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上规模最大的喷气机空战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13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诞生60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的空军刚刚成立。便迈进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喷气式飞机交战的新时代。而且双方交战的规模之大迄今还没有被超过。为纪念人民空军建军60周年,我们特请国防大学教授、长期研究朝鲜战争史的专家徐焰少将撰文,介绍当年新中国刚建立的空军是如何在朝鲜战争中“边打边建”。演出了一场古老国家的年轻空军与年轻国家的老牌空军相拼杀的壮观剧目。
  
  在朝鲜战争期间,空中交战双方的参加国众多。一方是中苏朝三方的航空兵联合参战,另一方以美国海空军航空兵充当着基本角色并兼有英、澳、土等“联合国军”成员国的少量飞机。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新中国空军在朝鲜上空刚刚参战时。还属人民解放军东北空军的编制之内。后来空军指战员向中央要求得到“志愿军”这一光荣称号,经毛泽东批准,1951年末所有参与抗美援朝作战的航空兵都称为志愿军。事实上,中国参战的航空兵并不归志愿军司令部管辖,它们的基地都在中国东北境内,只是飞机作战时进入北朝鲜上空,中方人员在内部将其戏称为“抗美援朝不过江的志愿军”。
  
  朝鲜空战中的主要战机角色
  
  在朝鲜战争时期,空战还是采用航炮、机枪进行格斗,属于视距内攻击,使用的喷气机也属第一代。其中以苏制米格15和美制17-86为代表,这一对生死冤家主宰了北朝鲜上空。
  1939年,纳粹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战时因性能不稳定而未发挥太大作用。二战结束后,美国对缴获的德国战斗机进行模仿和改进,批量生产并装备了第一代喷气战斗机F-80“流星”和F-86“佩刀”战斗机。
  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我国先后译为驱逐机、歼击机),同样是参照缴获的德国样机再结合本国的科研成果进行创新而制成。起初米高扬设计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本国发动机工艺水平差,在1947年经外交努力得到略有左倾表现的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斯佩”发动机,于1949年研制成当时世界上性能最优良的战斗机米格-15。美国政府对此非常气愤,曾谴责英国此举是“通敌行为”。因1949年以前北约还未成立,冷战气氛也不浓。英苏之间尚存战时同盟的旧谊,美国对此也无可奈何。
  苏制米格机设计的主要作战目标是国土防空,航程较短,机载设备少,重量轻,造价低,机载航炮以大口径突出“一发破坏”思想。如米格-15便装配一门37毫米航炮和两门23毫米航炮,不过其机载炮弹太少,进行十余秒钟的连续射击便会耗尽,因而强调一次性攻击。
  美制战斗机的设计思想注重深入到别国纵深作战,并要为自己的轰炸机长程护航,因而航程远、携弹多,机载武器突出小口径、高射速的要求。如F-86便装配6挺12.7毫米机枪。这两种飞机的空战性能各有优长,相差不多,只是F-86的航程远,可以恋战。
  从机载设备看,米格15相对简单些,两机出厂价也相差甚大。F-86在美国的采购价为30万美元,米格-15仅折合15万人民币(按当时的汇率约合6万美元)。两种性能相似的战机售价如此悬殊。又反映了私营为主的市场经济与国家计划经济这两种体制下的价格差异。
  
  “抗美援朝不过江的志愿军”
  
  1950年10月毛泽东下决心出兵朝鲜时的最大顾虑,便是缺乏空中掩护。在苏联不肯出动空军入朝作战时,中共中央就只有考虑自身的空军如何参战。
  当时中国空军想到朝鲜参战,首先缺乏有经验的飞行人员。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航校毕业出了空、地勤人员约500名,成为新中国建立空军的基础,其中的飞行员李汊、王海、赵宝桐等又是中国空军在朝鲜参战的首批飞行员。1949年8月,苏联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签订了帮助建立空军的协定,同意出售战斗机和轰炸机,并议定在一年之内协助培训出350名飞行员。不过此时解放军的假设敌还是台湾国民党空军,苏联同意提供的战斗机也是二战末期研制的拉-9螺旋桨战斗机。不肯提供刚研制出的米格15。
  朝鲜战争爆发后,因中国准备参战。苏联同意提供喷气式战斗机。开始只肯提供行将淘汰的米格-9,中国方面指出这种飞机还不如美国的F-84,由此发生争执。斯大林得知后担心影响两国关系,为表示歉意同意无偿提供374架米格-15,并派苏军人员来华协助训练。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时,中国空军还只有三个旅(11月间旅改称师),至1951年4月发展为十七个航空兵师,不过同对手相比差距仍十分悬殊。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空中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有各种军用飞机3.1万架,在朝鲜战区的作战飞机保持在1000架以上,飞行员又都有超过1000个飞行小时的经历。根据当时敌我空军力量的对比和各方面的条件,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参战前提出了不以弱小的力量去硬打硬拼,而是先从小仗打起,使未参加过空战的部队揭开空战之谜、并在实战中锻炼的意见。1950年12月4日毛泽东表示赞同,并指示使用空军“采取稳当的办法为好”(《空军史》,第6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毛泽东还特别提出:“一鸣则已,不必惊人。”
  1950年12月下旬,空4师进驻安东一带的机场,开始随同苏军进行实战锻炼。在参战同时,新中国的空军建设打破了世界各国空军的常规,实行了边打边建、边打边训。苏联来华空军人员和中国方面的飞行教员对飞行员进行了突击训练。按世界上训练喷气式飞机驾驶员的惯例,一般需要训练300个小时以上才能进行战斗飞行,在美国需要500个小时。新中国的飞行员急需参战,只好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训练方法,由教员带飞50至60个小时,飞行员掌握了简单的驾驶技术即行参战。
  新中国在当时建设和使用空军,也有一些特殊的有利条件。首先,全军选调的飞行员都是在政治上经过考验,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并经历过战斗锻炼的连排干部,其中许多人还是英雄和功臣,在陆战中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战斗作风和不畏艰险的心理素质。其次,新中国的空军建设和作战都得到苏联空军的全面帮助。当时苏联战斗机的性能和许多航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中国方面和友军参战的飞机都以中国东北为基地。美国军政首脑因害怕扩大战争,除零星袭扰和侦察外一直未敢轰炸其称之为“庇护所”的东北境内的机场。这样,中国空军就能在基地不受轰炸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和起飞参战。
  
  古老国家的年轻空军与年轻国家的老牌空军交战
  
  苏联空军首先在鸭绿江边参战两个多月后,1951年1月21日中国空军第4师在鸭绿江上空首次同美国空军交战,大队长李汉驾驶米格15击伤一架F-84战斗机(时速960千米,升限15 000米)。1月29日,李汉在空战中又击落击伤F-84各一架,在空军中首创击落敌机的纪录。
  空军的初战阶段至1951年9月基本结束,主要达到了由不会作战到学会作战的要求。这一阶段只有空4师以小批量参战。作战时得到了苏军飞机的掩护。中方飞机的攻击目标,主要 选择离散的单机,并且是性能不如米格-15的17-84和F-80。初战时中国飞行员能击落敌机,大大增强了部队的信心。
  中国空军初战之中,也暴露出部队的许多弱点。其中最突出的是技术水平低,飞行事故多,编队飞行时常保持不住队形。有时还互相碰撞。
  从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中国空军进入了以大批部队正式参战的阶段,配合苏联空军打击敌机群。此时空军经紧张训练,已有9个驱逐师和2个轰炸师可以参战。9月4日空4师开始和友军一起进行了双方有200多架飞机参加的激烈空战,飞行员刘涌新击落美国最新式的F-86战斗机一架,在中国空军中首开击落这种新型敌机的纪录。
  1951年10月2日,毛泽东看到空4师的战报后,马上写下了“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的批语。11月间,空2师和空3师、空14师转入第一线作战。空3师在86天中击落击伤美机64架。毛泽东看到战报后批示:“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随后。空军根据苏军飞机掩护我机的经验,以本军有经验的空军师掩护新参战的各师,分批进行实战锻炼。
  同年11月6日和11月30日,空8师还出动杜一2轰炸机两次轰炸了大和岛上之敌。这是人民空军第一次执行轰炸任务。在后次出航途中,杜-2轰炸机和护航的拉-11驱逐机还与前来拦截的美军F-86战斗机展开空中格斗,击落美机3架。首创世界空战史上以活塞式轰炸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先例。
  中苏空军在朝鲜西北角的作战,使美机在这一带的白天活动受到严重打击,美军于是将这一地区称为“米格走廊”。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于1951年11月21日在记者招待会上曾感叹说:“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空军第二阶段的作战证明,一支新部队在空战中锻炼3-4个月,就可以由不会作战到能够独立作战。可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空军部队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飞行员缺少搜索敌情和后方警戒的经验,在美机利用阳光、云层和海面来袭时常受损失。
  在第二次轰炸大和岛时,还出现了人民空军历史上的一次严重教训。因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和喷气式战斗机航速相差很大,出航的9架轰炸机和负责掩护的喷气式战斗机群未能很好衔接,到达大和岛附近上空时突然遇到大批美军F-86战斗机截击。虽经奋勇搏斗,仍被敌击落杜-2轰炸机4架,拉-11驱逐机3架,其余的5架轰炸机也都中弹负伤。有的轰炸机带着熊熊烈火,仍飞向目标投弹,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从1952年7月至翌年7月停战,志愿军空军进入了独立作战阶段,主要任务是和苏军空军一起保卫重要目标。当时中央军委安排空军部队进行第二番轮战,各部队不仅学会和掌握了友军的许多战术技术,自己也能发明创造。1952年秋冬,志愿军空军和友军一起连续打退了美机对水丰水电站的多次攻击,空中战线一度推到清川江以南。
  1953年春季,因志愿军空军和友军都以大批新部队和新飞行员代替老部队参战,空中战线又退回鸭绿江。但是在这一阶段,志愿军空军的战术技术水平仍不断得到提高,并开始锻炼夜间作战,表明了新中国空军已经成为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现代化军种。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中国空军先后有10个驱逐师和2个轰炸师(其中有3个大队)的部队,共672名飞行员和5.9万名地勤人员参加了实战锻炼。志愿军空军战斗出动2457批、26 491架次,有373人在空中开炮,212人击落击伤过敌机。
  志愿军空军被击落的飞机中,除4架杜-2轰炸机,3架拉-11螺旋桨驱逐机外,其余都是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这与F-R6的损失相对比基本相等。
  在战争中,中国空军还涌现出一批空军英雄,其中有一级战斗英雄6人,二级战斗英雄12人。
  战争期间,因苏制米格战斗机活动半径不能超过400千米,从东北的基地起飞难以前出三八线。志愿军首长从空军能直接支援前线地面部队的需要出发,一再希望空军基地前推到北朝鲜。经中央军委决定。从1951年春季起志愿军先后投入近10个师的兵力和大批国内员工,在朝鲜北部抢修17个机场。美军为了保证它在前线的绝对制空权。对朝鲜北部动工修建的机场一直进行持续不断的轰炸。考虑到美军轰炸如此猛烈,即使机场建成空军也难以进驻和使用,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徒劳无益,进入1952年以后各地机场的施工相继停止,空军前出三八线一带直接支援陆军的计划就一直未能实现。
  尽管空军在战争中的使用受到限制,然而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空军几乎是白手起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短短三年,人民空军已发展到拥有23个航空兵师,近3 000架飞机。由于当时英国皇家空军在战后实行了大裁减,新中国的战斗机数量和质量仅次干美苏两国,跃居世界空军的第三位。
  
  “中国人民志愿军俄罗斯族”飞行部队
  
  在1950年末至1953年夏天的朝鲜上空,美军在监听空战中喊话的无线电接受机中经常听到有俄语在相互呼叫。在鸭绿江两岸的志愿军机场和防空阵地上,有时也能看见一些黄发碧眼却穿着中国军装的人。由于这种情况常常受到质疑,志愿军方面便解释这些人种明显不同的军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俄罗斯族”。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三十多年中,苏联出于外交上的考虑,一直不公开参加朝鲜空战之事。直至1989年“公开化”运动进入高潮时,苏联才正式承认当年自己的空军曾以中国的东北为基地进入朝鲜上空参战。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边境受到美国空中袭扰和轰炸,苏联空军自1950年8月起派航空兵进入中国东北协助防空,这是履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双方有相互进行军事援助的义务。后来中苏对空军使用产生争执的焦点,则在于苏联空军是否肯入朝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斯大林因害怕美国扩大战争,不肯让苏军战机飞过鸭绿江。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辉煌胜利后,苏联发现美国无意扩大战争,从1950年11月间开始试探性地派出少量飞机进入鸭绿江朝鲜一侧。同年11月8日,双方进行了第一次空战。据美军称F-80和米格-15各损失一架。当时美军还分辨不清是苏联还是中国飞机,直至8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中写明空军参战日期,美军才清楚当时他们的对手是苏联飞行员。
  1951年1月中旬,根据中国方面的一再要求,斯大林同意其两个航空兵师的作战线从鸭绿江前出至以南约百余千米的清川江、安州一线。掩护这一段的交通。此后苏军的空中战线长期保持在这里而不肯再前进,空战时还坚持不出海。这样。在北朝鲜战略地位最重要的西海岸上空(即所谓“米格走廊”)作战时,苏联飞行员往往缩手缩脚。美国飞行员后来也发现了这一点,在空战中只要感到形势不利便向海边飞。
  苏联飞行部队进驻中国东北各机场时,不许进入街市和居民区,所有官兵都身穿人民解放军军装。几个苏军高炮团还进入了北朝鲜担负防空任务,身穿的是志愿军服装。
  美国飞行员在空战中听到对方用俄语相互喊话,马上就明 白了敌手的真实身份。美国最高首脑得到这一消息后,经考虑后决定秘而不宣。如果政府公布此事,美国国会中的一些议员和社会舆论就会鼓噪与苏联开战,而当时白宫的战略意图恰恰又是不扩大战争。
  进入中国东北的苏联空军指挥机构为第64航空军司令部,下属部队经常更换以便战场练兵。据俄罗斯公布的历史资料,参加朝鲜空战的苏军航空兵数量并不多,总计先后有十二个航空兵师,空地勤人员共约7万赴东北前线,一线作战飞机保持在500架左右。苏军共参加空战1872次(只相当于志愿军空军参战次数的40%),与美军发生冲突时还很谨慎。
  苏联在当年的战果统计中,认为自己击落了1 106架敌机,其中F-86战斗机650架,己方损失是共被击落335架。苏军战绩最多的飞行员尼古拉·苏加金,共击落敌机21架。当时苏军飞行员技术水平的确高于中国飞行员,空战成果高出中国空军如此之多却难以令人置信,特别是美军在朝鲜被击落的三位最有名的王牌飞行员经确认都属中国飞行员的战绩。考虑到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一向有夸大战果的习惯,因而中方知情者对这一战绩存有疑惑。
  战争初期的朝鲜人民军空军因飞机老旧和数量太少,在志愿军入朝前只剩下7架飞机,连同空地勤人员都撤往中国东北机场,后来在苏联的援助下又重新装备了约350架飞机,于1951年5月与中国空军合组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在苏联空军掩护下一同作战。
  当时朝鲜人民军空军的主要成果,是以轻型螺旋桨飞机进驻朝鲜北部的一些易于起飞的隐蔽点,寻机对南朝鲜目标进行夜袭。使美军最感头痛的是苏联上世纪20年代研制的波一2教练机空袭。它虽然只能带两枚50千克的小炸弹,时速不到200千米,美国装备的夜间战斗机却感到最难打它。这种零星夜袭战果虽然不大,却对南朝鲜的美军水原、金浦等空军基地产生了严重精神威胁,被美军称为“查铺的查利”(意即夜间不定期对其机场进行空袭)。此后,美军作战飞机一般只敢于白天在南朝鲜机场加油。执行完任务后大都飞回冲绳和日本本土的基地过夜。这种夜袭行动证明。老式飞机只要使用得当,在现代战争中仍能发挥新式飞机起不到的作用。
  
  对朝鲜空战中战果疑点的考证
  
  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曾询问过当时中苏联合空军司令部统计战果的参谋人员。据他们的看法,苏联空军对战果统计有一定高估,主要原因是其很少同地面部队联系核对战果,主要依赖照片判读。比如两架飞机可能同时击中一架美机。照相枪中会判定是两架,有时击中起火却未击落也被认定是打掉。相比之下。中方对击落敌机的统计大致比较准确,原因是己方控制着空战区的地域,除了极少数落入海中的美机(当时中苏空军按规定不出海作战),判定敌机是否被击落要由地面部队找到残骸后与空军核对才能列入统计。
  美军在朝鲜战争结束后宣布的战果是,在空战中“共击落过975架共产党飞机”。按中、俄两国公布的数字,在空战中共损失566架(其中有中国飞机231架),朝鲜人民军则没有宣布过损失数字。如果三方相加,美方公布的数字统计仍然偏高。2002年,被志愿军空军二级英雄韩德彩击落的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来华访问他的老对手时,笔者也曾参加了会见,并同二人共同研究过当年空战统计数字的差异问题。韩德彩和费席尔的看法是,在目标转瞬即逝的空战中,飞行人员在空中准确判定战果非常困难。美军航空兵统计战果的办法,是用照相枪拍下的胶片判读是否击中目标。由于当时米格战机使用的是37毫米和23毫米航炮,命中一发大都能造成击落的效果。而美军在空战中使用的主要是12.7毫米机枪,虽发射密集却往往不能对飞机造成致命伤。中国飞机常有中弹超过二三十发后仍能返航的事例,而按美军照片判读就属于被击落,美方统计高估计主要出于这一原因。
  美国在朝鲜战争后公布的自身飞机完全损失(坠落)数,共1900余架,却称只有150架在空战中被击落。这一数字,与中苏两军统计的数字相差太大,不过仔细研究却也有其原因。1992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向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军人员询问过统计的差异问题。按他们的解释,美方宣布被击落的本军飞机都是由其空战时的飞行员目睹,至于数量更多的未返航的“失踪”飞机因无法判明是损失于空战、高炮射击或事故。因此未列入统计。如此看来,美国飞机在朝鲜空战中肯定有数百架被击落,但由于中苏朝三方的地面高炮、战斗机一同作战,其中肯定有重复统计,想十分准确地分辨清空战击落数也难以办到。
  
  对朝鲜空中战争的总评
  
  朝鲜战争中的空战,在世界空战史上占有重要的篇章,美国通过此战更强调空地协同作战的原则,中苏两国的空军因无法直接同地面作战配合则更注重于国土防空。
  在朝鲜战争中,双方的主要战斗机米格-15和F-86在性能方面基本相当,然而空战的成效却远远不是靠这一单项指标决定,而取决于飞行格斗技术、多种设备保障、供应能力、后备力量补充等多方面的因素。从综合空中力量来看,美军一直占制空权。当时志愿军的一些空军人员就认识到“以单机格斗,我们一架可以打它一架:综合对比,我们三架打不了它一架”。这就是由于美国航空兵的使用效率高。补充能力又占有优势。
  中苏空军参战后,美国的战斗机数量并不占很大优势。出动率上却占绝对优势。战争期间美军航空兵平均每天出动900架次,每架战斗机日均出动0.7次。中国空军平均每天只出动30架次,每架战斗机平均每天出动0.15次。苏联空军出动的架次则更少。双方作战飞机使用效益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飞机和飞行员后备力量雄厚,后勤技术保障已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油料也非常充足。中方飞机、油料和飞行员的后备都不充足,后勤保障和机务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手工操作。这一事实说明,想使技术性很强的空军发挥出较高效益,就不能仅重视飞机的数量和质量。更要高度重视作战系统整体效能的综合发挥。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新中国空军虽然没有能够夺取制空权,也未能前出到战线上空,却在保卫了后方交通线和一些重点目标时发挥了重大作用。朝鲜西海岸的铁路、公路是中朝军队的运输动脉。由于中苏空军在这一线建立起“米格走廊”,使美机对道路和桥梁的轰炸行动连连遭到打击,后来被迫转入夜间轰炸为主,大大降低了攻击的精确度,有力地掩护了地面的后勤供应。另外,中苏空军还有效保卫了水丰发电站等重点目标,使鞍钢、本溪等地的工厂和居民区在绝大多数时间内还能得到它的电力供应。
  新中国的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迅速成长的过程,既表现出传统的革命精神和严肃的科学性相结合的巨大威力,也显示出中华民族在掌握现代军事科技方面的才智。不过,这时中国缺乏工业基础,建设空军在装备上和技术上主要还依靠苏联的供应。历史证明,中国人想建成强大空军的宏伟目标,只有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最终实现。
其他文献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这几个国家的海军规模都不大,但从发挥的作用和使用上,其效费比无疑是很高的。丰厚利益的诱惑和占有,使这几个国家近些年竞相发展海军,以保发财根本。尤其是在它们海军水面舰艇中被视为“大哥大”的护卫舰,更是得到了“无尽的爱”,因为它在此体现了简单的实用主义。但即使是护卫舰的平台,这几个国家已是无力建造,更别说舰上的装备,因为飞速发展的技术将它们拒之门外。“买来主义”因此被它们发
预警机全称为空中早期预警(Airborne Early Warningl,简称AEW),是指拥有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指挥和引导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  受到地球曲度和复杂地形的限制,地面雷达对低空目标的搜索距离非常有限,而且常常受到各种影响。预警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整套雷达系统安装在飞机上,借助飞机的飞行高度,从空中搜索各类空中、海上或者是陆上目标,从而获
以色列陆军是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以色列步兵却从未装备过步兵战车——即按大多数国家所认可的标准,安装炮塔、可供步兵在车上作战的装甲战斗车辆。不过,以色列也有自己的“步兵战车”,就是按照本国的“土标准”制造的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步兵战车。  早在1988年,以色列利用历次中东战争中缴获的T54/55中型坦克,翻修改造为“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该车重达40吨,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款
AL-31F后续改进型号  在20世纪最后的10年里,俄罗斯根本无力继续研发新的军事装备,基本都是在吃苏联的老本。只对现有型号进行小打小闹的改进改型。这点在航空发动机工业上也不例外。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国力有所恢复,特别是在强势总统普京的带领下,利用能源经济迅速让病怏怏的北极熊再次活泼起来。受此红利,其航空发动机工业也再次活跃起来,在俄罗斯政府的主导下,对其国内数家航空发动机工业实现集团化重
当奥运圣火在巴黎、伦敦和旧金山传递时,我恰好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旅行,经过了一系列古希腊城邦。这些当年辉煌的文明,科林斯、斯巴达、古代雅典,如今不过是一堆残垣断壁。文明被野蛮蹂躏,其实正是古希腊最大的悲剧,也是许多古代文明的共同悲剧之一。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支,和中华文化一同不间断地延续至今,正是因为他们从未没有脱离过中国领土之外对比波斯大军第一次入侵古希腊,正逢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斯巴达竟然拒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动画片叫“面具”,里面的载具可从一种样式转换到另一种样式,如可变成水上飞机的小型护卫舰。其中最好的载具之一就是可恶的幕后操纵者自己个人的坐驾——弹簧刀。它通过简单的指令,能从武装直升机变成喷气式飞机,并随后不断进行转换。  这是一个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实现的幻想。直升机悬停和垂直起降的能力与飞机的速度相结合的方式,好像是在航空天堂举行的一场婚礼。到目前为止,各种尝试已经取
威利·波斯特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农民家庭,家中有7个孩子,他排行第四。一家人虽辛勤劳作,但仅仅勉强能维持生活。1913年,波斯特在博览会上看到飞机表演特技飞行,从那一刻起他决心投身航空。  一战开始,他应征入伍,战后在油田当工人,收入很不错,但仍对飞行念念不忘。1918年夏天,他花25美元坐了一次开放式座舱的飞机,终于体验到飞行的滋味。1924年,在看飞行马戏团表演时,从来没有跳过伞的波斯特顶替
[文章编码1002]  军事观察家 杜文龙    国庆是国家的盛典,国庆阅兵是盛典中的高潮。万众瞩目的国庆60周年庆典即将到来,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在时隔10年后,将再度倾情上演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届时,中央电视台将不再吝惜时间,向世界全程转播国庆盛典,一场豪华版视觉盛宴在即。那么,如何才能不虚此“看”呢?    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阅兵。这种节俭务实
2009年8月18~23日,尽管受到金融危机、恐怖袭击以及“勇士”飞行表演队在排演时失事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两年一度的莫斯科航展依然在郊外的茹科夫斯基空军基地如期举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莫斯科航展如巴黎航展等一些国际性航展一样,规模有些许缩水。但作为世界顶级航展之一,其规模还是十分庞大的,共计有来自34个国家的711家企业参展,俄罗斯总理普京以及空军的主要将领都到场出席了航展。纵观本届航展,虽然
每次在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里看见那些历经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存世的各国著名枪械,都似乎能在寂静中听到逝去岁月里的厮杀声,又或是看到人类智慧的闪耀。品味历史。触摸技术发展的痕迹,在这里,恰得其所。  本次在中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选取的这10件武器,应该说是各有特点。各领风骚。以往我们的评选都是专家给出标准和理由,或按技术划代,或按用途分类,如此这般。如今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改用打分制,各项指标分别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