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课堂突发事件"通常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预测、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通常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分歧,出乎教师事前设计与意料范围,如偏离教学设计方向的突然提问或对老师提问给出一个"古怪"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小学教学要求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因此,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给我们课堂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当课堂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当学生的"古怪"提问或答案正好击中教学设计中的空白,而这个内容又正好是教学内容的关键衔接点时,教师的教学机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变水平,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巧用突发事件,化解消极因素
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小生态系统的话,那么课堂是一个拥有几十个生命的相当大的生态系统。在这样大的生态系统里,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保护好这个生态系统,始终要保护课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坐。这时,全班同学神色凝然,以为教师要批评一通了,但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没作及时处理。当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教师就地取材,问道:"'小扣'是什么意思?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学生议论了一番,认识到那是因为诗人懂得敲门应当是轻轻的,猛敲猛推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追问:"为什么在'久不开'情况下还是'小扣'呢?"学生说:"如果主人不在,就更不能猛推而入,这是更不礼貌的行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有学问,才能这样做。"这时教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座位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认为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推'?"这位同学脸红了,大家也都友善地笑起来。这笑声,无疑体现了大家对刚才突发事件的理解。终于,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被教师用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实现了教育价值。
二、巧用突发事件,灵活化解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使教师造成尴尬的局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与片刻之间。
我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我先把鹳雀楼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突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如果说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就应该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有两层?"莫非是图错了?我怔了一下,便先来一个"缓兵之计",说:"是图错了呢,还是诗写错了呢?还是图和诗都没有错?"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我缓过神来,接着点拨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还看不到远处景色的那种可惜的心情。"有的說"这是诗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登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的说:"这种想法与楼有几层没有关系,即使站在二楼上也可能有这种想法。"我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的想法,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这时说图画错了的孩子接着说:"不是站在楼上的诗人说鹳雀楼还有第三层。"
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确实会把教师、同学问懵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有敏锐的智慧捕捉其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素,并要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生成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临场改变设计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且不可为"圆满"地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必须灵活自如的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我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接着便临时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是否合适;二是池子的深浅是否合适;三是池水是不是很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五彩池具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地仔细读课文,并找出了许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
--课文中写"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大小不能游泳。
--课文写五彩池水深的"不到三米",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可见大部分池水太浅,是不能游泳的。
--"水来自同一溪流"可能是水比较干净的,但这样奇异的自然景观,如果有很多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景观吗?应该是不能去游泳的。
--课文中还有"池底生着许多石笋......"的内容,它能变成五彩颜色正是这些石笋的原因。这说明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是无法游泳的。
......
学生研读课文,找出了许多不能游泳的理由。问题解决了,课文也读深读懂了。一个孩子提出的极富好奇心的问题,看似与课文无关,近乎"打横炮",只要教师及时敏锐地意识到问题对研读课文的价值,果断地改变原先的设计,跟着学生的问题走,不仅牵一发而"通"了全文,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鼓励了他们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课堂如战场,不可能风平浪静。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一个学生一种性格,一个学生一种思想,课堂上出现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诚实、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课堂突发事件"通常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无法预测、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通常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分歧,出乎教师事前设计与意料范围,如偏离教学设计方向的突然提问或对老师提问给出一个"古怪"的答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小学教学要求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因此,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给我们课堂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当课堂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尤其当学生的"古怪"提问或答案正好击中教学设计中的空白,而这个内容又正好是教学内容的关键衔接点时,教师的教学机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面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师的应变水平,是一个教师具有良好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之一。
一、巧用突发事件,化解消极因素
如果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小生态系统的话,那么课堂是一个拥有几十个生命的相当大的生态系统。在这样大的生态系统里,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教师要保护好这个生态系统,始终要保护课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教育机智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坐。这时,全班同学神色凝然,以为教师要批评一通了,但是,这位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没作及时处理。当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教师就地取材,问道:"'小扣'是什么意思?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学生议论了一番,认识到那是因为诗人懂得敲门应当是轻轻的,猛敲猛推是不文明的行为。教师追问:"为什么在'久不开'情况下还是'小扣'呢?"学生说:"如果主人不在,就更不能猛推而入,这是更不礼貌的行为。诗人知书达礼,有教养,有学问,才能这样做。"这时教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座位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认为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推'?"这位同学脸红了,大家也都友善地笑起来。这笑声,无疑体现了大家对刚才突发事件的理解。终于,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影响课堂教学,反而被教师用教学机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意,实现了教育价值。
二、巧用突发事件,灵活化解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始料不及的难点问题,使教师造成尴尬的局面,由于这些问题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没有办法找资料或与同行切磋,而必须解决与片刻之间。
我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我先把鹳雀楼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再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突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登鹳雀楼是说诗人已经上了楼,如果说要'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样楼就应该有三层,可图上为什么只有两层?"莫非是图错了?我怔了一下,便先来一个"缓兵之计",说:"是图错了呢,还是诗写错了呢?还是图和诗都没有错?"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认真思考。我缓过神来,接着点拨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想法呢,还是写诗人登了一层还要再登一层?"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可能是诗人一边上楼一边想,也可能是上了楼觉得这楼还不够高,还看不到远处景色的那种可惜的心情。"有的說"这是诗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登得高才能看得远。"有的说:"这种想法与楼有几层没有关系,即使站在二楼上也可能有这种想法。"我说:"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诗人的想法,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愿望,不是......"这时说图画错了的孩子接着说:"不是站在楼上的诗人说鹳雀楼还有第三层。"
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有时确实会把教师、同学问懵了。提出这些问题也许只是偶尔触及,但这正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表现。教师要有敏锐的智慧捕捉其中可能具有的价值因素,并要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课堂的生成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力。
三、巧用突发事件,临场改变设计
课堂是一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本体、媒体等随时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师且不可为"圆满"地完成预定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必须灵活自如的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
我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我先是一愣,接着便临时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是否合适;二是池子的深浅是否合适;三是池水是不是很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危险的障碍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课文,五彩池具不具备这些条件。"于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地仔细读课文,并找出了许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
--课文中写"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大小不能游泳。
--课文写五彩池水深的"不到三米",水浅的"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可见大部分池水太浅,是不能游泳的。
--"水来自同一溪流"可能是水比较干净的,但这样奇异的自然景观,如果有很多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景观吗?应该是不能去游泳的。
--课文中还有"池底生着许多石笋......"的内容,它能变成五彩颜色正是这些石笋的原因。这说明池底有危险的障碍物,是无法游泳的。
......
学生研读课文,找出了许多不能游泳的理由。问题解决了,课文也读深读懂了。一个孩子提出的极富好奇心的问题,看似与课文无关,近乎"打横炮",只要教师及时敏锐地意识到问题对研读课文的价值,果断地改变原先的设计,跟着学生的问题走,不仅牵一发而"通"了全文,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鼓励了他们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课堂如战场,不可能风平浪静。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活动,一个学生一种性格,一个学生一种思想,课堂上出现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诚实、信任、宽容的态度对待,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