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生对待小学科学的学习上,又一次证明了辩证唯物论的先进性。诚如其所言,事物总存在着正反两个面,学生对待小学科学的学习亦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没有过多的考试压力,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探究性、实践性等特征,所以,学生往往会很容易就喜欢上科学学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过多的考试压力,再加上周课时数少(仅2课时),许多教师与家长会把其说成是“副课”,所以,科学学习又容易为学生所轻视。为了彰扬“正”的一面,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科学,避免“反”的一面,让学生不再轻视科学学科,笔者就“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作了一些探索。
一、“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
本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家科学课程标准(3-6)》“评价建议”中的相关论述,具体如下:
1、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这样的要求,一纸考卷显然难以满足,只有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的评价才能做到。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3、评价时机要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课课评”方案正是与科学教学过程紧相伴随的一种评价策略。
二、“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的构思与操作策略
1、“课课评”的内容
“课课评”的内容由课堂参与、课外作业和开放式考查构成。课堂参与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纪律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积极参与实验,实验过程中是否能与同学团结协作。课外作业主要考核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开放式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考虑到组织开展此类考查比较费时,因此,一堂课最多只能确立一个开放式考查的项目,但为了保证评价内容较为全面,可考虑课与课之间开放式考查项目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互补。
2、“课课评”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总是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上,只能迎合他人,受制于教師和管理者。“课课评”方案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强调“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这是因为,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与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对于自己确认自己的能倾、探究自己的将来十分重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而应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主动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绩,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限,还有待于发展,“课课评”方案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参与”成绩由学生自评和互评获得。“课后作业”、“开放式考查”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获得,如课前准备情况,上面所说的“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评价,如上面所说的“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还有些可以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如“设计科学小报,宣传防治空气污染”。
3、“课课评”的客体
不只是评价主体多元,“课课评”的客体,即评价对象也是多元的。“课课评”的客体可能是单个的学生,也可能是学习小组。我们的做法是:“课堂参与”的评价客体是单个的学生;“课前准备”的评价客体是学习小组;“开放式考查”和“课外作业”视难易程度和对合作性的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或需几人才能完成的项目,就把学习小组定为评价客体,如“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其成绩直接作为学习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成绩,一些容易的、个人就能完成的项目,可把学生个体定为评价客体,如“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等。
4、“课课评”的方法
“课课评”方案有当堂评价和课后评价两种方法。当堂评价就是在课上实施的评价,利用每一堂课结尾的几分钟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小组在学习中的表现加以自评和组评,得分(用A、B、C、D代表不同的等第)直接记在《学业评价卡》上;课后评价就是教师或学生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作业或相关作品在课外开展的评价,评价结果同样记在《学业评价卡》上。
综上所述,是笔者为探索“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所作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实践证明,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的科学课堂的支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当然,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江苏】
一、“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
本方案提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国家科学课程标准(3-6)》“评价建议”中的相关论述,具体如下:
1、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这样的要求,一纸考卷显然难以满足,只有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的评价才能做到。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3、评价时机要全程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课课评”方案正是与科学教学过程紧相伴随的一种评价策略。
二、“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的构思与操作策略
1、“课课评”的内容
“课课评”的内容由课堂参与、课外作业和开放式考查构成。课堂参与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纪律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发言,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积极参与实验,实验过程中是否能与同学团结协作。课外作业主要考核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开放式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考虑到组织开展此类考查比较费时,因此,一堂课最多只能确立一个开放式考查的项目,但为了保证评价内容较为全面,可考虑课与课之间开放式考查项目有所区别,从而形成互补。
2、“课课评”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总是处于评价客体的地位上,只能迎合他人,受制于教師和管理者。“课课评”方案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强调“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这是因为,自我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更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与接受他人评价的能力,对于自己确认自己的能倾、探究自己的将来十分重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而应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主动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绩,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限,还有待于发展,“课课评”方案采用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参与”成绩由学生自评和互评获得。“课后作业”、“开放式考查”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可让学生自评与互评获得,如课前准备情况,上面所说的“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有些则需要教师进行评价,如上面所说的“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还有些可以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如“设计科学小报,宣传防治空气污染”。
3、“课课评”的客体
不只是评价主体多元,“课课评”的客体,即评价对象也是多元的。“课课评”的客体可能是单个的学生,也可能是学习小组。我们的做法是:“课堂参与”的评价客体是单个的学生;“课前准备”的评价客体是学习小组;“开放式考查”和“课外作业”视难易程度和对合作性的要求而定,一般情况下,难度大的、或需几人才能完成的项目,就把学习小组定为评价客体,如“设计并实验,让我们看见空气流动的路径”、“气球的充气量与滑行的速度和距离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等,其成绩直接作为学习小组每一位成员的成绩,一些容易的、个人就能完成的项目,可把学生个体定为评价客体,如“制作空气枪并比一比谁的子弹射得远”等。
4、“课课评”的方法
“课课评”方案有当堂评价和课后评价两种方法。当堂评价就是在课上实施的评价,利用每一堂课结尾的几分钟组织学生对自己或小组在学习中的表现加以自评和组评,得分(用A、B、C、D代表不同的等第)直接记在《学业评价卡》上;课后评价就是教师或学生依据学生的书面报告、作业或相关作品在课外开展的评价,评价结果同样记在《学业评价卡》上。
综上所述,是笔者为探索“小学科学‘课课评’方案”所作的一些思考与尝试。实践证明,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激励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环节的科学课堂的支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当然,它也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