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诱导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取第3~5代大鼠BMSC进行实验。(1)取大鼠BMSC,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阴性对照组、CD90组、CD44组、CD34组,每组样本数为3,阴性对照组细胞加入磷酸盐缓冲液5 μL,余3组细胞分别加入相应抗体5 μ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阳性情况。(2)取3个批次大鼠BMSC,均分为空白对照组、VEGF-C组、HGF组、bFGF组、VEGF-C+HGF组、VEGF-C+bFGF组、HGF+bFGF组、VEGF-C+HGF+bFGF组,每组样本数为3。空白对照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VEGF-C组细胞中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和10 μg/mL VEGF-C 10 μL,HGF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和10 μg/mL HGF 16 μL,bFGF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和1 μg/mL bFGF 20 μL,VEGF-C+HGF组、VEGF-C+bFGF组、HGF+bFGF组、VEGF-C+HGF+bFGF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及同前相应浓度和量的诱导因子。培养10 d,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分别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VEGF受体3(VEGFR3)及整合素α9蛋白和mRNA表达。(3)取大鼠BMSC,分为空白对照组、HGF+VEGF-C+bFGF组、bFGF+VEGF-C+HGF组、VEGF-C+HGF+bFGF组,每组样本数为3。空白对照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HGF+VEGF-C+bFGF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10 μg/mL HGF 16 μL、10 μg/mL VEGF-C 10 μL,6 h后加入1 μg/mL bFGF 20 μL。bFGF+VEGF-C+HGF组细胞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以及1 μg/mL bFGF 20 μL和10 μg/mL VEGF-C 10 μL,6 h后加入10 μg/mL HGF 16 μL;VEGF-C+HGF+bFGF组细胞同时加入2 mL完全培养基及同前浓度及量的3种诱导因子。另取2个批次大鼠BMSC,同前进行分组,除将HGF+VEGF-C+bFGF组、bFGF+VEGF-C+HGF组6 h的间隔时间调整为12、24 h外,其余处理方法同前。培养10 d,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YVE-1、VEGFR3及整合素α9的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阴性对照组、CD90组、CD44组、CD34组细胞表面抗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9%、99.84%、99.90%、0.57%。(2)培养10 d,空白对照组、HGF组、bFGF组、HGF+bFGF组细胞呈长梭形,其余各组细胞呈多边形。(3)培养10 d,空白对照组、HGF组、bFGF组、HGF+bFGF组细胞无LYVE-1、VEGFR3和整合素α9蛋白表达。培养10 d,VEGF-C+HGF+bFGF组细胞LYVE-1、VEGFR3和整合素α9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VEGF-C组(t=24.21、11.04、15.43,P<0.01)、VEGF-C+HGF组(t=10.81、9.93、10.20,P<0.01)、VEGF-C+bFGF组(t=11.67、6.32、19.00,P<0.01)。VEGF-C+HGF组及VEGF-C+bFGF组细胞LYVE-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C组(t=8.69、15.20,P<0.01);VEGF-C+bFGF组细胞VEGFR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C组及VEGF-C+HGF组(t=8.67、7.21,P<0.01);VEGF-C+HGF组细胞整合素α9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C组及VEGF-C+bFGF组(t=8.80、8.83,P<0.01)。(4)培养10 d,空白对照组、HGF组、bFGF组、HGF+bFGF组细胞均无LYVE-1、VEGFR3和整合素α9 mRNA表达。培养10 d,VEGF-C组细胞LYVE-1、VEGFR3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VEGF-C+bFGF组、VEGF-C+HGF+bFGF组(tLYVE-1=6.22、18.01,tVEGFR3=8.49、15.34,P<0.01),整合素α9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VEGF-C+HGF组、VEGF-C+HGF+bFGF组(t=13.24、9.65,P<0.01)。VEGF-C+HGF+bFGF组细胞LYVE-1、VEGFR3和整合素α9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C+HGF组、VEGF-C+bFGF组(t=13.92、11.95,13.72、5.27,5.64、9.10,P<0.01)。VEGF-C+HGF组细胞VEGFR3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VEGF-C+bFGF组(t=6.91,P<0.01),整合素α9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VEGF-C+bFGF组(t=11.69,P<0.01)。(5)间隔6、12、24 h培养10 d,空白对照组细胞均无LYVE-1、VEGFR3及整合素α9蛋白表达。间隔6、12、24 h培养10 d,HGF+VEGF-C+bFGF组、bFGF+VEGF-C+HGF组、VEGF-C+HGF+bFGF组细胞LYVE-1、VEGFR3及整合素α9蛋白表达量相近(F6 h=2.25、2.47、2.19,F12 h=2.93、1.47、3.25,F24 h=0.28、0.20、1.01,P>0.05)。

结论

VEGF-C是诱导BMSC向LEC分化必需的因子,HGF和bFGF可能分别是通过上调整合素α9和VEGFR3的表达来促进分化的,但二者的诱导作用可能是各自独立的。3种诱导因子联合作用诱导分化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5T MRI结合数字化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TNM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0月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收治的3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行数字化X线钼靶检查及1.5T MRI检查,并给予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案。对比数字化X线钼靶单项检查与数字化X线钼靶联合1.5T MRI检查诊断乳腺癌及TNM分期准确度,并以病理检查结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治疗全子宫切除术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全子宫切除术且并发SUI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5)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 PFMT治疗,对照组(n=55)只采用PFMT治疗,两组年龄、BMI、产史和子宫切除诊断构成比、手术方式和SUI诊断分度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烧伤科住院患者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中引流不畅的影响。方法将笔者科室2016年10—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43.6±2.8)岁行VSD治疗的患者(男37例、女23例)设为常规护理组,2017年5—7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44.2±3.2)岁行VSD治疗的患者(男36例、女22例)设为集束化护理组,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行VSD治疗后,常规护理组患者
目的调查分析严重烧伤成年患者伤后3~14 d能量和蛋白质实际摄入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整形与烧伤外科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2例严重烧伤成年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37±9)岁]资料,根据重症护理记录统计患者伤后3~14 d膳食、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的摄入情况。计算并比较患者伤后3~7、8~14 d每人每日摄入总能量及其占目标能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Ⅱ在体外培养的缺血缺氧小鼠心肌细胞自噬流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取6只1~2 d龄雌雄不限C57BL/6小鼠,分离心脏并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取原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3、6、9 h组及缺血缺氧3、6、9 h组,每组4孔。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48 h后,正常对照3、6、9 h组更换新鲜DMEM/F12
目的探讨E2F1转录因子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M2型巨噬细胞的调节机制。方法引进E2F1基因敲除杂合子C57BL/6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自行繁殖并于小鼠出生后2周通过PCR法鉴定出E2F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选取12只经鉴定后生长至6~8周龄的雄性E2F1基因敲除纯合子C57BL/6小鼠、野生型C57BL/6小鼠,设为E2F1基因敲除组与野生型组,在每
姜黄素作为一种源于姜黄的天然提取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微生物、调节免疫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姜黄素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姜黄素的诸多药理作用及机制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相关,它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免疫反应、抗凋亡等多种途径保护肠黏膜屏障。本文综述姜黄素对肠黏膜屏
目的探讨大鼠施万细胞与成纤维细胞(Fb)联合移植对大鼠失神经支配穿支皮瓣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从2只孕14~16 d SD大鼠胚胎躯干分离培养Fb并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用于后续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纤维粘连蛋白和Ephrin-B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Ephrin-B2 mRNA的表达(样本数为3)。(2)从45只出生1~3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
目的探讨单中心中结核性创面与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的特点。方法2010年1月—2017年6月,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结核性创面患者、44例非结核性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分别纳入结核性创面组和非结核性创面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居住地、外伤史、创面形成时间、创面确诊时间、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年龄,创面部位,创面面积、窦道发生情况、换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