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支点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nhard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语文高考再次把视角聚焦到阅读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功利性、快餐式阅读教学已经超乎想象地滞后于时代需求,阅读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表意理解和辞藻堆砌,教学支点生成更不能局限于课堂语言的“工具性”生成。真正的阅读教学应是基于语言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动态阅读,将阅读教学的支点延展于语言文化的文化背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结合,构建教学动态支点,深化语文阅读教学。
  “支点”本意是指杠杆发生作用时起支撑作用固定不动的一点(除动滑轮外),引申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支点关乎一个课堂的成败,更关乎一个学生的学习力是否养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开展支点式学习,深化支点生成,形成了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从不同维度阐述语言文化视角下汉字文化支点、多元化学科融合支点、社会资源延展支点三方面阅读教学策略。
  支点一:汉字文化背景支点——与汉字的初见与相知
  “汉字的表意性决定了汉字的识字过程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认识汉字本身,而且在认识、书写、理解的过程中,伴随着开发智力、吸纳人文、学养伦理、丰富情感等种种教育活动,成为完整的素质教育过程。”识字写字是低年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更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笔者尝试从汉字文化背景的角度建构“支点”,启发学生将抽象字符转化为具体化的物象感知,激发其探究兴趣,巧妙突破了课堂识字阅读教学的盲区。
  先祖创制汉字本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理念,在浩瀚的宇宙中遴选形象,形成字象,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首先从“取象”规律出发,由象到字,由字到义。笔者教学中力求从说文解字到书写识记,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学生完成识字和人格塑造的双重培养。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7课《登鹳雀楼》的识字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1.于字理中识记。
  教师播放PPT,出示“雀”字。让学生猜猜上面是什么字?大家齐答:“小。”教师随即引导学生了解“雀”字下面的偏旁读作“隹”,指短尾巴的鸟。两者合二为一组成“雀”,意思就是“小鸟”。组词“麻雀”。
  利用物象的形态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雀”的形与义的关联。激发学生了解常见的鸟类及和鸟有关的偏旁字。相机出示“乌鸦、海鸥、杜鹃”等词,指名读、齐读。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告诉学生:“上下结构,撇划舒展,四横间距匀称、谦让有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掌握了这一汉字的结构。随后,教师让学生一起描述鸟的形状,了解其生存环境,讲解保护动物的必要性,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文学种子的同时完成养成目标。
  2.于书写规律中识记。
  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延展释义:“赶”字半包围结构,书写半藏半漏,五横之间要避让,才能磊落率真;“走”书写时撇要有锋,捺要有脚,稍延伸;“干”字向里靠一靠,才能坐中间,两字要相互包容才能整齐划一,整个字顶天立地,正气长存。
  书写如此,做人亦是如此。教师延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文言故事。启发学生书法做人相通,在国家面前,要舍小我,相互包容,才能取得大义。
  在强化练习中,出示半包围结构“题”字,学生可以说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诠释个性汉字解读,达成识记目标。
  该片段教学中,将汉字文化与书写规律诀法结合,以“赶”为契机,着重点拨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要领,从“赶”到“题”,由扶到放,梯度式教学,充分再现中高年段学生识记、书写、理解的教学倾向。将汉字阅读教学贯穿在汉字文化背景下,既树立了书写汉字的结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索识字的兴趣,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使汉字阅读教学诗意而厚重。
  支点二:多元化学科支点——融合中的多元阅读教学
  一部《红楼梦》不同学科专业人士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和探索,语言文化阅读教学从多元角度激发学生解读,激发符合心理发展的见解为养成目标。教师需打破耳提面命式的“传道授业解惑”,结合芬兰等国的跨学科融合性教育理念,创新发掘,构建动态支点教学策略。笔者在实践研究中旨在将多元学科资源介入与整合,以从本质上培养训练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建构语文阅读教学与多种学科的融合性课程学习模式。
  1.课内中多元学科支点的构建运用。
  苏教版第十一冊《安塞腰鼓》整合了多种元素来彰显画面美和力量美,堪称经典。但是,本课的阅读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学大都辅以视频视觉冲击和反复诵读相结合完成文字的抽象解读,学生无法真正体会那份生命元气的震撼与渴望。笔者教授本课,本着融合性的开发课程理念设计支点:从地域文化差异、传统民族乐器、美术画面构建生成、陕北独特文化特点四个方面在预习过程中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探究、整合、汇报。学生通过课前多元整合后,再审视文本,解读才能水到渠成,真正体会到从变幻莫测的画面美到元气满满的生命美的震撼与感动,充分体现了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提升倾向。
  此外,低年段阅读教学的学科融合要遵循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云娃娃》的授课为例,笔者从“横”与“纵”的结合诠释多元化的深度融合:
  一是“横连”实现知识性多学科的初步融合。笔者从科学、语文、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入“云”这一主题:从观看云形成的视频切入,完成《云娃娃》的朗读与生字书写;相机激发学生描绘观察到的云的形状;再用七巧板自由摆出云的形状或者你心中的云;最后绘一幅关于云的画,并为主题命名,体现低年段学生阅读的趣味性。
  二是“纵深”活动实现跨学科的深度融合。所谓“纵深”,即是以一种活动形式为支点,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相机激发学生把横向的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跨学科思维开发及实践操作,最终将知识吸收并内化,在不断思考、学习、创作中得到知识的内化体验。笔者设计了科学发现小实验(水蒸气蒸发和遇冷)、模仿绘本《云娃娃》做自己的绘本书、搜集关于云的词语和诗歌等课外支点,启发学生自由选择延伸学习,使学生对云的认识更深刻,从物象走向了内化,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很好地完成了从课本语言到自我语言能力的培养、历练和升华。   以上两课教学范畴涵盖地理、历史、美学、科学、文学等多元领域,多元化学科穿插课内阅读教学,使学生快乐并收获着。
  2.传统语言文化的聚焦与延展的支点构建。
  时下,国学风靡,教育界再次将视角聚焦传统经典。但是除了诵读,如何更好地将其内化为学习力,将是一种新的尝试与创新。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打破文本语言的内容局限,进行串联式延展构建支点,使学生带着问题与兴趣进行探索、理解、分享。温故知新,层层渗透,使学生始终都在探索中诠释语文阅读的生命力。
  在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诗文对照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古今变迁、人生无常的哲学意义并不理解,笔者便从“少年天成苏东坡、苏东坡的官场沉浮、苏东坡的家庭构成、苏东坡精神世界、苏东坡经典诗词”等多方面构建支点启发学生探究。学生在材料搜集、探究、整合过程中不仅对其人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对他的诗词有了充分的了解,理解起文章来可谓轻松自如,可以更充分地解读作者的心情和精神世界,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精神世界的培养。
  此外,笔者曾尝试开发高年级古文故事专题人物分析课程,如:笔者以《负荆请罪》为载体,以这一自由开发课程为契机,深入解读《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经典篇目,尝试让学生从低年段的历史故事《渑池相会》《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的白话文本内容切入理解,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完成对文言文的深化理解,在更充实的背景中理解人物形象及语言文字的魅力。
  阶梯式递进支点构建充分打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平台,学生开发式的探究学习为打通三级课程体系间的壁垒提供了可能性,开展支点式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
  融合性阅读教学将同学科串联与跨学科阅读教学相结合,融合了先进的教学思想,交汇学科优势,寻求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其次,教师立足课本,将语文文本进行立体式的构建,挖掘语言文化教育中零散、易被忽视的素材,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主观能动性,深化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支点三:延展发掘社会资源——阅读教学的学以致用
  语言来源于生活。笔者认为,要让语言教学真的发生,除了以校内为基础的“支点”外,还应关注校外“支点”。维果茨基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具有关键作用,正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的整合才促进了人类学习。”面向语言文化教育的社会资源,博物馆、科技馆、旅游胜地等便是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当走出自己的“半亩方塘”,开发各种社会角色,寻找社会资源,使其成为教学的另一种资源。
  笔者以组织学生走进南京“江宁织造”为背景,进行了以“社会资源”为支点的教学实践。
  1.地方文物资源与文本深化解读探究。
  《红楼梦》演绎了贾府醉生梦死的奢靡生活,它真实地映射了江宁织造当时的影响及地位。笔者带学生走进江宁织造府,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结合江宁织造博物馆中展出的各种历史遗迹及文物,使学生从文物中探求历史原型,导出人物故事,激发学生以人物为支点线索,旋转文本情节,组成课题小组搜集、整合,从视觉的冲击到思维的碰撞、聚焦,深化对名著的解读。
  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源就是语文阅读教学学习的有效实证性“支点”。学生不仅了解了“江宁织造”,更懂得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探求欲倍增。由此可见,将语文阅读教学与社会资源融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世界,以语言文化为视角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范畴,十分必要且重要。
  因此,语言文化视角下的支点不一定局限于在校内探寻,还可以走出校园,而教师与志愿者角色的结合也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一种趋势和潮流。
  2.社会资源的利用与生活大语文课堂尝试。
  语文教学不仅要带着学生了解探究,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从文字中走出来,在生活语文中历练养成。笔者认为,語文阅读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并不局限于教育系统内,而应是跨专业、跨领域的,有效地带领学生付诸实践,实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共赢。
  笔者结合苏教版六年级的《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单元训练目标,与2017年与南京明城墙博物馆共同开发“南京明城进校园”项目,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了跨领域合作。我们共同备课,钻研教材,构建适合学生锻炼的室外训练内容,其中《导游礼仪》和《导游语言的技巧与魅力》这两个项目收获颇多,经过层层选拔、晋级,于2017年国庆节进行实战演习,获得多方赞誉,实现共赢。
  参与的学生和教师深刻体会到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文本的解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出校园,将馆内藏品、地方历史文化与语言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相长,学生的语文等多学科素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而迅速的提升。
  可见,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支点式学习为媒介,把教学的黑洞敞开,引导学生开发探究,构建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策略,开发语文阅读学习的多元途径,使学生从课本出来,走进生活,真正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生学会学习。
  总之,立体式多元动态“支点”,真正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开发了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增长、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的智慧,真的实现了语言文化教育的哲学高度,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与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小学)
  (责任编辑 来 静)
其他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伙伴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形成互相帮助、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在开展“伙伴教学”时,教师可先组建伙伴小组,合作互助;然后通过差异互补,共同发展;最后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在比较中成长。  一、组建伙伴小组,合作互助  教师可先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现阶段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能独立
期刊
现当代,英语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掀起了一股全民学习英语的热潮。在推行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潮流下,戏剧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喜欢,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戏剧教学模式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成为英语教学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能及时重视转折阶段,语法学习的复杂化、单词量的增加、英语教学任务加重,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教
期刊
儿童诗歌作为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无疑是培养文字感悟、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和选文资源。它在多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实践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多文本阅读视野下有效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呢?  策略一:有效结合课内外阅读资源,活用新教材  1.灵活使用新教材,巧妙重组整合  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在进行儿童诗歌的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这些文本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期刊
英语在小学教学中是一个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英语常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英语语言技巧以及口语表达。由于学生本身基础薄弱,传统的平铺直叙式教学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困难,而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则会让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灵活生动。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作用  对于小学英语课程而言,故事教學法可以体现出多个方面的价值作用。首先,它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学习
期刊
小学体育的趣味化教学是指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那么,如何实现趣味化的小学体育教学?  一、多样性的教学设定  实现小学趣味体育教学需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形式上创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其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体质。正是因为新颖、独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才会使小学生倍感有趣,而
期刊
幼儿教育家华爱华在其《幼儿游戏理论》中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这一游戏理念,主张在幼儿个体发展中充分利用混龄游戏来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混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最接近其实际生活的环境,能让他们在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中获得生活经验,提升生活技能,从而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混龄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混龄游戏打破幼儿游戏中原有的按照班级为单
期刊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成为眼下教育领域追求的主要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引领探究式学习”得到了普遍认可,那么,如何通过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捕捉关键契机,提有效问题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期刊
阅读不仅仅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开展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发现的空间,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终身受益。  一、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生推开阅读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学生用心阅读、自觉阅读的持续驱动力。  1.要讓学生觉得阅读有意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发现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广阔世界,能够碰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
期刊
思维导图也称为脑图,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思维工具。当前,不少教师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以便帮助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主动提升能力。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来说,引入思维导图,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思维推理。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界定  相比其他思维方式,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1.目标明确,形式活泼。这里的学习目标,是指中心图画,一般情况下,针对思维导图主要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对各学段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古诗文语言凝练、内容丰富、蕴含情感、意境深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智力发展、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古诗文也是有效的载体。所以,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应该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