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問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时间情况、学习效能、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度等一系列特点和规律。结果显示:普通高校大学生存在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作者认为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培养兴趣爱好,驱动内在动力,激发创造性和潜能。与此同时,让学生动态了解社会现状,压力促进自主学习,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时间;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20-02
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又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依旧十分低下。本文以“学习时间”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情况、学习效能、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度等一系列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6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6123份,回收率为98.8%。调查问卷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所拥有的课余时间、参加的组织活动以及对自身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独立作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校学习时间。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一周内学生平均每天上课时间为4—8小时的占66.74%,1—4小时以及8小时以上的各占20.97%、12.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听讲时间(以50分钟为例)30—40分钟占将近五成,20—30分钟占近三成,20分钟以下和40分钟以上占近二成,说明学生上课的有效利用率较高。而影响学生上课不专注听讲的主要因素为玩手机占近七成,其次为走神占到将近二成,其余影响因素还有睡觉、和同学聊天、写课外作业和看课外书。
2.自主学习时间。在周一到周五,近六成学生表示各形式课外学习的日均时间为1—3小时,本科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更集中于1—2小时;用时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近两成,且以研究生为主;13.23%的学生用时不足1小时,其中对所学专业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占比相对较高。在周末,五成学生学习时间为2—6小时,两成学生学习时间不足2小时,14.5%的学生用时在8小时以上。其中,对于男生,2—4小时占比相对于4—6小时高,而女生正好相反;学习时间不足2小时的情况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负相关;而对于用时8小时以上的情况,对专业很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占比均较其他学生高;此外,在总体用时上,大三、研一、研二学生最多,研三和大四学生次之,大一、大二最少。
学习之余,学生们最主要的活动为娱乐休闲(看影视剧、听音乐、逛街、聚会、出游、闲聊、玩微信、QQ等)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及学生工作,其中对于后者,大一、大二和大四学生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级,文科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其次是进行社会实践(做兼职、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打游戏、睡觉、体育锻炼、上网浏览网页、看新闻及做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等。其中,打游戏和体育锻炼在女生活动中占比明显低于男生,而娱乐休闲方面则相反;打游戏在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活动中占比低于其他专业,在绩点为4.0—4.5的学生活动中占比也低于其他学生,但在绩点小于3.0的学生活动中占比则相反;睡觉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负相关。此外,谈恋爱和参加一些培训班的课程或技能学习考试等占比相对较小,其中后者在艺术类学生活动中占比高于其他专业,且该项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正相关。
3.学习效能。从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计划或正在制定计划,对未来有着较为明确的定位。而绩点的高低与学习时间、学习计划以及学习习惯的好坏总体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绩点在2.3以下的同学,有超过半数的人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制定之后基本不去实践;绩点在2.3到3.0之间的同学,有48%以上的人有自己的短期目标,并且能完成计划的一些部分;绩点在3.5到4.5之间的同学,只有少数人目标不明确,65%以上的同学都有自己的长期目标并且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目标,而成绩在4.5以上的同学,有37%以上的同学一直都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有较强的执行力以及自控能力。
而成绩绩点与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关系,成绩在3.0以下的同学,能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50%—70%,成绩在3.0—4.5之间的同学,有超过一半的人能完成当日学习任务的70%—90%,而绩点在4.5以上的同学,有超过35%以上的同学能完成当日学习任务的90%以上。
有超过40%的同学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是惰性差、自控力差、拖延。绩点在各个水平线上的同学都有分布。其余依次是周围学习环境和气氛、娱乐休闲、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工作,最后还有社会实践和谈恋爱。
三、提升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效能的应对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详尽的计划。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大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很多,但由于精力及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活动都参加。有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找个好工作”,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近期动力,而缺乏长期动力。通过开展生涯导航教育计划,确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长远目标需要学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在做确立目标时应充分说明各目标的内容,才能展现职业规划的具体详细。
2.让学生动态了解社会现状,压力促进自主学习。一些学生对专业、对课程认识不清,专业选择多为就业考虑而缺乏专业兴趣,往往抱着学习只为今后工作的目的,不能够正确认识,缺乏内在动力,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是可以通过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度。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与科研活动,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从实践中体验专业的成就感。二是建立柔性的专业调换机制。针对部分转专业意愿强烈的学生,通过特殊形式的考试和个性评估取代“一刀切”的转专业条件,真正实现学习兴趣与专业的最优匹配。三是优化专业教育的具体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培养兴趣爱好,兴趣驱动学习。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安排的形式也过于单一,大学课余生活显得较为单调枯燥。很多学生有意充实自己的生活,但又缺乏实际行动。一是学校应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营造校园课外活动良好氛围。要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素质拓展的需要;丰富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扩充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兴趣。利用课堂教育的同时,营造课外活动参与氛围,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校园各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二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增强活动实效性。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在活动的组织上不断创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寒假提升行动、读书计划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展诚信考试承诺、学困生帮扶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海雁,许国成,付莹.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37(4):375-379.
[2]吴恋,罗娜,袁敏,吴成军.大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情况调研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5.
[3]彭妮,贺学耘.时间管理策略在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136-137.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时间;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220-02
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又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导致自主学习能力依旧十分低下。本文以“学习时间”为切入点,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情况、学习效能、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度等一系列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学习时间管理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发放调查问卷6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6123份,回收率为98.8%。调查问卷围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所拥有的课余时间、参加的组织活动以及对自身课余时间安排等方面展开。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匿名的方式独立作答。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校学习时间。从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一周内学生平均每天上课时间为4—8小时的占66.74%,1—4小时以及8小时以上的各占20.97%、12.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听讲时间(以50分钟为例)30—40分钟占将近五成,20—30分钟占近三成,20分钟以下和40分钟以上占近二成,说明学生上课的有效利用率较高。而影响学生上课不专注听讲的主要因素为玩手机占近七成,其次为走神占到将近二成,其余影响因素还有睡觉、和同学聊天、写课外作业和看课外书。
2.自主学习时间。在周一到周五,近六成学生表示各形式课外学习的日均时间为1—3小时,本科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更集中于1—2小时;用时在4小时以上的学生近两成,且以研究生为主;13.23%的学生用时不足1小时,其中对所学专业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占比相对较高。在周末,五成学生学习时间为2—6小时,两成学生学习时间不足2小时,14.5%的学生用时在8小时以上。其中,对于男生,2—4小时占比相对于4—6小时高,而女生正好相反;学习时间不足2小时的情况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负相关;而对于用时8小时以上的情况,对专业很感兴趣和非常不感兴趣的学生占比均较其他学生高;此外,在总体用时上,大三、研一、研二学生最多,研三和大四学生次之,大一、大二最少。
学习之余,学生们最主要的活动为娱乐休闲(看影视剧、听音乐、逛街、聚会、出游、闲聊、玩微信、QQ等)和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及学生工作,其中对于后者,大一、大二和大四学生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级,文科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其次是进行社会实践(做兼职、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打游戏、睡觉、体育锻炼、上网浏览网页、看新闻及做自己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等。其中,打游戏和体育锻炼在女生活动中占比明显低于男生,而娱乐休闲方面则相反;打游戏在文科和艺术类学生活动中占比低于其他专业,在绩点为4.0—4.5的学生活动中占比也低于其他学生,但在绩点小于3.0的学生活动中占比则相反;睡觉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负相关。此外,谈恋爱和参加一些培训班的课程或技能学习考试等占比相对较小,其中后者在艺术类学生活动中占比高于其他专业,且该项占比与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程度呈正相关。
3.学习效能。从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计划或正在制定计划,对未来有着较为明确的定位。而绩点的高低与学习时间、学习计划以及学习习惯的好坏总体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
绩点在2.3以下的同学,有超过半数的人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或者制定之后基本不去实践;绩点在2.3到3.0之间的同学,有48%以上的人有自己的短期目标,并且能完成计划的一些部分;绩点在3.5到4.5之间的同学,只有少数人目标不明确,65%以上的同学都有自己的长期目标并且能够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目标,而成绩在4.5以上的同学,有37%以上的同学一直都有自己的计划安排,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下去,有较强的执行力以及自控能力。
而成绩绩点与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关系,成绩在3.0以下的同学,能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50%—70%,成绩在3.0—4.5之间的同学,有超过一半的人能完成当日学习任务的70%—90%,而绩点在4.5以上的同学,有超过35%以上的同学能完成当日学习任务的90%以上。
有超过40%的同学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时间安排的主要因素是惰性差、自控力差、拖延。绩点在各个水平线上的同学都有分布。其余依次是周围学习环境和气氛、娱乐休闲、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工作,最后还有社会实践和谈恋爱。
三、提升学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效能的应对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详尽的计划。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大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很多,但由于精力及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活动都参加。有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找个好工作”,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近期动力,而缺乏长期动力。通过开展生涯导航教育计划,确立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长远目标需要学生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标更具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更直接,也是长远目标的组成部分,在做确立目标时应充分说明各目标的内容,才能展现职业规划的具体详细。
2.让学生动态了解社会现状,压力促进自主学习。一些学生对专业、对课程认识不清,专业选择多为就业考虑而缺乏专业兴趣,往往抱着学习只为今后工作的目的,不能够正确认识,缺乏内在动力,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一是可以通过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度。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与科研活动,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同时从实践中体验专业的成就感。二是建立柔性的专业调换机制。针对部分转专业意愿强烈的学生,通过特殊形式的考试和个性评估取代“一刀切”的转专业条件,真正实现学习兴趣与专业的最优匹配。三是优化专业教育的具体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采取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培养兴趣爱好,兴趣驱动学习。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安排的形式也过于单一,大学课余生活显得较为单调枯燥。很多学生有意充实自己的生活,但又缺乏实际行动。一是学校应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营造校园课外活动良好氛围。要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素质拓展的需要;丰富素质教育课程内容,扩充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兴趣。利用课堂教育的同时,营造课外活动参与氛围,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校园各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二是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增强活动实效性。从学生的意愿出发,在活动的组织上不断创新,吸引学生参与。通过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寒假提升行动、读书计划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开展诚信考试承诺、学困生帮扶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海雁,许国成,付莹.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7,37(4):375-379.
[2]吴恋,罗娜,袁敏,吴成军.大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情况调研及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5.
[3]彭妮,贺学耘.时间管理策略在普通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