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我国医学院校、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发展主流态势综合分析,结合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政策所赋予的历史机遇,指出我国医学类示范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形态特征涵盖普适性、特殊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示范建设;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8-001
1.我国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1.1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丰富医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走与医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体育课程改革路线,逐渐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重要的目标取向。
1.2“医体结合”型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体医结合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殊模式,也是医学院校一项带有重要指向性的事业。怎样发挥体育学科和医学专业的综合优势,形成独有特色的以医为主、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与医学间怎样相互融合和渗透;体医结合,如何以医为本,使体育最大限度地为医学、为健康服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找准结合点是体医结合的关键所在,基于结合点来分步实施。目前,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保健体育,就是体医结合的典型例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实现体育课程革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教学实践,使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与方法,综合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身体锻炼。
人们基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需要,为体医结合提供了发展机遇。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将会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重新定位,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变原来的内容和模式,重视学生体医结合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使体育课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医学和健康。
2.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2.1“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据骆伟,翁惠根的研究,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界定为:以学生当前所学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及完善从事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相关身体素质、终身锻炼能力、职业体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内容之总和。
2.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当前,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该项模式对比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大致有三个取向:首先,课程目标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逐步朝着注重健康和职业能力的方向转变,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保留了原有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特质之外,更重视的是职业实用性。它主要通过选择专业性、指向性较强的身体练习作为课程内容,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同时职业身体素质的提高,也积极的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其次,课程内容面向职业技能需要发展,根据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将符合社会需要、针对职业特征、具有长期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通过开发与改造的手段引进课堂,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身体能力保持同步发展。最后,课程评价要面向“三位一体”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征与时代需求,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选择体能、态度、技能的综合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态度评价。
3.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政策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在职教经验、管理体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起,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扶持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后,在原有已经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并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根据建设的整体部署,“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优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从健全师资队伍到改进教学内容与完善课程结构,从专业建设到领导能力,从社会服务到教育教学,都需要保持全国领先。
这一部署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首先示范建设赋予体育课程争先创优的权利;其次,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后,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倘若对上述有利条件合理的加以把握,示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异军突起指日可待。
4.结论
综上,我国医学类示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态特征兼具普适性、特殊性和时代性。首先,它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分支,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讲其建设特点应当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其次,它隶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因此应当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实用性内容开发”的理念融入其间;然后,它又隶属于医学高等教育,因此它应当具备“医体结合”课程改革模式的特征;最后将其置身于示范院校建设的大背景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考量,它应当在医学专业建设中寻找契合,同时也应当在政策的引领下实现自身建设的完善。
项目基金: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苗圃工程”校级课程(2013mpxjl2)
关键词:示范建设;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78-001
1.我国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1.1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
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当前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掌握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丰富医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走与医学相互渗透与融合的体育课程改革路线,逐渐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重要的目标取向。
1.2“医体结合”型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体医结合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的一个特殊模式,也是医学院校一项带有重要指向性的事业。怎样发挥体育学科和医学专业的综合优势,形成独有特色的以医为主、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与医学间怎样相互融合和渗透;体医结合,如何以医为本,使体育最大限度地为医学、为健康服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找准结合点是体医结合的关键所在,基于结合点来分步实施。目前,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保健体育,就是体医结合的典型例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实现体育课程革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教学实践,使医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与方法,综合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身体锻炼。
人们基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需要,为体医结合提供了发展机遇。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将会成为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对医学院校体育课程目标重新定位,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改变原来的内容和模式,重视学生体医结合技能与知识的学习,使体育课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医学和健康。
2.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主流态势分析
2.1“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概念界定
据骆伟,翁惠根的研究,将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界定为:以学生当前所学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及完善从事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相关身体素质、终身锻炼能力、职业体能以及综合职业素质为教学目标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内容之总和。
2.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初探
当前,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该项模式对比传统体育课程模式,大致有三个取向:首先,课程目标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逐步朝着注重健康和职业能力的方向转变,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保留了原有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特质之外,更重视的是职业实用性。它主要通过选择专业性、指向性较强的身体练习作为课程内容,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同时职业身体素质的提高,也积极的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和掌握。其次,课程内容面向职业技能需要发展,根据高职院校自身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将符合社会需要、针对职业特征、具有长期健身价值的体育项目通过开发与改造的手段引进课堂,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身体能力保持同步发展。最后,课程评价要面向“三位一体”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征与时代需求,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选择体能、态度、技能的综合评价方式,即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态度评价。
3.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政策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在职教经验、管理体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2006年起,按年度、分地区分批扶持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后,在原有已经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上,再次增加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并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根据建设的整体部署,“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到优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从健全师资队伍到改进教学内容与完善课程结构,从专业建设到领导能力,从社会服务到教育教学,都需要保持全国领先。
这一部署对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来讲是一次重大机遇,首先示范建设赋予体育课程争先创优的权利;其次,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最后,示范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倘若对上述有利条件合理的加以把握,示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在同类高校中异军突起指日可待。
4.结论
综上,我国医学类示范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态特征兼具普适性、特殊性和时代性。首先,它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分支,因此从宏观层面来讲其建设特点应当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其次,它隶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因此应当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基于“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实用性内容开发”的理念融入其间;然后,它又隶属于医学高等教育,因此它应当具备“医体结合”课程改革模式的特征;最后将其置身于示范院校建设的大背景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考量,它应当在医学专业建设中寻找契合,同时也应当在政策的引领下实现自身建设的完善。
项目基金: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苗圃工程”校级课程(2013mpxj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