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女孩的牦牛绒品牌
27岁,毕业于哈佛大学,乔琬珊的名片上写着:在美国出生,7岁回到中国台湾,然后又去美国念书,到中国大陆创业,现任Shokay公司的CEO。Shokay,世界上第一家牦牛生活创意店。
2006年,正在哈佛大学念公共管理与国际发展专业的乔琬珊,用了六周的时间,和同学到云南考察。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牦牛。“世界上有1.4亿头牦牛,大部分在中国。”虽然牦牛被说成“一身是宝”,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牦牛绒的价值。在国外,人们对牦牛绒几乎一无所知。而她曾在联合国出版的一本书中读到过:牦牛身上的毛很软,可以与羊毛媲美。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调查中她发现,国内纺织厂家并不善于产品的拓展,基本是国外市场需要什么,厂家就做什么。但国外的设计师,不知道中国有牦牛绒这种材料,当然也不会有订单。
“除了理念和品牌,我一无所有。如果卖原料,我们没有优势,我们不是贩卖者。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必须跟加工厂合作。”考察结束后,乔琬珊逐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用牦牛绒做衣服、做饰品,创建自己的品牌。2006年乔琬珊的Shokay公司成立,从中国偏远地区牧民手中直接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
去年,跟她合作的农牧民有3000多户,今年计划扩大规模到1万多户。当地农牧民不仅为他们提供牦牛绒,还手工为他们编制饰品。目前,她已经有100多家门店,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包括纱线、家居饰品、成人饰品、小孩玩具等。
乔琬珊的目标是:今年收购10吨牦牛绒。10吨,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一头牦牛每年仅能提供100克牦牛绒,10吨就需要从10万头牦牛身上采集,这也决定了Shokay只能走奢侈品的路线。在乔琬珊随身带的几件饰品中,一朵饰品花市场价为220元,而一条围巾为770元。“其实,这个价格也不是极奢侈。”她说。
她的梦想是:以后人们想到牦牛绒,就想到Shokay。在更远的未来,人们一想到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牌,就会想到Shokay。她希望Shokay能引领“既具异域风情又具社会责任的奢侈风尚”。
剑桥大学硕士要做中国“女蜂王”
同样是27岁,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艾莉娅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美国人,在云南工作。2006年,艾莉娅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先是到了非洲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项目,在跟随母亲去过一次云南后,她喜欢上了那里。
“那是个天然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花。”艾莉娅觉得,如果在那里生产蜂蜜,品牌就比较容易推广。而在这之前,当地也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养蜂,但并不广泛。
2008年艾莉娅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开始跟当地的山民合作养蜂,生产纯天然的蜂蜜。“他们眼神里有怀疑,也有兴奋,因为可以赚钱。”刚开始向山民介绍养蜂项目的时候,山民有些犹疑,但不像之前她想象中的那样闭塞。“他们看电视,知道山外很多人在赚钱。他们也渴望赚钱。”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随后,她的项目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养蜂专家的指导。“我自己对技术的东西不了解,我跟当地大学合作,解决技术问题。”艾莉娅担当的角色,就是把众多资源汇集到一起。
艾莉娅特别希望能帮助当地的女性。2008年,她在一个村庄中设立了20个蜂箱,收获季节到了,她拿出比中间商高不少的价格和山民交易。但她现在还没能赚到钱,艾莉娅说:“目前看来最好的结果是,2010年能把投资的钱收回,2011年开始赚钱。”她没有透露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她只希望自己在金钱和时间上的付出能跟收入持平。“当然,我知道这是个过程。”她说,农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她希望步子迈得稳健一些。今年,她在两个村庄做试点,每个村庄有100个蜂箱。
“管理好提供蜂蜜的人,保证自然、纯正的蜂蜜。然后,我需要完善分销渠道。”艾莉娅说,“刚开始的时候,先卖给外国人,香格里拉蜂蜜的价格比国内稍高,但比国际价低,还是有竞争力的。之后再卖给国内的有机食品店。”艾莉娅的目标是,2010年~2011年,向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人群销售自己的产品。她还有个大大的梦想,自己想来都觉得很狂妄——希望在中国盛产蜂蜜的地区,每户人家都有她的10个蜂箱,向她的农场提供蜂蜜。
法国美眉卖中国土布赚大钱
初到北京,给贝蒂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与法国人对“工作”的不同理解。这一点,几乎随处可见。在商店里,中国服务员给顾客找零钱时,不是双手递给顾客,而是往柜台上一扔。她一开始非常生气,几次因此而退货。在停车场,看车人冲着司机喊:“你交钱没有?”在这位洋妞看来,作为停车场员工,顾客交没交钱,你得自己查记录,怎么能对顾客嚷嚷?到一些单位办事,传达室的人冲着来宾指手画脚:“你哪的?过来!登记!”真是奇怪,来宾是客人,哪有主人用这种态度待客人的……
但也有许多让她感动的事。比如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朋友帮助下,贝蒂到郊区拜访过一些农民。这些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特别热情淳朴,将家里所有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她。“在法国,人们拼命挣钱,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但在一个又一个中国家庭中,我看到了真诚善良、吃苦耐劳、重视亲情的品质,从中悟到了什么是幸福。”
在房山,一位姓李的老太太还送给贝蒂一块纯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贝蒂觉得这种土布很漂亮,就让人为自己做了一套衣服。“你穿衣服太有个性、太时尚了!”她的一位法国女友看到后,禁不住大声赞叹。连贝蒂本人都没想到,她穿的这套土布衣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甚至有不少欧美女孩问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朋友们的称赞让贝蒂感到很开心,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那位老婆婆,而老婆婆的回答让她颇感意外:“我们家会做这个东西,配方、花板什么都有。”老婆婆拿出一大堆东西,让贝蒂看得眼花缭乱。
大开眼界的贝蒂对蓝印花布着了迷,听说上海有一个蓝印花布博物馆,她就风尘仆仆地跑了过去。“原来蓝印花布可以这么做!”大开眼界的同时,她决定在北京开一家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土布庄。
贝蒂经营的都是用蓝印花布做的衣服、荷包、手袋、手机袋等。土布庄顶上用稻草铺盖,显得古朴淡雅。店内一架货真价实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成了一个出色的景点。看惯了都市繁华的人们,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一种重归自然的脱俗和清新。
她的土布庄刚开张,就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贝蒂和另外3名中国女孩,都穿着蓝印花布做的时尚衣服为顾客服务,往那里一站就是酷酷的模特。不少金发碧眼的小姐、女士,OK、OK地喊着争相抢购。很快,她每天发出的货值就超过了1.5万元,最多时达到5万元!
在经营中,贝蒂又摸索出一些门道。比如日本人和欧美人都很喜欢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民族土布,但并不认可中国的款式。所以,除传统款式外,她马上又请法国设计师设计了时尚和休闲款。时尚款借鉴了巴黎、米兰最新流行的款式。休闲款主要以“韩流”为主。在做工上,更是十分讲究。尤其是女式裙装,看起来简简单单,但中间却有相当复杂的制作流程,从服装的整体剪裁,到纽扣的缝制、搭配,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最后展示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如今,贝蒂已经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贸易公司,蓝印花布服饰远销到日本、韩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地。
27岁,毕业于哈佛大学,乔琬珊的名片上写着:在美国出生,7岁回到中国台湾,然后又去美国念书,到中国大陆创业,现任Shokay公司的CEO。Shokay,世界上第一家牦牛生活创意店。
2006年,正在哈佛大学念公共管理与国际发展专业的乔琬珊,用了六周的时间,和同学到云南考察。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牦牛。“世界上有1.4亿头牦牛,大部分在中国。”虽然牦牛被说成“一身是宝”,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牦牛绒的价值。在国外,人们对牦牛绒几乎一无所知。而她曾在联合国出版的一本书中读到过:牦牛身上的毛很软,可以与羊毛媲美。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调查中她发现,国内纺织厂家并不善于产品的拓展,基本是国外市场需要什么,厂家就做什么。但国外的设计师,不知道中国有牦牛绒这种材料,当然也不会有订单。
“除了理念和品牌,我一无所有。如果卖原料,我们没有优势,我们不是贩卖者。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必须跟加工厂合作。”考察结束后,乔琬珊逐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用牦牛绒做衣服、做饰品,创建自己的品牌。2006年乔琬珊的Shokay公司成立,从中国偏远地区牧民手中直接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
去年,跟她合作的农牧民有3000多户,今年计划扩大规模到1万多户。当地农牧民不仅为他们提供牦牛绒,还手工为他们编制饰品。目前,她已经有100多家门店,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包括纱线、家居饰品、成人饰品、小孩玩具等。
乔琬珊的目标是:今年收购10吨牦牛绒。10吨,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一头牦牛每年仅能提供100克牦牛绒,10吨就需要从10万头牦牛身上采集,这也决定了Shokay只能走奢侈品的路线。在乔琬珊随身带的几件饰品中,一朵饰品花市场价为220元,而一条围巾为770元。“其实,这个价格也不是极奢侈。”她说。
她的梦想是:以后人们想到牦牛绒,就想到Shokay。在更远的未来,人们一想到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牌,就会想到Shokay。她希望Shokay能引领“既具异域风情又具社会责任的奢侈风尚”。
剑桥大学硕士要做中国“女蜂王”
同样是27岁,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艾莉娅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美国人,在云南工作。2006年,艾莉娅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先是到了非洲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项目,在跟随母亲去过一次云南后,她喜欢上了那里。
“那是个天然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花。”艾莉娅觉得,如果在那里生产蜂蜜,品牌就比较容易推广。而在这之前,当地也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养蜂,但并不广泛。
2008年艾莉娅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开始跟当地的山民合作养蜂,生产纯天然的蜂蜜。“他们眼神里有怀疑,也有兴奋,因为可以赚钱。”刚开始向山民介绍养蜂项目的时候,山民有些犹疑,但不像之前她想象中的那样闭塞。“他们看电视,知道山外很多人在赚钱。他们也渴望赚钱。”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随后,她的项目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养蜂专家的指导。“我自己对技术的东西不了解,我跟当地大学合作,解决技术问题。”艾莉娅担当的角色,就是把众多资源汇集到一起。
艾莉娅特别希望能帮助当地的女性。2008年,她在一个村庄中设立了20个蜂箱,收获季节到了,她拿出比中间商高不少的价格和山民交易。但她现在还没能赚到钱,艾莉娅说:“目前看来最好的结果是,2010年能把投资的钱收回,2011年开始赚钱。”她没有透露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她只希望自己在金钱和时间上的付出能跟收入持平。“当然,我知道这是个过程。”她说,农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她希望步子迈得稳健一些。今年,她在两个村庄做试点,每个村庄有100个蜂箱。
“管理好提供蜂蜜的人,保证自然、纯正的蜂蜜。然后,我需要完善分销渠道。”艾莉娅说,“刚开始的时候,先卖给外国人,香格里拉蜂蜜的价格比国内稍高,但比国际价低,还是有竞争力的。之后再卖给国内的有机食品店。”艾莉娅的目标是,2010年~2011年,向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人群销售自己的产品。她还有个大大的梦想,自己想来都觉得很狂妄——希望在中国盛产蜂蜜的地区,每户人家都有她的10个蜂箱,向她的农场提供蜂蜜。
法国美眉卖中国土布赚大钱
初到北京,给贝蒂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与法国人对“工作”的不同理解。这一点,几乎随处可见。在商店里,中国服务员给顾客找零钱时,不是双手递给顾客,而是往柜台上一扔。她一开始非常生气,几次因此而退货。在停车场,看车人冲着司机喊:“你交钱没有?”在这位洋妞看来,作为停车场员工,顾客交没交钱,你得自己查记录,怎么能对顾客嚷嚷?到一些单位办事,传达室的人冲着来宾指手画脚:“你哪的?过来!登记!”真是奇怪,来宾是客人,哪有主人用这种态度待客人的……
但也有许多让她感动的事。比如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朋友帮助下,贝蒂到郊区拜访过一些农民。这些人虽然收入不高,但特别热情淳朴,将家里所有好吃的拿出来招待她。“在法国,人们拼命挣钱,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但在一个又一个中国家庭中,我看到了真诚善良、吃苦耐劳、重视亲情的品质,从中悟到了什么是幸福。”
在房山,一位姓李的老太太还送给贝蒂一块纯手工制作的蓝印花布。贝蒂觉得这种土布很漂亮,就让人为自己做了一套衣服。“你穿衣服太有个性、太时尚了!”她的一位法国女友看到后,禁不住大声赞叹。连贝蒂本人都没想到,她穿的这套土布衣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甚至有不少欧美女孩问什么地方可以买到。
朋友们的称赞让贝蒂感到很开心,后来她把这件事告诉那位老婆婆,而老婆婆的回答让她颇感意外:“我们家会做这个东西,配方、花板什么都有。”老婆婆拿出一大堆东西,让贝蒂看得眼花缭乱。
大开眼界的贝蒂对蓝印花布着了迷,听说上海有一个蓝印花布博物馆,她就风尘仆仆地跑了过去。“原来蓝印花布可以这么做!”大开眼界的同时,她决定在北京开一家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土布庄。
贝蒂经营的都是用蓝印花布做的衣服、荷包、手袋、手机袋等。土布庄顶上用稻草铺盖,显得古朴淡雅。店内一架货真价实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成了一个出色的景点。看惯了都市繁华的人们,来到这里会感觉到一种重归自然的脱俗和清新。
她的土布庄刚开张,就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贝蒂和另外3名中国女孩,都穿着蓝印花布做的时尚衣服为顾客服务,往那里一站就是酷酷的模特。不少金发碧眼的小姐、女士,OK、OK地喊着争相抢购。很快,她每天发出的货值就超过了1.5万元,最多时达到5万元!
在经营中,贝蒂又摸索出一些门道。比如日本人和欧美人都很喜欢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民族土布,但并不认可中国的款式。所以,除传统款式外,她马上又请法国设计师设计了时尚和休闲款。时尚款借鉴了巴黎、米兰最新流行的款式。休闲款主要以“韩流”为主。在做工上,更是十分讲究。尤其是女式裙装,看起来简简单单,但中间却有相当复杂的制作流程,从服装的整体剪裁,到纽扣的缝制、搭配,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最后展示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如今,贝蒂已经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贸易公司,蓝印花布服饰远销到日本、韩国、法国和比利时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