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机智浅谈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287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机智把课堂还原成一种生活,催化成一种课程,升华为一种境界。而如果语文教师把这种机智濡化成学生的学习素养,那么。它就会对学生人生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課堂教学;教学机智
  机智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依据之一。然而,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常出现诸如精心备好的一节课,结果却因课堂上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一团糟的现象。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机智导致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机智的定义
  加拿大范梅南直接对教育机智的定义是: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的知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认为教师的教育机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的结合。它反映了教师感知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也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
  本文试对教育机智的定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有教育意义行为能力,它是一种创造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经过磨练逐步形成的,是教学才能的集中体现,是经验、学识、智慧的结晶。教师循循善诱、点而不破、引而不发,学生在教师导向信息诱导下向最佳境界发展。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进学之功,贵在心悟。”语文教学就是要把学生越教越聪明,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学机智,诱发思维、点拨思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是条件,思是目的。
  二副、初中语文教学重如何培养教学机智
  1、“顺水推舟”法。即对课堂意外情况采取推波助澜、因势利导的办法处理,以取得意外的收获。在一次《×××,我想对你说》的习作指导课上,我首先引导同学们审准题,之后就让同桌之间相互倾诉,把同桌当做自己的倾诉对象。于是同学们就热烈的相互“倾诉”起来。一会儿,有人喊道:“老师,他哭了!”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第一排的小同学A,他正埋头抽泣。我问他的同桌B怎么回事?B说:“刚才他跟我讲,他爸爸对他要求太严,稍做考差了就对他拳打脚踢,所以……”我明白了。但为了让孩子马上把心中的苦水倒出来,更为了借机指导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把人物写活,我故意对A说:“别哭了,真有那么严重吗?我不信。要不你找个搭档把你爸如何对你的表演出来,让大家来评判一下,看是你小气了,还是爸过分了,好吗?”A止住啜泣,马上就找同桌B来扮演自己,自己扮演爸爸。他俩商量一会就登上讲台,生动地把爸爸苛求自己、毒打自己的情形表演了出来,让全班同学都产生了共鸣:他的爸确实太过分了!
  表演结束后,我指导A说:“要精选一件事,抓住爸爸生气的神态、骂人的语言和打人的动作等来表现爸爸对自己的严厉,做到叙事清楚、重点突出、言之有理、动之以情,这样文章就生动了。其他同学也应该这样来写。”后来,不少同学写出了具体生动、情真意切的好文章,其中A同学的《爸爸,请允许我失败》一文还在报上发表了呢。
  2、“逆向思维”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了教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传统教学观念中的教学机智,主要指用来应付教学中的意外事件的“技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随机应变、化解难题的能力,但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学机智是一种教学智慧,一种教学的高层境界。而语文教学机智则是语文教师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意识,是语文教师机智灵活地感悟课堂和引领课堂的一种教学行为。这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功,是语文教师成熟的标志。
  一次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優美的自然风光,忽然李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李同学坐下去后,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的点头表示赞同,看来,由于时代的差异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学生对这样的作品还是有隔膜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灵机一动,顺着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的见解老师都没有贸然予以否定,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被打开了……
  之后,不仅顺利完成_r教学任务,而且,这个原本上课有点沉闷的班级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开始愿意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3、“放梯子”教学法。语文教材中由于词语句子意思理解有很大的分歧,常常会引来纷争,影响教学有顺利进行。这犹如下山时遇到一个个陡坡,教师要给学生放一架梯子,让他们走得顺畅,对课文理解到位,做到心悦口服。例如教学《塞翁失马》时有一个句子:“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其中的“子”“父”意思理解有难度:
  师:文中的“之”和“父”该怎么解释?
  生:前者指塞翁的儿子,后者指父亲。
  生:不对,前者指塞翁,后者指对男性老年人的尊称。
  (一时学生众说纷纭。看来此处遇到拦路虎了。教师必须提醒了。)
  师:此文中的主人公是谁?(生答是塞翁)上文中“其父”出现过吗?又怎么解释呢?(师提示)
  生:哦,我明白了。从上文看一直有“其父”二字,“父”又指的是“对男性老年人的尊称”,所以第二种理解是正确的。
  教学中的重难点要解决,这是既定目标。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放一架梯子,教学的要求便很难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机智把课堂还原成一种生活,催化成一种课程,升华为一种境界。而如果语文教师把这种机智濡化成学生的学习素养,那么,它就会对学生人生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可以预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机智将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素养,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化学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在总结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基于学以致用、讲究趣味性和教学形式多样性的原则下,提出了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待生命、合理选择生命教育的内容、构建生命教育情景等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化学学
保罗·纳什(Paul Nash)晚期的水彩画《古代乡村的风景》所提示出的直接诗意反应,成为“古代”这个词的构成部分,它唤起了对布莱克笔下《耶路撒冷》的联想:“而那些古代的足
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安徽省现代物理农业装备创新发展,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芜湖市农业农村局、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0年安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需要学习掌握一些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關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初中思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注重提问艺术,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提问有艺术,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成长特点,改进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