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综合选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我们应积极吸收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素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现有的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旧教材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脱离中学生思想、心理、知识发展的实际的缺陷,改变了抽象理论化的编排体系,“进一步接近社会,接近生活,接近青少年”。
这一套教材为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新教法,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既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又使得我们的中学生变得矛盾、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勇于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第二,必须坚持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和学、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提出来的。“启”是指教师启诱开导。“发”是指激发学生求知。
启发性教学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人才教育的目的。
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是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学的前提。要善于运用多种教法,创造启发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自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在启发性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坚持灌输、激励和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灌输。这一点必须坚持。同时,要坚持激励和疏导教育的原则,激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正面充分肯定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并积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旧思想习惯的影响。
二、实践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照本宣科多,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少;“满堂灌”多,学生消化、思考少;传授知识多,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能力少;单调的教学形式多,课外辅导和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少。
现在绝大部分政治教师采取的教学法是讲授式,主要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巩固知识。这种教学法曾在以往的教学中取得过较好的效果,但它缺少学生的活动,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启发学生思维,导致“满堂灌”、“注入式”。
其次,绝大部分的教师授课和提问、讲解的时间占了上课时间的绝大部分,很少有理论联系学生和社会的实际进行教育,而只是空洞地灌输,存在着只教书不充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科学,忽视了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问题,诱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教育职能;忽视了当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实际,在一定程序上窒息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确定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四个“度”
第一、讲授要有度。一是讲授的量度。教师要遵循教学计划和教材所决定的教学进度,知识密度太大,许多内容就只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造成嗝食现象;反之,知识密度过小,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且会使学生处于“半饥饿状态”。
二是讲授的尝试和广度。为了讲清难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溶化是应该的,但这种拓展和溶化也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学生就可能如堕五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提问要有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问应难易有度。一般来说,提问应力避简单化,力求具有思考性。
如没有思考性,就激不起思维的浪花,学生也就没有回答的兴味。但如问题过难,学生的思维的马达照样难以启动,从而造成哑场的局面。所谓难易有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起来能摘桃子”的状态。
二是提问的范围大小应有度。过小,易简单化,学生张口即答或翻书即答,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实际意义,但如题目过大,学生半天说不清,影响了课堂节奏和氛围。
三是提问的对象“点”“面”要有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全休学生的思考习惯。但提问又总是通过具体的同学来完成,此即“点”。因此又要关于根据问题的难易、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具体的点,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
第三、时事教育要有度。时事教育要坚持正反两方面相结合,以正面宣传为主要的原则。正面宣传要把握好“度”。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地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等新思想的具体化,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可以使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和落实。
(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
我们应积极吸收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思想素质,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现有的教材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旧教材脱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脱离中学生思想、心理、知识发展的实际的缺陷,改变了抽象理论化的编排体系,“进一步接近社会,接近生活,接近青少年”。
这一套教材为探索思想政治课的新教法,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既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又使得我们的中学生变得矛盾、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勇于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第二,必须坚持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和学、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提出来的。“启”是指教师启诱开导。“发”是指激发学生求知。
启发性教学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现人才教育的目的。
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是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学的前提。要善于运用多种教法,创造启发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自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在启发性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坚持灌输、激励和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自发产生,必须灌输。这一点必须坚持。同时,要坚持激励和疏导教育的原则,激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从正面充分肯定和鼓励青少年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并积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旧思想习惯的影响。
二、实践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照本宣科多,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少;“满堂灌”多,学生消化、思考少;传授知识多,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能力少;单调的教学形式多,课外辅导和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少。
现在绝大部分政治教师采取的教学法是讲授式,主要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巩固知识。这种教学法曾在以往的教学中取得过较好的效果,但它缺少学生的活动,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几乎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启发学生思维,导致“满堂灌”、“注入式”。
其次,绝大部分的教师授课和提问、讲解的时间占了上课时间的绝大部分,很少有理论联系学生和社会的实际进行教育,而只是空洞地灌输,存在着只教书不充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不科学,忽视了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认识各种问题,诱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教育职能;忽视了当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实际,在一定程序上窒息了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法确定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迫切需要我们研究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好四个“度”
第一、讲授要有度。一是讲授的量度。教师要遵循教学计划和教材所决定的教学进度,知识密度太大,许多内容就只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造成嗝食现象;反之,知识密度过小,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且会使学生处于“半饥饿状态”。
二是讲授的尝试和广度。为了讲清难点,教师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溶化是应该的,但这种拓展和溶化也必须有“度”,这个“度”就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学生就可能如堕五里雾中,不得要领。
第二、提问要有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问应难易有度。一般来说,提问应力避简单化,力求具有思考性。
如没有思考性,就激不起思维的浪花,学生也就没有回答的兴味。但如问题过难,学生的思维的马达照样难以启动,从而造成哑场的局面。所谓难易有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跳起来能摘桃子”的状态。
二是提问的范围大小应有度。过小,易简单化,学生张口即答或翻书即答,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实际意义,但如题目过大,学生半天说不清,影响了课堂节奏和氛围。
三是提问的对象“点”“面”要有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全休学生的思考习惯。但提问又总是通过具体的同学来完成,此即“点”。因此又要关于根据问题的难易、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具体的点,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
第三、时事教育要有度。时事教育要坚持正反两方面相结合,以正面宣传为主要的原则。正面宣传要把握好“度”。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多元化、多层次地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贯彻启发式原则,实施素质教育等新思想的具体化,解决课堂教学中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与学更加紧密地协调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可以使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和落实。
(贵州省榕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