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转型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辽宁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辽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材料类其他专业应用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62-02
  2015年11月19日,辽宁省教育厅启动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辽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幸被列为了首批应用转型试点专业。根据专业转型的具体要求以及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此次转型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材料类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包括经验技术、理论技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的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具有职业岗位群能力、综合能力、创造性技能。此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只有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1-3]。因此,如何建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此次转型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传统单一,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内容较陈旧,有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等现象。实践教学比重不足,验证性实验比例偏高,作为很重要的诸如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二)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实验参与度不足
  材料专业的实验包括原料提纯、合成、分析、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环节,且各环节间相互印证,密切联系,需要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流程。但部分实验设备价格昂贵(如X-射线分析仪、电镜等设备),以及实验学时限制,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全流程、独立完成实验,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主动性差
  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中的讲授内容多,形式单一,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差,往往只重结果的介绍,忽视揭示结果得来的过程,告诉学生“是什么”,没有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机会太少,对学科前沿动态了解不够,导致其对专业缺乏兴趣。
  (四)缺乏工程实践基地,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强适应性,善于与人沟通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是在封闭的校园内无法培养出来的,而需要学校与企业、社会共同完成。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即建立工程实践基地。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较少,学生的锻炼机会较少。
  针对上述问题,辽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为材料类其他专业应用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训
  按照培养人文素养和学科素质深厚,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课程优化,压缩了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验学时,并开设2个工程实训,改变了旧的教学理念。例如,压缩了“固态相变原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减少到32学时,去掉了部分实用性不强、枯燥无趣的理论内容;并增加了对应的实验课程,如“低合金贝氏体高强度钢的退火”和“纳米TiO2光催化实验”等。实验课程的增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在实际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另外,为了进一步使实践教学与工程实际接轨,在原有实践教学学时不减的基础上新增了2个“工程实训”,分别是“专业基础工程实训”和“专业综合工程实训”。“专业基础工程实训”以材料成分设计—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的结构表征、性能测试与分析为主线,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工程实训”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汽车与机床变速箱齿轮钢种的选择、热处理、质量检测与评定”等来自工程实际的训练题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科和科研发展很好地反哺教学,与专业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
  (二)搭建实践平台,开放实验资源
  为了解决实验课上学生参与度低,各材料相关实验不紧凑等问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出台了“导师制”、“实验室开放”和成立“大学生創新团队”政策,多层次、全方位地开放实验资源,搭建实验平台,为人才培养实践教育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导师制”要求学生从大二开始被分配给各专业“导师”,实施专业指导,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部分实验课中无法完成的专业训练;“实验室开放”则面向全专业学生,在学期初进行项目立项,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方向,在一学期内完成试验过程,提交集体报告,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完成系统的全流程的材料制备和检测;“大学生创新团队”是另一个实验平台,它由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学生按兴趣组成,有专门教师指导,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各种试验训练,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上述平台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丰富教学模式
  教学是相互的,光有教师“教”,没有学生主动“学”,是无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所以,学院要求教师在教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新课程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采取“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同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建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
  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一步完善了“多基地、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了校外实训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先后与“兴成粉末冶金有限公司”、“阜新力达铸钢有限公司”、“锦州北方耐火模具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搭建起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桥梁。合作过程中,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教师为学生授课或专题技术讲座,相关课程进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环节,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制”的联合教学模式;合作共建拓展了人才培养空间,丰富了办学资源,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转型的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宏伟.应用型地方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78-181.
  [2]白童.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育,2008,(11):33-34.
  [3]庄华洁,周金其.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108-109.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备受各方重视,陕西省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高校落实“双创”工作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大创计划”培养中存在师资队伍、管理体制、设施条件及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本文结合本校实际,从以上几个问题出发,探究我校“大创计划”培养中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创计划”;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探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以学生公寓党建工作为突破口,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以学院13号公寓楼——纳兰阁为实践对象,成立以教工党员牵头的公寓服务站。按照“四个结合”的工作要求,运用“三个走进,三个注重,三个针对”的工作方法,从公寓文化建设入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探索、建立一套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的公寓党建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公寓;党
摘要:为了了解当今职业教育背景下残疾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职业教育残障生就业主要存在缺乏职业意识、沟通障碍、家庭支持力度低、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并依据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完善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法律政策;给予残疾人家庭更多的支持,帮助其端正就业观;各方加强合作,做好转衔服务工作,优化资源整合,更好地促进残障学生就业及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残障学生;就业;职业教育 
摘要: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推进,结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特点,构建了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实施情况,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学分制;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9-0022-02  随着学校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地方本科院校的转
摘要:民办高校的459份问卷调查显示: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力的缺乏四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阻力。面对阻力,民办高校需重点做两件事:一是减少阻力;二是增加新动力。民办高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有四个方面:教育大众化的冲击力;投资者办教育的内动力;社会人才市场的拉动力;政府政策的推动力。新动力来源于两大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和发展模式创新。  关键词:民办高校;发展;阻力;动力  中图分
摘要:本文以問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时间情况、学习效能、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度等一系列特点和规律。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存在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作者认为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培养兴趣爱好,驱动内在动力,激发创造性和潜能。与此同时,让学生动态了解社会现状,压力促进自主学习,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时间;学习
摘要: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校企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协同育人办学机制,积极探索系统化人才培养,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升了学院系统化人才培养的水平,谱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篇章。  关键词: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校企共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39-03  国家提出“新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学校以及政府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58-02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学生就业能力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已成为数字化学习的新方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的研究挖掘,厘清高职课堂教学管理与互动模式,开发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建筑装饰教育在线”。该平台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拓展了课堂之外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关键词:微
摘要: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翻转课堂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方法。通过将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课堂,改为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得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我们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翻转课堂;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