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过程发展主体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hu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片段一]
  师:我们学校的操场绿草如茵。修整得很平坦,我们都为拥有这样一个运动场所而感到自豪。其他学校也想建造一个相同大小的操场,同学们能不能帮助他们画个图纸呢?
  课件出示文字:操场是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
  师:你准备怎么画?
  生:我先画一个长方形,在旁边标出长和宽。
  生:我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并在长10厘米的边上标出100米,宽8厘米的边上标出80米。
  师:想得都挺好,但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科学些呢?
  众生:第二种。
  师:有理由吗?
  生:因为第二种画法10厘米表示100米,8厘米表示80米,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对应起来了。
  生:因为10:100等于1:10,8:80也等于1:10,它们比值相等。
  师:说得真好,还联系到比的知识了,真不简单!可是10厘米和100米的单位不统一,能不能直接写成比呢?
  生:把米化成厘米,10:10000=1:1000。
  师:你反应真快!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的方式来画图纸吧。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师: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
  生:第二种!
  师:英雄所见略同,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尺”。
  [片段二]
  师:刚才大家是按1:1000的比例尺画图纸的,如果比例尺不是1:1000,那你准备怎样画?画时要注意什么呢?
  分组讨论,介绍自己的设计图纸。
  生:我是用1:500的比例尺来画的。这样画的图形面积更大,在里面可以把各种运动器械画得更具体。
  生:我是用1:200的比例尺来画的。我发现画得太大,纸有些小。
  生:我是在画之前根据实际距离选定合适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然后再画的。
  生:画好后要在旁边注明比例尺的大小。
  师总结:比例尺不同,图上距离也不同,画的图大小也不相同。
  
  [片段三]
  师:(出示中国地图)哪位同学读一读这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
  生:比例尺是1:34000000。
  师:如果我们量出图上任意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什么?
  众生:实际距离!
  师:对!下面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上来,挑选并量出两座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然后把测量结果和城市的名称告诉小组成员,大家共同计算出实际距离。
  (生上前动手测量,小组合作探究。)
  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
  
  [片段四]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比例尺的实际意义,现在你们能根据老师画的学校操场平面图,想办法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试一试。(比例尺是1:1000)
  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先用尺子量出了图上的长(10厘米)与宽(8厘米)。接下来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做法:
  方法1:实际长:10×1000=10000厘米(100米)
  实际宽:8×1000=8000厘米(80米)
  实际面积:100×80=8000平方米
  方法2:先求出图上面积:10×8=80平方厘米
  再求出实际面积:80×1000=80000平方厘米(800平方米)
  师:这两种方法同学们都动了脑筋,但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
  生:有一种是错的。
  (同学们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多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听到老师的回答。)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生: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是对的,而且非常简便。首先求出图上面积,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面积。
  生:我觉得第二种是错误的,难道操场只有教室这么大么?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我认为,求出图上的面积后,不能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面积。因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不是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所以,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争论声停止了,同学们听了这位学生的回答,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对“比例尺”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反思:
  
  1.立足生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本案例从学生绘制熟悉的操场示意图人手,针对怎样精确、科学地反映操场实际大小的问题,展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比例尺,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2.关注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的创新潜能极富弹性,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就会在学习活动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发展。在案例中学生以1:1000的比例尺绘制示意图时,教师并不墨守成规、拘泥于此,而是力求打破新构建起的认知平衡面,以一句“如果不以1:1000的比例尺,那你准备怎样画”来引发新的认知冲突,给学生一个尽情拓展奇思妙想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想象,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3.合作探索,为学生创设展示智慧与个性的氛围。
  本案例中由学生自主选择任意两座城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求出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使每个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的理念。
其他文献
策划人语    2007年10月,本刊教育管理版刊发了《蠡园中学: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不到两年,近6000人来到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到这“故事”的发源地考察寻访。蠡中的变革不仅引起了民间的重视,也引发了政界和学界的关注。国家总督学柳斌,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以及周德藩、朱小蔓、丛立新等专家先后前往考察调研。2008年5月,江苏省教育学会在无锡召开“聚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个难点,一年级学生刚入校门,语言表达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语言规律,循序渐进,按从易到难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逐步打好朗读基础。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  我校近年来正在进行学案教学的探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将低年级语文学案分为“一案三单”,即:教师手上一份从学生角度制定的学案,学生手上拿到的是课前“预习单
一、换位思考:数学地倾听从善意的强迫开始  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做发言者而不喜欢做倾听者,没有一个发言者希望自己的发言没有听众,但发言者和倾听者本身是相对的,你不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又怎么要求别人认真倾听你的发言呢?所以要想做一个大家欢迎的发言者,必须先学会做一个会尊重别人的倾听者。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明白这一点,我采取了换位思考的方法,效果显著。我们班有一个调皮大王,思维活跃,上课时总是抢着发言,但别人发
如东县城名为掘港。作为地名,“掘港”迄今已有千余年,相传唐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建捍海堰以挡潮水,遇泄洪则掘捍海堰以排内涝,循环往复,故得名。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位于古镇掘港的中心位置,百余年来,学校一代代“掘港”人薪火相传,把掘出一方教育的港口以成大海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掘港”为海,正体现了掘小人的文化主张: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他们在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教育践行中,承继了海一样博大精深的气
名师档案    倪晨瑾,女,197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体育器材选用鉴定专家、南京市第三届体育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国家一级排球裁判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教学中,系统研究科学意义基础上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努力通过创设向导教学模式、课前预习教学法、留白教学法、自主探究学习、DIY体育教学方法等建构“活力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在我看来,钱希洁老师是一位有教育理想的人。正是因为她有理想,她对教育才会有发自心底的挚爱;她的论文才会看似描述的都是日常教学中的琐碎,但读后却能令人深思、反省;她的课堂才会充满灵动,她对课堂的关注才会细致入微,她对教育的感悟才会情思细腻,她的教育人生才会富有诗意。可以说,钱老师的教育理想渗透在她教学、科研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教育理想促成她的论文充满了诗意  阅读钱希洁老
主持人语  本期一组文章试图用现代的话语来诠释几种经典教育思想。  从逻辑的角度看,“现代”应是与“传统”相对的,本栏目选题也应以“传统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为宜。从一般的认识来看,将“现代”界定为整个20世纪的历史阶段,将“现代性”从表征上概括为:经济上,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政治上,民主主义扩展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文化上,社会哲学或
《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我确定了3个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初步感知“月光启蒙”的内涵,感受母爱的博大。(2)通过朗读歌谣,感受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3)知晓本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走进“月光启蒙”的美妙世界。在朗读歌谣的指导部分,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师:母亲唱了几首歌谣?(出示幻灯片:(1)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2)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
《渔舟唱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国标版)小学音乐11册第三单元“古诗新唱”中的教学内容。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一、从语文课文导入,感悟《渔舟唱晚》的文化渊源。    大家知道,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它本身就是一段历
毋庸置疑,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产业结构的先天失衡,公共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以及全球化语境之于东方式教育传统的既往矛盾均正在或者即将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然而,乐观来看,这些瓶颈本身就会作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激发因素,因为化危机为机遇,化阻力为动力一向是中国政府及其行政决策者的固有品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上矛盾性因素将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逆向性的风向标,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如下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