被爱包围着的人,才是自信的,才是阳光的,才能成为爱的使者,才能让他以及周边的事物变得更美好。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并且大多为留守儿童,由于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我行我素是常态,在班级中也容易显得格格不入。这时就更加需要班主任用自始至终的爱去关怀学生。曾经在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偶尔上课很有精神,很积极,偶尔又显得颓废,有点自暴自弃。后来上门家访,发现他家住在很偏远的地方,家里贫困,并且家中就只有爷爷奶奶和他,父母经常打电话回来也就是要求他好好学习,别的其他事情一律不问。这种情况明显就是缺爱造成的,在他的心中认为好不容易盼到了父母的声音,结果父母关心的只有学习,而根本不在乎他这个人。学生年龄小,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只是父母没有把爱挂在嘴边。了解清楚情况后,我跟他父母联系了,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同时我也经常找这个学生一起运动,谈人生理想等。后来,他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在班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又重拾了对学习的信心。所以,爱是永恒的催化剂,班主任的爱为照亮学生的未来之路,激励学生一直前行。
3.借助微信与家长交流,实现共育目的
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家庭主要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本无暇关注,并且一些家庭居住地离学校很远,家长不方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2020年的疫情事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线上教学的优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于某些家长,需要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孩子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对于表现有较大变化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清楚原因,与家长合力,对症下药。有些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或是有些路途较远,无法定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可以在微信班级群里给学生家长留言,每6个孩子一组,每天发布一组孩子的表现,这样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要让“家校共育”成为常态,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提升。
三、结语
中学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环境决定了其教育的复杂性。但是无论前提条件如何,作为教师,都应将学生教育管理成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尊重客观事实,从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关爱学生、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入手,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仕尧.新形势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J].幸福生活指南,2019,(11).
[2] 曾铮.云南省边境地区控辍保学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 杨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J].小说月刊,2018,(8).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管理
班集体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学生每天都处于班集体生活中,班集体的氛围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对班级的构建和团结,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家庭和学校在教学上的投入都不是那么的充足,使得学生心理承担着一定的负担,这些客观事实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需要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个性开展班级管理,使班集体成为学生心中“温馨的港湾”。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级管理不容乐观,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使他们在行为习惯、情绪表达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1.大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被生活所迫,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只有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很多学生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在行为习惯上过于自由、散漫,而父母只是一味地用物质来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导致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数学生生活习惯和语言习惯差别大
在管理少数民族学生时,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其民族文化,尊重其民族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大致地掌握。具体到每一位学生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个人能力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班主任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除此之外,虽然普通话是教学的官方语言,但是很多学生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语言能力较差,与班主任沟通之间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自由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难度。
3.学生父母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关注度不高
教育并管理学生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要想管理好学生,必然要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但是多数父母更加关心的是学生的衣食住行,对学生的心理置之不理,把对学生的管理完全丢给教师,使得“家校共育”缺失了“一条腿”。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对策
对于少數民族贫困地区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初中班主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对于少数民族的班级,由于学生汉语能力的不同,可能造成学生和教师间沟通的差异,还有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班主任在管理时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可采用分层管理策略。分层管理就是在班主任这个主管人之下再设立分管人,然后由分管人管理各个小队。分层管理也可为学生提供服务班级的机会,提高部分学生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分层管理中的小队可以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为单位划分,每个对配有能力强和能力弱的队员,在每个小队中选取一名队长,负责班主任指定的管理工作的实施、队内事务和与其他小队的沟通,队中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形成帮扶对,大家共同进步。在同一小队内,学生学会团结、学会相处,在不同小队间,可以让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互助,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
2.关爱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呵护和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独立个体,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只有被爱包围着的人,才是自信的,才是阳光的,才能成为爱的使者,才能让他以及周边的事物变得更美好。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并且大多为留守儿童,由于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我行我素是常态,在班级中也容易显得格格不入。这时就更加需要班主任用自始至终的爱去关怀学生。曾经在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偶尔上课很有精神,很积极,偶尔又显得颓废,有点自暴自弃。后来上门家访,发现他家住在很偏远的地方,家里贫困,并且家中就只有爷爷奶奶和他,父母经常打电话回来也就是要求他好好学习,别的其他事情一律不问。这种情况明显就是缺爱造成的,在他的心中认为好不容易盼到了父母的声音,结果父母关心的只有学习,而根本不在乎他这个人。学生年龄小,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只是父母没有把爱挂在嘴边。了解清楚情况后,我跟他父母联系了,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同时我也经常找这个学生一起运动,谈人生理想等。后来,他慢慢地变得开朗起来,在班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又重拾了对学习的信心。所以,爱是永恒的催化剂,班主任的爱为照亮学生的未来之路,激励学生一直前行。
3.借助微信与家长交流,实现共育目的
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家庭主要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根本无暇关注,并且一些家庭居住地离学校很远,家长不方便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但2020年的疫情事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线上教学的优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于某些家长,需要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孩子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对于表现有较大变化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清楚原因,与家长合力,对症下药。有些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或是有些路途较远,无法定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教师可以在微信班级群里给学生家长留言,每6个孩子一组,每天发布一组孩子的表现,这样促进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也要让“家校共育”成为常态,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提升。
三、结语
中学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环境决定了其教育的复杂性。但是无论前提条件如何,作为教师,都应将学生教育管理成为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要尊重客观事实,从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关爱学生、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入手,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仕尧.新形势下中学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J].幸福生活指南,2019,(11).
[2] 曾铮.云南省边境地区控辍保学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 杨帆.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J].小说月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