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高等学校的主要功能分析认为,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思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以自身的知识生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6
一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其所呈现出来的劳动能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的身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在西方社会人力资本的增长远比物质资本快很多。人力资本也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度量,所谓人力资本的数量可以用一个经济社会中从事有用工作的人数以及百分比表示。劳动者的质量是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等,劳动者可以通过接受正规教育或者通过培训等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质量。
2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将知识、人力资本因素引进到经济增长模式,说明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使收益递增,进而带动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最终使得总的规模递增。这说明了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动力和源泉是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这表明,我国经济如果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增长,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3威斯康星理念
威斯康星理念,是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它提倡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威斯康星理念本质就是将大学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把大学的资源和功能直接应用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威斯康星理念”提出大学应该打破大学传统封闭的状态,直接为社会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大学和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1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
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高等学校对于该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较为了解,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地方高校就能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提供此类人才。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体现在地方高校创办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以及专业;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和人才支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各类人员。
2地方高校为地方提供决策咨询
地方高校为地方提供咨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上的咨询。地方高校能够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当中,认真完成地方政府给予的重大科研任务;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重大决策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良计。二是为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园等,使自身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者”。
作为地方高校对于当地的市场环境较为熟悉,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地的政企关系,社会人文文化、企业发展背景和理念等,所以提供的咨询方案便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不仅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即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现实的生产力来促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切实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持久增长。地方高校根植地方经济,能够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科研活动,进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1合理建设规划学科,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对于自身的定位应当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服务,地方高校学科及其研究方向应与本地区主导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突出地域研究特色。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应当从学校文化及其所处的地域的现实出发,追求办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目标。加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群的优势。地方高校要注重地方的需要,利用好当地特有的资源,把促进地方经济竞争力作为目标,将本地区的地域特色转化为自身的学科特色,构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学科体系,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注重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即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院校的学科链、专业链与企业的产业链产生对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科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能够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促进教育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作为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是其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当地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将企业引入学校、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式等模式进行合作,培养适合当地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3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根据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1%--1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首要的是增加科研经费。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科研经费的支持,才能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有效的推广转化。作为地方高校在科研选题时要注意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和关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投资方向。项目的研发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体现当地的特色和优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邵仲岩.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3]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55.
[4]柳青.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304-305.
关键词:地方高校;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646
一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劳动者本身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其所呈现出来的劳动能力,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的身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在西方社会人力资本的增长远比物质资本快很多。人力资本也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度量,所谓人力资本的数量可以用一个经济社会中从事有用工作的人数以及百分比表示。劳动者的质量是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熟练程度等,劳动者可以通过接受正规教育或者通过培训等提高自身人力资本的质量。
2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将知识、人力资本因素引进到经济增长模式,说明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使收益递增,进而带动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最终使得总的规模递增。这说明了经济增长持续和永久的动力和源泉是知识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这表明,我国经济如果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增长,首先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3威斯康星理念
威斯康星理念,是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它提倡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威斯康星理念本质就是将大学作为一个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把大学的资源和功能直接应用解决公共问题、直接为社会服务。“威斯康星理念”提出大学应该打破大学传统封闭的状态,直接为社会服务,这样可以使得大学和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
1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
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方高等学校对于该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较为了解,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地方高校就能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提供此类人才。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体现在地方高校创办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以及专业;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基础和人才支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所需各类人员。
2地方高校为地方提供决策咨询
地方高校为地方提供咨询,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上的咨询。地方高校能够积极参与到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当中,认真完成地方政府给予的重大科研任务;参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重大决策信息和咨询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良计。二是为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园等,使自身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合作者”。
作为地方高校对于当地的市场环境较为熟悉,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当地的政企关系,社会人文文化、企业发展背景和理念等,所以提供的咨询方案便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来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不仅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即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现实的生产力来促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切实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持久增长。地方高校根植地方经济,能够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科研活动,进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三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要注意的几方面
1合理建设规划学科,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高校对于自身的定位应当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服务,地方高校学科及其研究方向应与本地区主导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突出地域研究特色。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应当从学校文化及其所处的地域的现实出发,追求办出特色,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目标。加快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群的优势。地方高校要注重地方的需要,利用好当地特有的资源,把促进地方经济竞争力作为目标,将本地区的地域特色转化为自身的学科特色,构建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符合的学科体系,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注重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即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院校的学科链、专业链与企业的产业链产生对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科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校企合作能够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促进教育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作为地方高校特别是地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是其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当地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应用型的创新人才,更加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将企业引入学校、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式等模式进行合作,培养适合当地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3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根据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1%--1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首要的是增加科研经费。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科研经费的支持,才能使得高校的科研成果得到有效的推广转化。作为地方高校在科研选题时要注意本地区或本行业经济发展动态,了解和关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投资方向。项目的研发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体现当地的特色和优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邵仲岩.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3]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55.
[4]柳青.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0):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