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成果的结晶,辅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的起始阶段,七年级还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抓好这个年级段,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我所在的中学七年级新生来自农村各小学,许多优秀毕业生涌进了城区名牌中学,留下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城区差,他们大多厌烦作文,不少学生不愿动笔,有的甚至不会作文。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其体会到学习有味,便会“以苦为乐”,做到“好学”、“乐学”。为此,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贴近学生实际,写作过程趣味化
1、轻松对话,引入话题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地位重要,但艰巨性也可想而知,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熏陶,长期“修炼”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小升初后的第一堂作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千万不可马虎,不能随意出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而应该事先精心设计好规划好,把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工程”。为了打好写作这场胜仗,我首先发动学生进行师生大讨论,畅谈写好作文的好处。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作文就是把事情记下来;有的说,作文就是制作文章,有了它,才有书、报刊。我说,你们说得对,有了它,像《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才能流传至今,大家才可以欣赏到这么精彩的电视剧。还有的说,写信、写总结,就是写作文。我说,是这样的,你们可以把这些有意义的内容记下来,这就成了作文了,然后发送到电子邮箱,供大家阅读,让大家知道。
2、穿针引线,引人入胜
好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患有“写作恐惧症”,一提起写作文,好像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还错误地认为写作就是编造的,没能真正认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怎样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第一堂作文课我就从历史人物及身边的例子谈起,阐明写作的意义。告诉学生,其实写文章不仅与生活、生产、建设等息息相关,而且与打仗、国家命运也有极大关系,并启发学生举出例子说明。
最后我小结道:写好作文意义重大,只要我们认真,老师愿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地提高。在第一节作文课快要结束时,我要求学生把今天师生的讨论发言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在了解同学们完成这一环节时有没有困难,只听同学们齐声回答说:“没有。”
这节中学作文起始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很重要,写作文并不难,而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接下来的一节作文课,就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新鲜事或见闻,题材不限,字数多少也不限。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就写写昨天晚饭后你家里人各自在干什么,甚至可以记录一则广播新闻。这样做也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写作文的题材很多,只要平时稍微关注一下,就有写作的材料;另外,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素材经常化
作文课上,常听到学生说“没什么可写!写不出来!”这原因就是缺乏写作材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就像建房子,造房子需有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写作文要有写作材料。材料哪里来?我告诉学生,要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采购”,多“淘宝”。每接任一届七年级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着手做以下几方面工作。(要求备好三本笔记,随时记录)
(1)“精美语言本”:即把好词、好句或好段摘录下来。向学生交代不要盲目摘录,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门别类,有的按景物描写,有的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有的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这样在摘录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老师鼓励学生多摘录,我发现班里那些爱摘录的学生,作文水平明显高出其他学生,在写作时语言丰富,辞藻优美,运用自如。
(2)“我的见闻本”:就是记录平日里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教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远“观”近“察”,多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天都有精彩的瞬间。我去翻看学生的见闻本,里面记载的内容可真不少,有的记下课堂上的精彩场景,有的拍下校园里的奇人异事,有的定格课余的生动镜头。这样,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3)“我的感悟本”:把某件事简要记下来后,通过这件事,简明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或经验、教训、感想。打开学生的感悟本,有的感慨学业上的成功和失意,有的记下成长的感悟和波澜,有的解读人物的心灵密码,感受成长的酸甜苦辣,也有的记录了对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思考。这样训练下来,学生再也不怕作文了。
三、由浅入深,练笔形式多样化
初学作文的学生,在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了“作文应该怎样写”之后恐怕面对作文仍然一筹莫展。如果我们做到读写结合训练,由易到难,进行以下各类形式的练笔,效果或许会好得多。
1、仿写。让学生学会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练笔方法。对于七年级新生,这种方法比较适用。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典范的课文正是作者对“怎样写”的一种最直观的现身说法。模仿有多种形式,有时可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有时可仿写全篇文章。
2、续写。茅盾先生说过:“‘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摹仿’,只能到此为止。过此一步,则本为向上的垫脚石,‘摹仿’就转而变成绊脚石了。”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既要重视模仿,又要帮助他们克服模仿进入创造的境界。续写应该是学生既模仿后迈出的第二步。即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发挥想象,对原文作延伸。如果原文是记事的,那就是对事件的自然延伸,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得围绕中心进行续写。
3、改写。不同形式的改写各有不同的难度和目的。如扩写,就是把一段话,或一篇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扩写时要忠于原作,不改变中心思想,要注意情节发展合乎情理,人物性格前后一致。
作文教学没有定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是很多。我只是根据本班农村七年级新生的实际,遵循“从扶到放”、“从说到写”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贴近学生实际,写作过程趣味化
1、轻松对话,引入话题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地位重要,但艰巨性也可想而知,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长期熏陶,长期“修炼”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小升初后的第一堂作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千万不可马虎,不能随意出个作文题目就让学生写作文,而应该事先精心设计好规划好,把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工程”。为了打好写作这场胜仗,我首先发动学生进行师生大讨论,畅谈写好作文的好处。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作文就是把事情记下来;有的说,作文就是制作文章,有了它,才有书、报刊。我说,你们说得对,有了它,像《三国演义》等四大名著才能流传至今,大家才可以欣赏到这么精彩的电视剧。还有的说,写信、写总结,就是写作文。我说,是这样的,你们可以把这些有意义的内容记下来,这就成了作文了,然后发送到电子邮箱,供大家阅读,让大家知道。
2、穿针引线,引人入胜
好多学生或多或少都患有“写作恐惧症”,一提起写作文,好像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还错误地认为写作就是编造的,没能真正认识到写作的真正意义。怎样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第一堂作文课我就从历史人物及身边的例子谈起,阐明写作的意义。告诉学生,其实写文章不仅与生活、生产、建设等息息相关,而且与打仗、国家命运也有极大关系,并启发学生举出例子说明。
最后我小结道:写好作文意义重大,只要我们认真,老师愿和同学们一起努力,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不断地提高。在第一节作文课快要结束时,我要求学生把今天师生的讨论发言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在了解同学们完成这一环节时有没有困难,只听同学们齐声回答说:“没有。”
这节中学作文起始课,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文很重要,写作文并不难,而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接下来的一节作文课,就放手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新鲜事或见闻,题材不限,字数多少也不限。实在没什么好写的,就写写昨天晚饭后你家里人各自在干什么,甚至可以记录一则广播新闻。这样做也是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写作文的题材很多,只要平时稍微关注一下,就有写作的材料;另外,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解决无米之炊,积累素材经常化
作文课上,常听到学生说“没什么可写!写不出来!”这原因就是缺乏写作材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就像建房子,造房子需有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写作文要有写作材料。材料哪里来?我告诉学生,要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多“采购”,多“淘宝”。每接任一届七年级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就着手做以下几方面工作。(要求备好三本笔记,随时记录)
(1)“精美语言本”:即把好词、好句或好段摘录下来。向学生交代不要盲目摘录,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门别类,有的按景物描写,有的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有的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这样在摘录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老师鼓励学生多摘录,我发现班里那些爱摘录的学生,作文水平明显高出其他学生,在写作时语言丰富,辞藻优美,运用自如。
(2)“我的见闻本”:就是记录平日里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教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远“观”近“察”,多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天都有精彩的瞬间。我去翻看学生的见闻本,里面记载的内容可真不少,有的记下课堂上的精彩场景,有的拍下校园里的奇人异事,有的定格课余的生动镜头。这样,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3)“我的感悟本”:把某件事简要记下来后,通过这件事,简明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或经验、教训、感想。打开学生的感悟本,有的感慨学业上的成功和失意,有的记下成长的感悟和波澜,有的解读人物的心灵密码,感受成长的酸甜苦辣,也有的记录了对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引发的思考。这样训练下来,学生再也不怕作文了。
三、由浅入深,练笔形式多样化
初学作文的学生,在听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了“作文应该怎样写”之后恐怕面对作文仍然一筹莫展。如果我们做到读写结合训练,由易到难,进行以下各类形式的练笔,效果或许会好得多。
1、仿写。让学生学会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练笔方法。对于七年级新生,这种方法比较适用。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典范的课文正是作者对“怎样写”的一种最直观的现身说法。模仿有多种形式,有时可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有时可仿写全篇文章。
2、续写。茅盾先生说过:“‘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摹仿’,只能到此为止。过此一步,则本为向上的垫脚石,‘摹仿’就转而变成绊脚石了。”对七年级学生而言,既要重视模仿,又要帮助他们克服模仿进入创造的境界。续写应该是学生既模仿后迈出的第二步。即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发挥想象,对原文作延伸。如果原文是记事的,那就是对事件的自然延伸,需要注意的是让学生得围绕中心进行续写。
3、改写。不同形式的改写各有不同的难度和目的。如扩写,就是把一段话,或一篇较短、内容较概括的文章,扩展生发成篇幅较长、内容丰满生动形象的文章。扩写时要忠于原作,不改变中心思想,要注意情节发展合乎情理,人物性格前后一致。
作文教学没有定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是很多。我只是根据本班农村七年级新生的实际,遵循“从扶到放”、“从说到写”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