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指一挥间,在三尺讲台已经度过了14个春秋。很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将这些年来的工作做一个整理。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一天,有一个人牵着她的蜗牛去散步,但蜗牛总是也肯定比他慢很多,开始时,他就强制性的把蜗牛拽着走,但两者的心情都非常糟糕。后来他就索性陪着蜗牛一起慢,结果她欣赏到了平时不曾留意到的美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师这个职业尽管不排斥,但也谈不上喜欢。就只简单的认为,“教师就是教书”、“ 教书就可以使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因而在工作初期,对于公认的可塑之才自然会尽全力塑造,而那些调皮捣蛋、邋里邋遢的学生,则有些或者可以说近乎放任自流。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没有定性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这是课改提出的新的评价理念和指导思想。讲的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2004年的九月,我接手了新一届的七年级新生,一个名叫代俊敏的学生,使我开始感到新的一届学生中已经出现了让人头疼的,而种种迹象也证实了我的猜测。但现实毕竟是现实,这名学生不管怎样,他已经走入了自己的班级,那我就应该以一颗平常心与学生沟通,与其家长沟通。当然起初并不见效。一天,读到了一篇名为《一位母亲与三次家长会》的文章后很受启发,既然文中的主人公可以做到,为什么这名学生不可以?于是我除了定期与家长交流外,更多的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以及更多的微笑、更多的表扬,以示对他点滴进步的肯定。就在初一年级的第二学期,這名学生的表现令所有的同学惊讶:作业书写认真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他不再是同学逗乐、取笑的对象了,言行举止也逐渐被同学所接受,语文成绩也由原来的不及格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感觉到:差生的确是一支让教师感觉最头疼、也最易被忽视,但却注定要必然存在的一支队伍,当我们在年终岁尾为自己一年的成绩歌功颂德时,差生不也是我们成绩中的主力部队吗?也正是差生这只“蜗牛”,让我欣赏到了旅途异样的风景!
“盖棺定论”不就是对“没有定性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的最精辟的诠释吗?
还记得每次去听报告,总会听到“要去爱学生”这样的字眼,起初只是机械的、空洞的认为——就是爱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随着一次次的培训、一堂堂精彩的报告,我对新课改中的关于“爱学生”三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还曾带过一个名叫王思远的学生,因为自己在这个班只是一名任课教师,而每个班又有七十多个学生,加之自己刚刚调入该校,有好多不适应的地方,因而精力基本上都在自己带班主任的这个班。所以这个学生在第一学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到第二学期各方面能较好的稳定下来开始认真审视这个班的每个学生,就在不经意间我观察到这个叫王思远的学生:两眼炯炯有神。心头不由得一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学生应该可塑。于是在一个课间十分钟,我们有了一次很短的交谈,而今关于谈话内容我早已记不起,但后来这个学生的变化却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课堂上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透过眼神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思维在紧紧的跟着老师;而且在随时的记录着笔记;每次课堂小测验也都能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予以展现。在和该班班主任交流中,发现该生在其他课堂上也是如此的专注。我们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在一次日记中我才找到根因——老师,是您和我的那次谈话使我重拾自信,使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弱点……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是啊,爱学生,不仅要爱差生,还要去爱被自己不经意间而忽视了的学生。当我们的爱心之火星星点点的播洒在每一个角落时,她总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但此时我的心头也不由得为之一颤:刚刚从教时的自己又用“冷漠”冰封了多少渴望“爱”浇灌的心灵啊。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几年前的一次培训中一位教授谈到的“有感知的水”。当水听到曲调明快、愉悦的“田园交响曲”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的结晶体就会是美丽的图形;而如果听到肖邦钢琴曲“离别”时,它的结晶体则变成了离别的模样。其中有一个很别致的实验,就是把蒸出来的米饭分别放到两个玻璃瓶里,并分别贴上“谢谢”“混蛋”的标签。让两个小孩每天读瓶子上的字,时间为一个月,也许大家会说早坏啦,说啥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一个月后,贴“谢谢”的米饭变黄色,发出香味;另一个贴“混蛋”的则变黑且发出臭味。
水、米饭尚且能感知到爱的力量,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含苞待放的精灵呢!
感谢课改,让我懂得如何去爱学生;
感谢课改,让我在蜗牛的慢节拍中感受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含义;
感谢课改,让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幸福。
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会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相信当我们插上爱的翅膀,一定可以描绘出更加绚烂夺目的课改画卷的!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一天,有一个人牵着她的蜗牛去散步,但蜗牛总是也肯定比他慢很多,开始时,他就强制性的把蜗牛拽着走,但两者的心情都非常糟糕。后来他就索性陪着蜗牛一起慢,结果她欣赏到了平时不曾留意到的美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对教师这个职业尽管不排斥,但也谈不上喜欢。就只简单的认为,“教师就是教书”、“ 教书就可以使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因而在工作初期,对于公认的可塑之才自然会尽全力塑造,而那些调皮捣蛋、邋里邋遢的学生,则有些或者可以说近乎放任自流。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没有定性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这是课改提出的新的评价理念和指导思想。讲的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2004年的九月,我接手了新一届的七年级新生,一个名叫代俊敏的学生,使我开始感到新的一届学生中已经出现了让人头疼的,而种种迹象也证实了我的猜测。但现实毕竟是现实,这名学生不管怎样,他已经走入了自己的班级,那我就应该以一颗平常心与学生沟通,与其家长沟通。当然起初并不见效。一天,读到了一篇名为《一位母亲与三次家长会》的文章后很受启发,既然文中的主人公可以做到,为什么这名学生不可以?于是我除了定期与家长交流外,更多的给予一些鼓励性的话语,以及更多的微笑、更多的表扬,以示对他点滴进步的肯定。就在初一年级的第二学期,這名学生的表现令所有的同学惊讶:作业书写认真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他不再是同学逗乐、取笑的对象了,言行举止也逐渐被同学所接受,语文成绩也由原来的不及格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感觉到:差生的确是一支让教师感觉最头疼、也最易被忽视,但却注定要必然存在的一支队伍,当我们在年终岁尾为自己一年的成绩歌功颂德时,差生不也是我们成绩中的主力部队吗?也正是差生这只“蜗牛”,让我欣赏到了旅途异样的风景!
“盖棺定论”不就是对“没有定性的学生,只有发展中的学生”的最精辟的诠释吗?
还记得每次去听报告,总会听到“要去爱学生”这样的字眼,起初只是机械的、空洞的认为——就是爱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随着一次次的培训、一堂堂精彩的报告,我对新课改中的关于“爱学生”三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还曾带过一个名叫王思远的学生,因为自己在这个班只是一名任课教师,而每个班又有七十多个学生,加之自己刚刚调入该校,有好多不适应的地方,因而精力基本上都在自己带班主任的这个班。所以这个学生在第一学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到第二学期各方面能较好的稳定下来开始认真审视这个班的每个学生,就在不经意间我观察到这个叫王思远的学生:两眼炯炯有神。心头不由得一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学生应该可塑。于是在一个课间十分钟,我们有了一次很短的交谈,而今关于谈话内容我早已记不起,但后来这个学生的变化却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课堂上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透过眼神就可以感受到他的思维在紧紧的跟着老师;而且在随时的记录着笔记;每次课堂小测验也都能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予以展现。在和该班班主任交流中,发现该生在其他课堂上也是如此的专注。我们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后来在一次日记中我才找到根因——老师,是您和我的那次谈话使我重拾自信,使我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弱点……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是啊,爱学生,不仅要爱差生,还要去爱被自己不经意间而忽视了的学生。当我们的爱心之火星星点点的播洒在每一个角落时,她总有一天会形成燎原之势。但此时我的心头也不由得为之一颤:刚刚从教时的自己又用“冷漠”冰封了多少渴望“爱”浇灌的心灵啊。
讲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几年前的一次培训中一位教授谈到的“有感知的水”。当水听到曲调明快、愉悦的“田园交响曲”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水的结晶体就会是美丽的图形;而如果听到肖邦钢琴曲“离别”时,它的结晶体则变成了离别的模样。其中有一个很别致的实验,就是把蒸出来的米饭分别放到两个玻璃瓶里,并分别贴上“谢谢”“混蛋”的标签。让两个小孩每天读瓶子上的字,时间为一个月,也许大家会说早坏啦,说啥又有什么区别呢?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一个月后,贴“谢谢”的米饭变黄色,发出香味;另一个贴“混蛋”的则变黑且发出臭味。
水、米饭尚且能感知到爱的力量,更何况是学生——这样一个个含苞待放的精灵呢!
感谢课改,让我懂得如何去爱学生;
感谢课改,让我在蜗牛的慢节拍中感受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含义;
感谢课改,让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真正幸福。
遥望今后的课改之路,或许我会仍像刚走路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或许我仍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但亲爱的老师们,请别忘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一份份惊喜与感动吧!相信当我们插上爱的翅膀,一定可以描绘出更加绚烂夺目的课改画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