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远“走出去”的实践,对于其他同样渴求“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多年来,央企“走出去”的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展、形象在改善、质量在提升。据2009年的数据,央企的境外资产总额已超过4万亿元,创造的利润占央企总利润的三分之一。
但必须承认的是,央企的“走出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案例时而有之:在发达国家遭遇政策、法律羁绊;在发展中国家遭遇动乱;投资失误、监管不严导致巨额亏损、国有资产流失;劳资关系不和谐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有因海外亏损而影响到整个企业发展轨迹的案例。
然而,过往的挫折并不会中止央企“走出去”的步伐。因为“走出去”不仅是中央的战略要求,而且是央企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央企普遍肩负着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做优、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重大使命。
当风险与诱惑并存、挑战与需求同在时,央企乃至中国该选择怎样的“走出去”方式?中远在“走出去”方面的探索和成绩,或可给其他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立足企业实际 服务企业战略
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走出去”也一样,如果没有明确战略指引,不仅有迷失方向的危险,而且还会海外失利,全军覆没。
从中远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中远的“走出去”目标很明确,定位很清晰:“走出去”的目的在于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在过去51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远“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进入本世纪后,中远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总体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中远在海外重组设立了九大区域公司,开始实行“区域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的海外经营管理模式。按照“系统集成”的思想,中远在全球实施了国际一流的集装箱经营和财务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物流、码头、非集装箱航运等主业的海外发展,强化了全球航运和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实力,为最终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谋求行业共赢
研究国际跨国巨头的“走出去”历程和中远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重视国际资本市场,重视国际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实际上,这应该是衡量企业“走出去”层次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势所趋。
1993年中远在新加坡借壳上市,成立了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中远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平台,打造了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和中国远洋等多家上市公司,将全球集装箱运输、物流、码头、船舶服务等核心产业引入资本市场,不仅获得了明显的资本收益,解决了“走出去”过程中资金缺口问题,而且有效地带动了主业的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远积极展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日本川崎汽船、台湾阳明海运等班轮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与美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境外港口企业和码头运营商合作,成功参与了境外码头的投资和经营。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既降低了“走出去”的难度,也为中远带来了丰厚利润。
全球化思维 本地化运作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国家各不相同,应该说,这些国家的政策、法律、投资环境具有普遍性,但更多的还是特殊性,如何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适应不同的投资环境,是摆在所有“走出去”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此,中远提出了“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的应对之道,并成为这一理念的坚定执行者。
首先,中远积极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积极开展与一流企业的对标活动,并将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中远的企业特点和现实需求有机结合。其次,中远努力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严格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中远积极秉承“以夷制夷”理念,即实行海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土化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人员在开拓当地市场中的作用。公司倡导“只要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的人文理念,增强了海外员工对中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自主创新 提升企业实力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之后,要保证海外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长久竞争力,实现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光靠资本扩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内容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中远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在海外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俱进地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中远一直在灵活地调整管理体制,以时代的变化、企业发展需求。二是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保持海外企业持久的经营活力。中远先后出台了63个涉及海外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对海外企业的管理;按照国际化的管理思维,积极推进工资属地化改革,充分调动了驻外员工积极性,培养了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驻外员工队伍。三是不断强化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建设,牢固树立海外企业的领先优势。2000年开始,中远先后引进和实施了国际先进的IRIS-2和SAP系统,在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114个口岸网点实施、应用了全球集装箱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球业务及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充分共享,明显提高了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在同行业确立了全球领先优势。
发挥企业优势,做好“民间大使”
中国的日益强盛为相关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坚实后盾,相应的“走出去”的企业也代表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因此,相关企业必须注重在海外的一言一行,不仅不能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应该为中国增光添彩。
在这方面,中远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海外公关优势,在代表国家开展“以经促政”,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远美洲公司曾全力支持、协助国家交通部等部委积极推进中美两国海运双边谈判,最终使中国船公司多年的“受控承运人”问题得到解决。
多年来,央企“走出去”的规模在扩大、领域在拓展、形象在改善、质量在提升。据2009年的数据,央企的境外资产总额已超过4万亿元,创造的利润占央企总利润的三分之一。
但必须承认的是,央企的“走出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案例时而有之:在发达国家遭遇政策、法律羁绊;在发展中国家遭遇动乱;投资失误、监管不严导致巨额亏损、国有资产流失;劳资关系不和谐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转……甚至有因海外亏损而影响到整个企业发展轨迹的案例。
然而,过往的挫折并不会中止央企“走出去”的步伐。因为“走出去”不仅是中央的战略要求,而且是央企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央企普遍肩负着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做优、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的重大使命。
当风险与诱惑并存、挑战与需求同在时,央企乃至中国该选择怎样的“走出去”方式?中远在“走出去”方面的探索和成绩,或可给其他企业带来一些启发。
立足企业实际 服务企业战略
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轮,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永远不可能到达目的地。“走出去”也一样,如果没有明确战略指引,不仅有迷失方向的危险,而且还会海外失利,全军覆没。
从中远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中远的“走出去”目标很明确,定位很清晰:“走出去”的目的在于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服务。在过去51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远“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
进入本世纪后,中远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总体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中远在海外重组设立了九大区域公司,开始实行“区域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的海外经营管理模式。按照“系统集成”的思想,中远在全球实施了国际一流的集装箱经营和财务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物流、码头、非集装箱航运等主业的海外发展,强化了全球航运和物流供应链的整体实力,为最终实现“两个转变”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 谋求行业共赢
研究国际跨国巨头的“走出去”历程和中远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很重视国际资本市场,重视国际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实际上,这应该是衡量企业“走出去”层次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势所趋。
1993年中远在新加坡借壳上市,成立了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中远积极利用国际资本平台,打造了中远太平洋、中远国际和中国远洋等多家上市公司,将全球集装箱运输、物流、码头、船舶服务等核心产业引入资本市场,不仅获得了明显的资本收益,解决了“走出去”过程中资金缺口问题,而且有效地带动了主业的全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远积极展开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日本川崎汽船、台湾阳明海运等班轮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与美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境外港口企业和码头运营商合作,成功参与了境外码头的投资和经营。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扩展,既降低了“走出去”的难度,也为中远带来了丰厚利润。
全球化思维 本地化运作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国家各不相同,应该说,这些国家的政策、法律、投资环境具有普遍性,但更多的还是特殊性,如何在掌握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适应不同的投资环境,是摆在所有“走出去”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此,中远提出了“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运作”的应对之道,并成为这一理念的坚定执行者。
首先,中远积极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积极开展与一流企业的对标活动,并将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与中远的企业特点和现实需求有机结合。其次,中远努力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严格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中远积极秉承“以夷制夷”理念,即实行海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本土化方针,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人员在开拓当地市场中的作用。公司倡导“只要进了中远门,就是中远人”的人文理念,增强了海外员工对中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加强自主创新 提升企业实力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之后,要保证海外事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长久竞争力,实现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光靠资本扩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内容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中远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在海外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与时俱进地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中远一直在灵活地调整管理体制,以时代的变化、企业发展需求。二是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保持海外企业持久的经营活力。中远先后出台了63个涉及海外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对海外企业的管理;按照国际化的管理思维,积极推进工资属地化改革,充分调动了驻外员工积极性,培养了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驻外员工队伍。三是不断强化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建设,牢固树立海外企业的领先优势。2000年开始,中远先后引进和实施了国际先进的IRIS-2和SAP系统,在世界40多个国家、地区,114个口岸网点实施、应用了全球集装箱信息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球业务及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充分共享,明显提高了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在同行业确立了全球领先优势。
发挥企业优势,做好“民间大使”
中国的日益强盛为相关企业的“走出去”提供了坚实后盾,相应的“走出去”的企业也代表着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因此,相关企业必须注重在海外的一言一行,不仅不能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应该为中国增光添彩。
在这方面,中远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海外公关优势,在代表国家开展“以经促政”,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远美洲公司曾全力支持、协助国家交通部等部委积极推进中美两国海运双边谈判,最终使中国船公司多年的“受控承运人”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