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作文教学的讨论中,有位青年教师提到:“现在,大多数学生对作文心存恐惧,每逢作文,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写出来的作文也是质量低下,鲜有精品。”这位教师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深有同感。可见,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 文教师,我们决不能推卸责任,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了解学生畏惧作文的原因,我们通过与学生谈心,问卷调查、召开语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喜欢的少,害怕的多,还有很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没有兴趣的作文教学只能徘徊在“少、慢、差、费”的层面。
二是老一套的命题作文,使学生反感。老师在作文课上规定题目,规定体裁的八股文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
三是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作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到幼师三年级,已经写了十年,这中间作文教学牵涉到各个方面: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取舍、字句、修辞等等;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还有各种应用文等等。每个老师对作文的态度不一样,指导的水平也不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所以作文教学难以体现针对性、系统性。
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教师大多侧重讲授作文的技巧,但是对于学生真正感到困难的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材料等却很少指导。其实,学生的作文素材严重匮乏,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写起。
五是现在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写,老师改。由于作文多,时间紧,教师在改的过程中不可能很细致;学生则认为,老师批改后,这一次作文就完成了。这样做,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一知半解,有些地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改,尽管老师很辛苦,但效果并不好。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呢?
(一)选取熟悉的题材,采取灵活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幼师生正处于内心感情比较复杂的年龄,他们喜欢摘抄,喜欢日记,喜欢诗歌等。可见,他们并不是不喜欢写作,只是不喜欢那种远离生活,没有生活体验的题目罢了。所以说,如果作文命题能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能拨动他们情感的琴弦,激起内心的波澜,写作热情就会高涨。比如“宿舍趣事”、“我的姐妹”、“毕业前夕”等题目,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热情;或者是让学生自拟题目,不限体裁题材,给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学生对这样的作文都是欢迎的。在作文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动动脑筋。比如说,在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可以采用“猜谜”法。要求学生突出个性特征,让大家听了你的文章就能猜出写的是谁。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教会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凡立言先要有物”。学生们因生活经历、知识积累不多,往往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观察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要学会写观察日记,及时的把观察所得、所感记下来。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这里所说阅读,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既要积累知识、经验,也要积累思想观点、语言材料等。主要方法包括:作摘录、作摘要、作索引、 写读书笔记、剪报等。
3.指导学生从活动中积累。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格言等,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安排一位学生讲一个哲理故事、一句格言的启示、推荐一篇美文等。组织这些活动,既要有布置,又要有检查;既要注意不断变换活动形式,又要特别注重实效。学生学有收获,学见成效,就能坚持下去。
(三)加强审题能力和编写提纲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作文主题
1.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审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一是全面分析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辨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二是重点突破法。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作文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三是深度挖掘法。有些作文题目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要注意挖掘,如《红烛》,重点挖掘牺牲自我、勇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是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以便我们围绕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选择。其次,分段拟定主要内容,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考虑周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成文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编写提纲时还要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四)拓宽作文渠道,创新作文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作文的发表园地。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校刊、团讯、广播站等阵地,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每学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汇编成集,在全班交流甚至学校展览,还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博客上传作文,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发表文章的机会。
2.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积极收集信息,认真辅导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对于获奖的学生,要大力表扬,这样对其他同学是一种激励与鞭策,也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神奇感、距离感。
3.改变传统的作文本模式,采用“学生作品专集”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出一本个人作品专集,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的作品,定期组织交流展评活动。
(五)改革传统的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的过程,能够找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方面。
1.准备工作。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两个文字水平好的学生作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批改工作,然后,将作文本顺序打乱,发给学生。
2.批改指导。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批改作文的要求,包括批改符号的统一,写评语的要求等。
3.同学互评。要求两位同学一起批改两本,不仅要对文章中的病句、错别字等问题进行修改,还要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等进行准确的评价,最后写出评语。
4.小组评等。等到学生们的作文都批改完,由两位组长来检查同学们批改情况,并对作文评定“优、良、中、差”等次。
5.教师总评。既要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也要看同学对作文的批改是否恰当、准确。对于学生批改时评为优和差的作文,教师要认真复核评定。对于优等的作文,教师可在班级内朗读;对于此次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评。
6.学生修改。经过学生批改、小组评等、教师讲评后,同学们清楚了自己作文的不足,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作者本人、同学、小组、教师的多次修改,最终就能修改出一篇较为满意的文章。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不能削弱,还要逐步加强。让我们所有的语文同仁携起手来,把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好规划、选好重点,通过解决学生在作文中的主要困难,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培养出更多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优秀人才。
为了了解学生畏惧作文的原因,我们通过与学生谈心,问卷调查、召开语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喜欢的少,害怕的多,还有很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以看出,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没有兴趣的作文教学只能徘徊在“少、慢、差、费”的层面。
二是老一套的命题作文,使学生反感。老师在作文课上规定题目,规定体裁的八股文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
三是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作文课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到幼师三年级,已经写了十年,这中间作文教学牵涉到各个方面: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取舍、字句、修辞等等;文体上说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还有各种应用文等等。每个老师对作文的态度不一样,指导的水平也不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是参差不齐,所以作文教学难以体现针对性、系统性。
四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教师大多侧重讲授作文的技巧,但是对于学生真正感到困难的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材料等却很少指导。其实,学生的作文素材严重匮乏,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写起。
五是现在的批改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写,老师改。由于作文多,时间紧,教师在改的过程中不可能很细致;学生则认为,老师批改后,这一次作文就完成了。这样做,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一知半解,有些地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改,尽管老师很辛苦,但效果并不好。
鉴于上述情况,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呢?
(一)选取熟悉的题材,采取灵活的方式,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
幼师生正处于内心感情比较复杂的年龄,他们喜欢摘抄,喜欢日记,喜欢诗歌等。可见,他们并不是不喜欢写作,只是不喜欢那种远离生活,没有生活体验的题目罢了。所以说,如果作文命题能贴近他们的生活,就能拨动他们情感的琴弦,激起内心的波澜,写作热情就会高涨。比如“宿舍趣事”、“我的姐妹”、“毕业前夕”等题目,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创作热情;或者是让学生自拟题目,不限体裁题材,给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学生对这样的作文都是欢迎的。在作文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动动脑筋。比如说,在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可以采用“猜谜”法。要求学生突出个性特征,让大家听了你的文章就能猜出写的是谁。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教会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二)训练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凡立言先要有物”。学生们因生活经历、知识积累不多,往往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所以,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要注意观察生活,从观察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要学会写观察日记,及时的把观察所得、所感记下来。
2.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这里所说阅读,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既要积累知识、经验,也要积累思想观点、语言材料等。主要方法包括:作摘录、作摘要、作索引、 写读书笔记、剪报等。
3.指导学生从活动中积累。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格言等,也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每天安排一位学生讲一个哲理故事、一句格言的启示、推荐一篇美文等。组织这些活动,既要有布置,又要有检查;既要注意不断变换活动形式,又要特别注重实效。学生学有收获,学见成效,就能坚持下去。
(三)加强审题能力和编写提纲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作文主题
1.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审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一是全面分析法。要求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辨析,然后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二是重点突破法。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作文题目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的关键之处,审题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题目的核心与重点。三是深度挖掘法。有些作文题目除了具有表面意义之外,还具有某种象征含义,要注意挖掘,如《红烛》,重点挖掘牺牲自我、勇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的训练。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是写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以便我们围绕中心思想对材料进行选择。其次,分段拟定主要内容,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考虑周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成文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编写提纲时还要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四)拓宽作文渠道,创新作文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作文的发表园地。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校刊、团讯、广播站等阵地,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每学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汇编成集,在全班交流甚至学校展览,还可以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个人网站、博客上传作文,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发表文章的机会。
2.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积极收集信息,认真辅导学生,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对于获奖的学生,要大力表扬,这样对其他同学是一种激励与鞭策,也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神奇感、距离感。
3.改变传统的作文本模式,采用“学生作品专集”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规定每学期每个学生出一本个人作品专集,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的作品,定期组织交流展评活动。
(五)改革传统的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也是学习写作的过程,能够找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方面。
1.准备工作。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两个文字水平好的学生作组长。负责本小组的组织批改工作,然后,将作文本顺序打乱,发给学生。
2.批改指导。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批改作文的要求,包括批改符号的统一,写评语的要求等。
3.同学互评。要求两位同学一起批改两本,不仅要对文章中的病句、错别字等问题进行修改,还要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等进行准确的评价,最后写出评语。
4.小组评等。等到学生们的作文都批改完,由两位组长来检查同学们批改情况,并对作文评定“优、良、中、差”等次。
5.教师总评。既要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也要看同学对作文的批改是否恰当、准确。对于学生批改时评为优和差的作文,教师要认真复核评定。对于优等的作文,教师可在班级内朗读;对于此次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评。
6.学生修改。经过学生批改、小组评等、教师讲评后,同学们清楚了自己作文的不足,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作者本人、同学、小组、教师的多次修改,最终就能修改出一篇较为满意的文章。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不能削弱,还要逐步加强。让我们所有的语文同仁携起手来,把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好规划、选好重点,通过解决学生在作文中的主要困难,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培养出更多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