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此,就以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秋天的雨》为例,谈一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个方面。
  一、以读助写,借写促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若能抓住新课程教材中文本的空白点,激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阅读教学与练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助写,借写促读,就能一举两得,取得双赢的教学效果。
  1.文本中的省略号。
  抓住文本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来填补空白。课文中的省略号多数是对课文内容相似部分的省略,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秋天的雨》中写道:“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文中省略号省略了还有很多的颜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省略号的空白,这样紧扣文本进行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对颜色的储备,还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切。
  2.文本中的小气泡。
  抓住文本中的小气泡的提示,让学生来填补空白。课文后的小气泡提示,都是针对课文内容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开动脑筋,展开思考,进行练笔。如,《秋天的雨》中的小气泡中的提示是:“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通过让学生思索自己以前是如何理解“五彩缤纷”的,或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以后要如何用语言表达出“五彩缤纷”的意思,再把想的写下来。这样,以文本中的小气泡为突破口进行练笔,可以让学生通过练笔,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掌握语言,学习模仿
  以往的教学,教师注重的往往是如何教语文,重点思考的是如何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引导学生用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是教之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并加以运用,进而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表达方法是教学中常常要着力的地方,课本中往往有一些抒发作者情感的美文,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立意深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材料。教师就可以用这些美文作突破口,先让学生找句子,再体会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而后仿写,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1.模仿写作特点。
  模仿写作特点主要包括:模仿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如,《秋天的雨》中的第二自然段是写秋天的雨的色彩的,先总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再写它把颜色给了谁,在写秋天的雨的色彩时是按照先总起后分述的顺序来写的。通过对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安排学生进行仿写。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模仿表达方式。
  模仿表达方式,主要是模仿作者在课文中用来表达情感的方式。如,《秋天的雨》中作者通过拟人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课文,也用拟人的方式来写一写其他的季节的特征。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尝试了拟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想象,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有些课文,似尽非尽,作者有意留白,让读者去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这给学生提供了练笔的好机会。
  阅读课文后可激疑引思,促进学生创造想象,进而练笔。叙事性课文,尤其是童话类、寓言类课文,可以在学完后,让学生续写课文,延伸情节。如,《秋天的雨》这一课学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秋天的雨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是什么让小朋友感到欢乐的?”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再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学生有的写小朋友去秋游,学生有的写小朋友用各种各样的树叶拼画,学生有的写小朋友去果园收果子,等等。这种练笔,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合理延伸,又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做合理的推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巧施小练笔,有效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其他文献
作文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客观生活以及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很多学生表现出畏惧作文的态度,而教师对此也深感头疼。因此,就造成了学生难写作文、教师难教作文的局面。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有话可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兴趣,才会有作文的欲望,也才会
期刊
作为一名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追问:究竟什么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此说过一句广大语文教师耳熟能详且十分经典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既然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如此简单而明了,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可不必绞尽脑汁、花样迭出去煽情,也不必白白浪费过多时间一味地让学生去感悟、体验课文的思想感情和人文精神,而应从“天堂”回归“田野”,返璞归真,做到简简单单教
期刊
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读的重要。现在我以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一、从重点词入手  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3自然段时,我从理解:“一丝”在句中的意思入手。分层次进行:一是实物引路,即出示丝织物,直观感知“一丝有多少”;二是迁移理解,即理解“没有一丝高兴”的
期刊
自古以来,人类普遍具有取清弃浊的审美倾向,往往取水之静而清以鉴照世间万物,进而创作出服饮清流、沐浴去秽等一系列相关意象,并形成以清澄之水象征高洁人格的文化传统。屈原“独好修以为常”,堪称志洁行廉、横而不流的典范,主张洁净之物与芳香之物相通,故多将水意象与香草意象组接而为复合意象。或“饮木兰之坠露”,或“浴兰汤兮沐芳”,取香草之馨香幽洁以契水之清澄洁净,甚至发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
期刊
品读完《种好心田》让我备受鼓舞,魏书生与陶继新这两位当代教育家淡定、从容、与人为善,并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心态不断的鼓舞着我,澄清了我那些模糊迷蒙的思考。他的那些精辟的话语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也使我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魏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讲了很多关于自己的生活往事,从一些生活琐事中,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座右铭:“收缩成本,回归内心,超越自我,种好心田”。简洁的短句,铺陈
期刊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方面是特别值得教师注意的:  一、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的观念  新课改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培训,优化
期刊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各种文体都有内在的美的规律,各种文体的美具有交叉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这种不同文体的共性美为欣赏作了铺垫和沟通,而其特殊的美的规律又是这种文体得以生存的根基
期刊
以往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常常引导学生背、抄、仿、编,造成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知识面窄,内容贫乏,千题一面,层次不分,缺乏联想和创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起步教学应从激发兴趣入手,把鼓励放胆作为重点,以读说促写为主,评改促写为辅,让激情和快乐贯串习作全过程,达到切实引导学生作文起步并提高习作能力
期刊
上学期一次语文检测,其中现代文阅读有这样一道题:“请写出两个关于狼的成语(文中提到的除外)”。学生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有答“与狼共舞”的,有答“七匹狼”的,还有答“我是北方的一匹狼”的,弄得阅卷教师啼笑皆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从初中生的答案和作文反馈的情况来看,词汇贫乏、语言过于浅显、词不达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令人堪忧。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重视语言积累。诚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语文
期刊
《三国》给我的印象虽远不及《水浒》,但对于曹操,我倒是印象深刻。  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能诗擅赋,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英雄的他造就了三国的时势。  历史上的曹操,正所谓“一千个观众一千个哈姆雷特”。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勇敌吴蜀联盟,演绎了一场三国鼎立的精彩史诗。然而,偏激的性格和矛盾的本性,造就了褒贬不一、是非成败的曹操。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他豪爽义气又奸诈冷酷,他豁然大度又疑神疑鬼,他宽宏大量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