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案件数据静态管理的弊端及应对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SQWYS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2014年开始,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以下简称业务系统)在检察机关全面推广应用,检察机关的案件流程管理和监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对案件数据全面及时的采集、监控、统计、分析作为案件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指导检察工作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在案件数据的管理中,仍然偏重于对静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要求,而缺少必要的动态数据监管,静态的采集、监控、统计、分析案件数据往往会影响案件管理工作对某一案件流程的全面掌握,这一弊端在捕、诉衔接的个案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关键词 案件管理 静态分析类型 检察机关
  作者简介:边疆,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魏海晓,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研究方向:检察理论及实务。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2-196-02
  一、动态数据静态分析的主要类型
  在案件管理工作中,案件数据主要包括人员信息和案件信息两大类,其中,人员信息属于绝对的静态性数据(如:姓名、性别、民族、工作、受教育情况等等),除非最初信息有误,否则在办案过程中不可能发生变动。案件信息的数据则是动态性的,很多数据会随着案件的发展态势不断调整,在捕、诉案件衔接过程中动态数据静态分析的主要类型包括三种情形:
  (一)强制措施类数据
  在捕、诉案件衔接上,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强制措施数据即便在批准逮捕之后,也非一成不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侦查机关执行逮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检察机关通过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侦查机关改变强制措施、对于附条件逮捕的案件撤销逮捕决定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造成捕后羁押措施的改变。但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一旦经过检察机关批准或决定逮捕的案件,则被统一标注为逮捕案件,至于在逮捕之后,已经由检察机关建议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侦查机关自行变更强制措施的案件,何时变更、因何变更则在最终的数据统计中无法反映出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案件整体情况的监控分析。
  (二)共同犯罪人数的变动
  共同犯罪人数信息不同于基本的人员信息,主要指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具体数量发生改变的情况。由于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案件仍然处于侦查阶段,因此在审查逮捕之后,案件的信息仍然可能存在较大变动,其中主要发生在人员数量的变动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时已知同案犯在逃,移送审查起诉时到案的人员;二是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时在案,但因情节轻微或证据不足未被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但在移送审查起诉时一同移送的犯罪嫌疑人;三是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时未发现其他犯罪嫌疑人,审查批准逮捕之后又发现其他犯罪嫌疑人,一并移送审查起诉的人员。在业务系统中,同一案件在捕、诉流程上的衔接只是通过提案方式,期间人员上的变动会进行补充填录,但是在过录到检察机关统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统计系统)之后,却无法反映新添加涉案人信息与原审查逮捕案件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一些可能需要进行追捕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在统计系统中无法显示。
  (三)案件数据信息缺乏对应性
  在捕、诉案件衔接环节,数据信息的对应性问题突出表现在两项侦查监督案件之中。以追捕案件为例,业务系统的案卡数据只能填录已经追捕到案的犯罪嫌疑人信息,对于究竟是在哪些案件中发现应当追捕的犯罪嫌疑人则无需填写案卡,这一问题造成在统计系统中,追捕到案的犯罪嫌疑人难以和之前办理案件的犯罪事实进行对应。由于在案件分流时,多采用自动轮卷方式,新的承办人可能并不清楚原审案件中是否存在需要追捕的犯罪嫌疑人,案件管理部门在填录接收案件通知书时,把控某一名新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是否为追捕到案人员则更具难度。再如在立案监督案件中,经立案监督后进入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程序,则侦查监督部门一般会在案卡信息中将该案标注为立案监督案件;如果案件未经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程序直接移送审查起诉,则不会被标注为立案监督案件。
  二、案件管理数据静态分析的主要弊端
  (一)不利于案件诉讼程序的整体监督
  对于案件诉讼程序的监督不应当是将案件的侦查阶段(包括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进行分别的流程监督,而应当是将每一起案件的不同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监督。在逮捕后羁押措施变更的情况下,侦查终结的时间会出现不同节点。静态、孤立的看待逮捕后羁押措施变动数据信息,则会导致对案件的侦查期限内是否移送审查起诉、延长羁押期限和撤销案件等情况的跟踪都处于相对困难的状态,现实中很少发生因为侦查期限即将届满而由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说明案件未起诉原因的情况。相对割裂的数据信息,还容易造成捕、诉环节中案件基本信息相互矛盾,案件的撤案信息无法及时掌握等问题的发生。
  (二)不利于个案突发情况的及时应对
  为防止案件突发情况的出现,在个案处理中,案件整体数据的时时动态性调整则显得更为重要。以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案件为例,无论是提请逮捕后未批准逮捕的案件还是直接移送审查起诉的嫌疑人,在起诉阶段的案卡信息中显示的类别是相同的,均在“是否逮捕”一栏中显示为“否”。但事实上,经侦查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而未被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存在大量事实
  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此类案件并非犯罪情节较轻、不具有社会危险性,而是由于案件本身的侦查时间较短,部分关键性证据尚未取得,如果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很多案件是符合应当批准逮捕条件的。如果将案件的捕、诉阶段割裂来看、从静态角度看待则此类案件与侦查机关直接移送起诉的案件并无不同,由于捕、诉衔接案件数据间的数据信息静态化,致使此类不捕案件极少发生补查重报后批捕的情况,而对应当采取羁押措施的人员采取非羁押措施无疑会增加的案件审理的风险系数。   (三)不利于检察监督工作的推进
  侦查监督是检察监督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追捕案件还是立案监督案件,其工作的本质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因为侦查机关工作上的疏漏而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的结果,侦查监督部门只是两项监督工作的起点而远非终点。但是在统一业务系统中,很多监督案件却无法进行后续的追踪工作。立案监督案件线索多由控申部门直接受理,数据信息无法直接向审查起诉阶段过录而必须进行手动填录,但此类个案的信息案件管理部门无法详尽掌握,案件后续查找困难问题突出。在追捕案件中,如果捕、诉案件信息衔接不畅,则有可能造成对追捕案件的重复追诉,不但浪费的司法资源而且容易造成执法办案的瑕疵。
  三、应对措施
  (一)改变案件管理工作被动性的现状
  从检察监督的现状来看,虽然每一个进入检察环节的案件都纳入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监控,但是对于已经在前一个阶段办理结束但没有进入到后一阶段的案件,中间的空档期却缺少必要的监督。在捕、诉案件的衔接上,则主要缺少对捕后侦查环节的监督。要变被动监控为主动监督,进一步主导案件的诉讼流程,更加善于对案件流程整体全面的监控。
  (二)完善案件管理工作的辅助办案功能
  推行业务系统的初衷除了规范检察机关办案流程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办案效率。因此在解决案件管理数据静态化采集分析、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与统计管理系统数据衔接的问题上,也应贯彻服务办案这一基本思路。案件数据的静态化不是个别基层检察院可以调整的问题,就单一的个案而言,可以通过案件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及时调整和录入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当然也必须得到业务部门的理解支持配合。从具体的工作效果来看,的确有些数据如“是否为追捕到案人员”、“是否为立案监督案件”等等,可以通过个案填录的方式予以弥补,但最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但增加的案件管理的工作量,也难以做到数据调整的及时性。
  (三)调整案件数据管理的衔接问题
  从案件管理工作的整体来看,其工作主要依托于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这一系统虽然在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以及对案件流程的整体监控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从具体的办案工作中不难发现,很多数据的录入情况仍然有限,例如在许多立案监督案件中,只存在犯罪事实,根本无法查证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但是在案卡中却需要录入犯罪嫌疑人身份证号码、犯罪时年龄等必填数据。再如在办案中发现的立案监督案件,经提案后会显示原案件的基本信息,但是办案中发现的案件往往涉及罪名和人员的改变,如果对整个案件进行新建填录,又无法反映与原案件之间的关系。改变系统中类似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不断将基层案件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汇总上报,如果每个基层检察院都能够重视案件整体流程中的数据衔接问题,对能够调整的及时进行个案调整,不能调整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上报,并提出有价值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措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也将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摘 要 受贿犯罪具有隐蔽性、行为私密性等特点,而事后受贿中收受财物的行为发生于职务行为实施之后,相较于职务行为实施之前的受贿行为具有更大的隐秘性。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证成事后受贿犯罪行为,需要综合判定言词证据与书证,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接。修改后的刑诉法,增加了关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结合修正后的刑诉法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活动的各个阶段,综合运用事后受贿中的言词证据与书证,可以更好地厘清罪与
摘 要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虽已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和实践,但仍然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为提升泰州地区高职学生法律素养,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该地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面向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现状调研。通过分析目前泰州地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运行体系,探究体系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法制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摘 要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法定刑明显轻于拐卖妇女、儿童罪,主要在于客观方面罪量相对较小。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免责规定在法理上属于特别自首,没有必要删除该免责规定。应当从刑罚配置的合理性入手,给拐卖妇女、儿童罪增加类似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免责规定,从而实现最大可能地保护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被害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关键词 拐卖妇女儿童罪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免责规定 刑罚配置
摘 要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和把握诈骗罪与民商活动中的民事借贷纠纷、民事欺诈行为, 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不同,它关乎罪与非罪的甄别与界定。本文通过对一起先以办事为由收取一笔款项,之后此款又转化为借款,并追索该笔款项案件,从其行为构成特征、主观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诈骗罪与民事借贷纠纷、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诈骗罪 民事借贷 非法占有  作者简介:安兵,西北民
摘 要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要启动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需要法院作出裁定。在研究论证审判权和执行权如何分离时,对于法院作出这些裁定的权力属性,业界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司法裁判权,有人认为是司法行政性质的执行命令权。本文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上启动执行措施的裁定权相当于英国执行方法的启动权,在权力属性上属于法官的司法裁判权,但该权力可在一定限度内授权行使。本文建议对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
摘 要 纵观现代社会,法律,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赖以维持其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和公民权利的有力武器,是构筑一个强盛伟大的法治国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如何让法治的苗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如何让我们的法治火炬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个艰巨的重担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我们的法学教育的身上。  关键词 法学教育 保险制度 法律  作者简介:周卓斌,南开大学。  中图分类号:G639.7文献标识
摘 要 国家电网控制着国家的相关能源安全以及國家的经济命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责任,按照我国十八大所贯彻的会议精神,在电网公司一定要严格的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廉洁文化的建设,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司纪律的权威性,为公司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国家电网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电网产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国家电网 反腐倡廉 和
摘 要 福柯的微观权力观摆脱了权力的本体论,是从权力发生和运作的视角来研究的,规训权力则是其核心,指特定条件下“纪律”与“身体”的结合。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对比了刑罚制度产生的巨大演变,并通过公共景观、审判过程和隐蔽监禁过程论述了规训权力的渗透性。同时福柯也认为,权力具有生产性,权力的无处不在并非意味着权力的无所不能,权力是在肯定主体自由的前提下存在的,可以通过策略的对抗来消解个人身体上的权力
摘 要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实现“法律监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拓宽了检察监督的范围,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民事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从有限监督到全面监督、从实体监督到程序监督的扩展,呈现出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多元化监督”的新格局。  关键词 民诉法修改 检察监督 多元化监督  作者简介:周珍珍,三门县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本科学士。  中图分类号:D
摘 要 如何认定公司在违反《公司法》第16条第1款的规定的情况下订立的担保合同的效力,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较多争议。法院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从对16条的规范属性的认识和适用 《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来处理该类案件。本文在总结法院和学者的意见后,展开了对以规范属性确定合同效力的观点以及《公司法》第16条为债权人设立了审查义务的观点的批判。最后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