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业、工农业、 交通业、贸易业、文化教育业、旅游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数量和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中,园林城市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城市园林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建设城市园林的必要性
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恶劣,生态失去了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都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 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8.1%。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3.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 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 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我国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 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三、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四、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1.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了有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
2.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3.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园林事业一定会进发出巨大的活力,一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
一、城市园林化的含义
园林城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中有乡、郊区有镇、城镇有森林、林中有城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
二、建设城市园林的必要性
1. 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要求。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恶劣,生态失去了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都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2. 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 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8.1%。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因此,园林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3.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我国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 亿,占总人口的10%,等到2020 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我国将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 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三、园林城市发挥的作用
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园林城市是由各类形态、各类功能的公园、绿地构成的总体,不管什么形态、什么功能的公园、绿地都应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一项首要功能。它应该拥有很高的园林绿地率,其标准应以能够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准。要加快园林绿地的建设步伐以适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不仅要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发展公园、绿地,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郊区的公园、绿地、风景区和生态林地。在建造各类公园、绿地时,都应坚持以使用植物材料为主、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以复层种植结构为主,少搞硬质铺装,少搞大面积的纯草坪,以利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还要特别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植保方面要严格限制使用有污染的药物,大力推广无污染的综合防治办法。
四、创建园林城市的几项措施
1.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园林凝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其风格、技艺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将其引入现代园林,使之发扬光大。要继承中国传统园林,绝不能简单地模拟仿建,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园林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园的圈子中摆脱出来。不仅点能成园,线也能成园,面也能成园。放开眼界,则是要把眼界扩展到环境的全部,搞好景观环境设计。园林是环境的主体,环境中除了有由植被、山石、水体、建筑构成的园林外,还有雕塑、道路、灯光、游乐设施以及标志物等物体,并且还要联系每一个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园林浑然一体。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
2.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更重要的是要制定相应政策,大力倡导社会、单位及个人出资搞好各个单位绿的园林化,或投资兴建各种类型的公园和风景区。没有社会、单位及个人多渠道、投资,光靠政府拨款是不可能建成大园林的。 同时要大力加强园林绿化的法制力度,使各项事业行之有效。
3.搞好园林事业的改革开放。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大园林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园林事业一定会进发出巨大的活力,一定会使园林城市蓬勃发展。创建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