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诗一般的感觉走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诗情》一文是根据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卡尔·恰彼克的同题游记散文删改而成的。全文突出“牧场之国”的描写,牛羊骏马、牧民等田园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诗情画意、洒脱自然,堪称寓情于景的经典之作。
  一、 读出诗一般的画卷
  透过亲切平和、新鲜活泼的语言,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捕捉到诗一般的画面。开篇聚焦“荷兰”,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突出“牧场之国”,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极目远眺”,开阔了读者的视野,这时“黑白两色的奶牛”尽收眼底,那“低头吃草”的牛、“站立不动”的牛、“活泼顽皮”的牛、“仪态端庄”的牛在大背景“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和“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的映衬下令人心驰神往。空间转换,将镜头拉近后对准“骠悍强壮”的骏马群,那如桩的粗腿和随风飞扬的鬃毛在作者的笔下如细细描摹的工笔画。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头脑中立刻就会浮现“它们自由驰骋”释放心情的场景。局部特写后将视角转向群像描写,那“悠然自得”的绵羊、不停呼噜的猪群、安闲自在的小鸡和长毛山羊与“自由驰骋”的骏马相映成趣,构成了自由幸福的生命画卷。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意脉”出现变化。傍晚时分,牧民出现,开始了繁忙的工作,可丝毫没有咱们生活经验中那种杂乱、喧闹的感觉。“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挤奶“不叫喊吆喝”“默默无言”。“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牧民们在静默中井然有序地忙碌,是冷漠无情还是不愿叨扰这诗一样的环境、天堂般的和谐?“严肃沉默”的奶牛连“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其实已经作出了最美的解答。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牧场进入夜幕。“漆黑的夜晚”向来伴随着孤独、寂寞与思念,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种让人羡慕的温馨与安详——“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二、 辨出诗一般的言说
  作者笔下的荷兰似有一种强磁魔力,让读者魂为之所牵、梦为之所绕。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文本诗一般的言语表现魅力。层次分明的结构和寓情于景的描述自不必说,单是那活泼、超越常规的言语表达就足以让我们破译作者心灵,探寻作者深层潜在的情感世界。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一句中的“碧绿”指鲜艳的青绿色,“丝绒般”指丝织品的质感柔软、平整、光亮。“碧绿如丝绒般”就形成一种错位搭配,其精妙在于跨越空间发现不同事物间隐蔽的一致性,凸显了作者对草原的惊叹与喜爱。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之国,一条条运河纵横交错于中,按事实逻辑应该是一条条运河镶嵌在碧绿色的低地上,而作者说成“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细细品读这种逻辑变异的句子,就可以悟出语义的微妙之处。一方面,这样写更突出运河之多,与前文“水之国”和下文牧民“驾着小船过来”挤奶的事实本然趋于一致;另一方面,自由奔腾是骏马的天性,但是有了运河的阻隔,骏马群的奔驰范围就有所限制,草原就始终保持相对的宁静,与作者的情感逻辑又趋于一致。
  傍晚时分,牧民挤奶本是繁忙的景象,作者却极力铺陈寂静。奶牛“严肃沉默”“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为何有这种化“忙”为“静”的诗意效果?其根本在于作者把自己的主体情感投射在观察到和感受到的客体——“奶牛”和“挤奶的人”身上,有了形态的感觉变异。同时,这样的感觉变异又赋予精神层面的东西——“奶牛”将挤奶看做神圣的使命而“严肃沉默”地对待;“挤奶的人”与奶牛内心默契,无需“叫喊吆喝”,只有“默默无言”才是对默默奉献的“奶牛”乃至宁静悠远的绿色草原最为人性化的尊重。
  三、 教出诗一般的滋味
  基于以上解读,笔者觉得教学此文本可以确定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多维诵读,想象一幅幅静美的场景,感受“牧场之国”的诗画韵味;品味语言,凭借一处处“不讲理”的表达,探秘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情思;迁移写作,模仿第二节的结构层次和句式写法,描写某一特定场合中的人或物。根据以上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流程。
  板块一:整体把握,找准起点
  1. 读了《田园诗情》一文后,荷兰的田园风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感觉?
  2. 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荷兰的田园风光?(画画、朗读、拍专题片……)
  3. 原文的作者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如果哪位小导演能把《田园诗情》拍成一部专题片,对作者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板块二:品读诗意,立体感受
  1. 大家都有“聪明牌摄像机”吧?各位小导演一边读课文,一边用你那“聪明牌摄像机”拍摄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镜头。
  2. 描述拍摄到的镜头内容,抓关键处点拨引导。
  情形预设如下:
  ▲奶牛群镜头
  ○ 从描述中可以看出拍摄是有顺序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 镜头中的背景是草原和郁金香,文中是怎么写的?(抓住“碧绿如丝绒般”感受草原之美及作者之惊喜;抓住郁金香描写感受花之多、之美,体会“花之国”所指)
  ○ 由镜头中的主角你能联想到什么?
  ○ 这样的镜头如果能配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就更好了,导演可以挑选一个同学为你拍摄到的镜头解说。(毛遂自荐也可以)
  ▲ 骏马群镜头
  ○ 你是个奇怪的导演,把镜头偏偏对准骏马的腿和鬃毛,有什么意图呢?
  ○ 如果你是这镜头里的一匹骏马,请把最幸福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 骏马奔腾应该是热闹的情形,从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呢?(抓住“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感受草原相对宁静功在运河之多以及“水之国”所指)
  ○ 指名学生为镜头解说。
  ▲ 群畜镜头
  ○ 如果你是镜头里的绵羊、小鸡或者长毛山羊,请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告诉观众。
  ○ 指名学生解说镜头。
  ▲ 傍晚镜头
  ○ 挤奶、装奶、运奶应是一番繁忙的景象,你的镜头里似乎没有这种感觉,作为导演,你想通过这样的镜头向大家传递什么呢?(相机抓住“偶尔传来汽笛声”“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体会在镜头里的作用)
  ○ 出示采访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稍作准备接受采访。
  (尊敬的奶牛女士,您为什么这么严肃沉默,连脖子上的铃铛也不发出响声?尊敬的牧民朋友,您为什么总是这么默默无言?亲爱的狗先生,您可是总喜欢叫的,怎么晚上不叫了呢?亲爱的马先生,您的蹄子可是最有力的,为什么忘记踢马房的挡板呢?)
  ○ 挑选学生(或自荐)后解说镜头。
  板块三:从读到写,模仿迁移
  最近学校也要拍摄一个专题片,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展现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形。你觉得应该用刚才哪个镜头的拍摄方法比较合适?请再次打开你的“聪明牌摄像机”,把以前拍摄到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情形用笔描述一下。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 221400)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在规定或给定的时间里,课文老是上不完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建构“前学”(课前学)—“中学”(课中学)—“后学”(课后学)这样一个“三学”模式,从而构建起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系统,就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应。  【关键词】三学 课前学 课中学 课后学 阅读教学离不开课文。如果没有课文,阅读教学就无法进行。因此,无论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课文,都是不
【摘 要】在教学中巧用“任务单”能帮助教师告别课堂上的“假学习”,让学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亲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实践中,教师可利用“任务单”,先确定学的基点,再充分展开学的过程,最后实现学的迁移,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真正的学习场。  【关键词】任务单;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我们在课堂上常见学生忙忙碌碌,高举小手表示“我知道了”“我懂得了”……那么,这些现象能成为证明“学习真正发生了”的依据吗?其
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涵盖着语文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和习作教学的艰巨性,而要将这丰富与艰巨相结合,需要教师处理教材的智慧和课堂把握的灵动。读写结合绝非生搬硬套地将读和写相加,而需要读与写的教学无痕,大言稀声。教无定法,学无定规,读写结合亦然。本文通过透视几组课堂教学的课例,叩问当下读写结合的常见缺憾,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缺憾   镜头一:“泾渭分明”式   教学《地震中的父
【文本简析】  《兔子的名片》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创作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兔子用它不断“升级”的名片吓跑了欺负其他动物的狐狸、狼和老虎,却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谁也不怕的大象。它传递给小读者的不仅仅是简单而幽默的故事情节,还有一份和气的温暖。作者运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叙述狐狸、狼和老虎看到名片前后的变化,以及兔子与大象相遇的情景等,节奏分明,浅显易懂。同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故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在自主练习中读通诗歌,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在自主发现中读懂诗歌,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自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表达,在自由倾诉中升华主题,从而自然地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唱响歌颂春天的歌曲,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词。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师:是啊!春天是温暖的,是美好的,充
【教材解读】  本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课文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课文字词简单,内容浅显,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的文学特征和表现形式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根据学段阅读要求,我认为本文恰好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所以我努力创设童话的意境
【摘 要】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必须切实提升词语教学的效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品读鉴赏文本语言,感悟词语内涵,体会词语魅力;借助集中比较,精准辨析词义,加强个性化理解;尝试表达运用,有效复习巩固,做到迁移拓展。让学生通过词语学习,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提升语文素养。  【關键词】阅读;词语;品读;比较;表达运用  词语,是组成句子最小的语言单位。要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必须切实提
【教学片段呈现】  (学生读懂诗意之后,师生交流)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感受着如此美景,你能猜到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吗?(愉快)  师补充介绍背景:在杜甫43岁的时候,唐朝发生了一次很大的动乱——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在这期间,老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杜甫也被迫离开草堂。这首诗写于八年之后他重回草堂之时。  师: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生读)  师:同样的景色,在战争时期,诗人又会怎
薛法根老师和何捷老师都上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课(具体案例可见本刊2014年1-2期)。两位特级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作了不同的深入研读,以不同的教学理念作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演绎,然而百川入海,殊途同归,都体现了其不凡的教学功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词语教学——慧眼独具巧设计  张志公先生说:“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两位特级教师对词语教学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薛老师别
語用教学自提出至今,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语用的质量相对较低,效果有待提升。如何让语用教学朝着“高效”的方向迈进?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也是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本刊特发表一组由章师亚老师组织撰写的、探讨语用教学的文章,以飨读者。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对这一话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