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在此背景之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目标是培养出既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产学结合 师资建设 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几百年来已经在世界各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务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以一般交际为基础的通用英语已无法满足人们在经济贸易领域与各国企业、客户进行有效交往的需求。于是,用于专门用途的专业英语——商务英语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一门重要的经贸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由于一些专科的高职院校受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开设的课程没有随国际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商务经济的要求。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专业特色不很明显,缺乏专项资金、专业人士的指导。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700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高职院校。对众多高职院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这一专业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笔者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多年,在这一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由于受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模式的影响,加上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偏差,致使商务英语专业“高等职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在: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规格不明确。
(2)在课程设置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多沿用以往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及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对高职人才规格培养的针对性,而且理论课程多,实践类课程安排不足,学生与社会需求的人才规格存在较大距离,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
(3)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要求,过分强调学科性,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4)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院的教学需要了。职业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帮助学生获得并加强职业岗位技能,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必须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商务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知识+商务知识”的现代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普通中专学校升格转型而成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在开办商务英语专业过程中的一大软肋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以我院为例,大多数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或教育专业,大都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也没有系统学过商务知识,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不很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往往无法把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仅将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上,造成学生专业知识构成的脱节和不合理。
(三)在实训场所上。尽管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受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及文科类专业的实践难度所限。实训场所也难以满足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规格的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就业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高职高专教育是在高中基础上所实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教学计划设计应着重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应充实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就业标准接轨。
(1)教学内容应将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2002年,劳动部、教育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双证书”制,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取得高校毕业证的同时,还要拥有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想真正实施好“双证书”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初、中级证书,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和单证员证书等的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到专业课程设置中,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达到国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由于受文科类专业特点和师资不足的制约,独立存在的实践课往往得不到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基本原理”课、“概论”课过多,实践课程或实践机会太少。因此,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课程设置,保证足够的实践学时数。针对此专业中的语言类课程模块,可设置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英语口译强化训练、商务英语视听说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商务类课程模块则主要包括外贸函电模拟实训、外贸制单实训、国际贸易模拟业务实训、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模拟,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业务操作。综合技能模块实训课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秘书实务实训等。
(二)实现产学结合,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这种联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对产业结构和主要行业以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实际,在产学结合、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学结合模式——产学结合基础上的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一全年、大二上学期重点打好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融合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商务 英语沟通能力和相应的商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大二下学期除按原教学计划执行外,增加专为就业设计的“企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请企业相关人员开设讲座等。三年级上学期即按“协议”规定安排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使学生在获得企业经验的同时,获得对企业和相关行业的理性认识。改革毕业考核形式,由以往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形式改为考核毕业生综合能力,体现专业的技能教育,实现与就业岗位的结合。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培养高技能特色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又具有专业理论教学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执教能力。要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一是要加强商务英语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等,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骨干;创造条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在商务英语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二是要加强专业实践锻炼。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去实践;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还要加大聘请来自商务工作一线的兼职教师的力度,建立一支适应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
(四)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提高。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广大教师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在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实践,一定能一步步地改进并完善它,使它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
[3]廖波光,邹立君,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J],河北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彭玉蔷,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技与教育,2008(4)
[5]马爽欣,韩小卫,商务英语发展现状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1)
[6]杨晓红,关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6(1)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产学结合 师资建设 英语教学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几百年来已经在世界各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务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以一般交际为基础的通用英语已无法满足人们在经济贸易领域与各国企业、客户进行有效交往的需求。于是,用于专门用途的专业英语——商务英语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一门重要的经贸学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际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由于一些专科的高职院校受限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开设的课程没有随国际贸易环境的迅速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商务经济的要求。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还不太完善,专业特色不很明显,缺乏专项资金、专业人士的指导。面对外部环境的日益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新形势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700所高校开办了商务英语专业,其中就包括大量的高职院校。对众多高职院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这一专业的认识还有许多不足。笔者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多年,在这一专业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由于受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模式的影响,加上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实践上仍然存在着问题和偏差,致使商务英语专业“高等职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表现在: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规格不明确。
(2)在课程设置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多沿用以往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及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对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对高职人才规格培养的针对性,而且理论课程多,实践类课程安排不足,学生与社会需求的人才规格存在较大距离,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
(3)教学内容不符合高职高专“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本要求,过分强调学科性,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4)在教学方法上,大多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学院的教学需要了。职业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帮助学生获得并加强职业岗位技能,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所以必须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商务英语是培养“英语专业知识+商务知识”的现代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普通中专学校升格转型而成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在开办商务英语专业过程中的一大软肋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以我院为例,大多数英语教师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或教育专业,大都没有商务英语的学历背景,也没有系统学过商务知识,对真实的商务工作环境不很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往往无法把商务知识与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仅将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上,造成学生专业知识构成的脱节和不合理。
(三)在实训场所上。尽管目前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受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及文科类专业的实践难度所限。实训场所也难以满足培养社会需要人才规格的要求。
二、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就业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鉴于高职高专教育是在高中基础上所实施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其教学计划设计应着重突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注重相关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应充实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调整课程设置,以保证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与就业标准接轨。
(1)教学内容应将专业知识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相结合。2002年,劳动部、教育部、人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双证书”制,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取得高校毕业证的同时,还要拥有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想真正实施好“双证书”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初、中级证书,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和单证员证书等的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直接引入到专业课程设置中,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达到国家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2)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由于受文科类专业特点和师资不足的制约,独立存在的实践课往往得不到突出,表现出来的是“基本原理”课、“概论”课过多,实践课程或实践机会太少。因此,必须要改变这样的课程设置,保证足够的实践学时数。针对此专业中的语言类课程模块,可设置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英语口译强化训练、商务英语视听说综合能力强化训练。商务类课程模块则主要包括外贸函电模拟实训、外贸制单实训、国际贸易模拟业务实训、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模拟,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业务操作。综合技能模块实训课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秘书实务实训等。
(二)实现产学结合,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这种联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对产业结构和主要行业以及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广泛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实际,在产学结合、切入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学结合模式——产学结合基础上的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一全年、大二上学期重点打好语言基础,掌握基本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英语学习和商务知识、商务技能的融合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商务 英语沟通能力和相应的商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大二下学期除按原教学计划执行外,增加专为就业设计的“企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请企业相关人员开设讲座等。三年级上学期即按“协议”规定安排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使学生在获得企业经验的同时,获得对企业和相关行业的理性认识。改革毕业考核形式,由以往以毕业论文为主的形式改为考核毕业生综合能力,体现专业的技能教育,实现与就业岗位的结合。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应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既具有培养高技能特色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又具有专业理论教学和指导实习实训的执教能力。要实现高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一是要加强商务英语教师进修培训工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等,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术骨干;创造条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在商务英语教师中培养学科带头人。二是要加强专业实践锻炼。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要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公司、企业去实践;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进行锻炼和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还要加大聘请来自商务工作一线的兼职教师的力度,建立一支适应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
(四)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在我国高等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然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面向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提高。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广大教师对该专业的教学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在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实践,一定能一步步地改进并完善它,使它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庄西真,关于培养中、高职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3(1)
[3]廖波光,邹立君,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J],河北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彭玉蔷,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技与教育,2008(4)
[5]马爽欣,韩小卫,商务英语发展现状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1)
[6]杨晓红,关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