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思维、综合思维和发现探究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本文重点探讨了联系法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意义及运用模式,认为联系法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综合性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小学美术课堂上的联系法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激发兴趣点、建立联系点;二是进行联系探究;三是进行联系创造。
【关键词】小学美术;联系法;意义;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提出:“目前中国美术教育处于一个很重要的改革、转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育模式。”现代课程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提出了课程统整的方案,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种思维下,美术课也不能再和传统教学法一样,仅仅局限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最终能把从中所获的能力运用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DBAE教学体系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以美术学科为基础,外延到文学、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等学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通过联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综合的教育的模式。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联系法教学既是智育的方式也是德育和美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重的功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从意义和步骤两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课堂联系法教学模式。
一、实施联系法教学的意义
“走向综合,自主探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专家指出,尽管对‘课程综合化’存在不同理解,但强调课程综合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美术教学同样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学科之间、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以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联系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性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次提出了探究性教学方法,他提倡学生不但要通晓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现有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而且要学会向其它学科、其它领域甚至于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拓宽美术学科的学习空间。教师要善于发掘美术教材中潜在的和隐性的联系性拓展内容,各种跨学科的知识都会激发学生的初步探究,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专门设置了“综合·探索”板块,旨在通过综合性联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综合性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各式各样的民居》,利用联系法教学可以使学生探究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观察家乡老房子的特征,说说建筑材料和造型。然后让学生察看各类民居的图片包括窑洞、傣族竹楼、北京四合院、皖南马头墙、围合式土楼等,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试着用一个词来表达概括,例如宽敞、温暖、奇特等等。最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民居,表现出主要的特征。通过这种联系式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性思考的能力
鉴于越来越繁多的科目设置和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式的大学科设置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美术或音乐学科为中心,在部分单元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美术课程改革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态出发,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并倡导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5册有《可爱的水墨昆虫》,在学习时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第1册)、《可爱的小虫》(第1册)和《巧救小昆虫》(第3册),将一、二、四年级的有关昆虫的美术课程综合起来,对比不同的创作方式表现昆虫不同的美。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任何科目的教学,培养创造力都是一个首要的任务。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促进他们审美、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联系法教学可以通过合理地营造课堂的创作氛围,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要求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传世名作,而是要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造的能力。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联系法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学习兴致高涨,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
例如,《有趣的纸人》(岭南版教材第九册)在尝试体验环节时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带回来的材料进行解、摸、撕、折、剪等的方法探究出纸的特性:有软的、有硬的、有各种颜色、有易脆,有一定韧性。然后让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圆柱体或是圆锥体、立方体。这样不单使学生了解纸的特性,为做纸人的躯干奠定基础,还可以知道利用不同特性的纸用来制作纸人的不同部位。在这环节中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感受和制作方法的尝试,使学生对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有着一个初步的了解,启发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材料的特性合理的使用材料,按自己想象制作形態各异的纸人,培养了自主创新意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的确,美丽的大自然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联系法教学可以活用美术教材,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和鲜活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如,蔚蓝的海水,离奇的海洋动植物;多姿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文物建筑等。这些内容既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素材,也是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素材,这正是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点。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的协调组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岭南版第九册的《环保小发明》、岭南版12册教材中的《彩车大巡演》等,都可以让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废弃材料,如用完的笔芯、蛋壳、羽毛、秸秆、塑料瓶、包装盒、废旧电池等,制作手工艺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使学生养成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实施联系法教学的步骤
1.激发兴趣点、建立联系点
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联系法教学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联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美术与音乐、文学等学科的内在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去感受艺术美,体验艺术美。例如:我们由树叶想到树,可以联系科学中的光和作用,也可以联系到秋叶飘飘等等。引导学生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学生熟视无睹的学习素材和内涵。让学科之间建立非常贴切的联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一起运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将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素材与知识融入教学中来,课堂才就会变得更加活跃、生动、有趣。通过这些方式亦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各科知识技能的驱动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增强。就这样美术成为学生寻找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美术也成为学生研究型学习性格形成的重要动力。
例如,讲授《可爱的小虫》时,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以下几个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联系的兴趣点:①收集蝴蝶等昆虫标本和图片,并为它们编一个故事,将给同伴听。②试一试学一种昆虫鸣叫声给同学们听。③用泥巴或橡皮泥捏昆虫的样子,做个昆虫小玩具。④画一画昆虫,看一个关于昆虫的电影,例如动画片《虫虫特攻队》。
2.进行联系探究
找到联系的兴趣点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式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应“多方位考察素材的丰富内涵,通过建立于一种广泛的社会、自然、文化情境,以美术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会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和相异之处,从而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例如,岭南版第5册《可爱的水墨昆虫》,在創设环境、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后,可以引导向昆虫生物学课程进行联系学习,了解昆虫形态与生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制作标本方法,尝试利用昆虫,特别是蝴蝶制作成一个个标本,或者利用橡皮泥和真实树叶或小草来制作一群可爱的小虫。最后再用线条或水墨来描摹昆虫,进行艺术方面的创作。这样,整个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艺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变成了一堂包括生物、制作等大型综合性课程。
再如,学习《肚子里的故事》这一课时,可以围绕“故事”展开联系,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讲述自己编创的故事,例如如果到老虎、大象、蚂蚁肚子里去旅行会发生什么故事等等,最后再根据故事情节画出想象中的画面。通过这样的联系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进行联系创造
艺术离不开表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真正兴趣之所在;是儿童天然欲望的表现;是使儿童获得了知识和锻炼了能力;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学生对学习的材料、制作方法,设计构思有了初步的想法后都想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学习深入的研究,并且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讲授《有趣的纸人》(岭南版教材第九册)这节课时,在联系学习后,指导学生进行尝试体验。让学生用自己带回来的材料尝试动手制作圆柱体或是圆锥体、立方体。启发学生合理的使用材料,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喜欢的纸人。另外,在教师节、儿童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节日,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动手绘制贺卡、手抄报、黑板报等,都是创造性地进行动手操作的好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学以致用”的精神,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2000,11:460
[2]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2002(5)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叶子·大世界.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论文集
【关键词】小学美术;联系法;意义;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提出:“目前中国美术教育处于一个很重要的改革、转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改变以往单调的教育模式。”现代课程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提出了课程统整的方案,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种思维下,美术课也不能再和传统教学法一样,仅仅局限于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而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最终能把从中所获的能力运用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DBAE教学体系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以美术学科为基础,外延到文学、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等学科,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通过联系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综合的教育的模式。小学时代是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的关键时期,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联系法教学既是智育的方式也是德育和美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重的功效,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以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从意义和步骤两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美术课堂联系法教学模式。
一、实施联系法教学的意义
“走向综合,自主探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专家指出,尽管对‘课程综合化’存在不同理解,但强调课程综合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美术教学同样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学科之间、自然知识与社会知识之间、以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联系法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性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首次提出了探究性教学方法,他提倡学生不但要通晓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现有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而且要学会向其它学科、其它领域甚至于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拓宽美术学科的学习空间。教师要善于发掘美术教材中潜在的和隐性的联系性拓展内容,各种跨学科的知识都会激发学生的初步探究,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专门设置了“综合·探索”板块,旨在通过综合性联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综合性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各式各样的民居》,利用联系法教学可以使学生探究教材内容与人文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观察家乡老房子的特征,说说建筑材料和造型。然后让学生察看各类民居的图片包括窑洞、傣族竹楼、北京四合院、皖南马头墙、围合式土楼等,挑出你自己最喜欢的那种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接下来让学生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试着用一个词来表达概括,例如宽敞、温暖、奇特等等。最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民居,表现出主要的特征。通过这种联系式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性思考的能力
鉴于越来越繁多的科目设置和联系紧密的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式的大学科设置已被许多国家采用,我国“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美术或音乐学科为中心,在部分单元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美术课程改革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态出发,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并倡导各种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
例如岭南版小学美术第5册有《可爱的水墨昆虫》,在学习时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第1册)、《可爱的小虫》(第1册)和《巧救小昆虫》(第3册),将一、二、四年级的有关昆虫的美术课程综合起来,对比不同的创作方式表现昆虫不同的美。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任何科目的教学,培养创造力都是一个首要的任务。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促进他们审美、兴趣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联系法教学可以通过合理地营造课堂的创作氛围,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并不是要求小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画出什么传世名作,而是要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进行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造的能力。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联系法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学习兴致高涨,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发挥。
例如,《有趣的纸人》(岭南版教材第九册)在尝试体验环节时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带回来的材料进行解、摸、撕、折、剪等的方法探究出纸的特性:有软的、有硬的、有各种颜色、有易脆,有一定韧性。然后让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圆柱体或是圆锥体、立方体。这样不单使学生了解纸的特性,为做纸人的躯干奠定基础,还可以知道利用不同特性的纸用来制作纸人的不同部位。在这环节中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感受和制作方法的尝试,使学生对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有着一个初步的了解,启发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材料的特性合理的使用材料,按自己想象制作形態各异的纸人,培养了自主创新意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自然,美丽的城郊、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的确,美丽的大自然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联系法教学可以活用美术教材,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和鲜活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融合,增强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如,蔚蓝的海水,离奇的海洋动植物;多姿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文物建筑等。这些内容既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素材,也是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素材,这正是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的融合点。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达到美术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的协调组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岭南版第九册的《环保小发明》、岭南版12册教材中的《彩车大巡演》等,都可以让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废弃材料,如用完的笔芯、蛋壳、羽毛、秸秆、塑料瓶、包装盒、废旧电池等,制作手工艺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使学生养成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实施联系法教学的步骤
1.激发兴趣点、建立联系点
新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习方式的改进和指导,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联系法教学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联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美术与音乐、文学等学科的内在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去感受艺术美,体验艺术美。例如:我们由树叶想到树,可以联系科学中的光和作用,也可以联系到秋叶飘飘等等。引导学生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学生熟视无睹的学习素材和内涵。让学科之间建立非常贴切的联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一起运用到教学中,特别是将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素材与知识融入教学中来,课堂才就会变得更加活跃、生动、有趣。通过这些方式亦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各科知识技能的驱动力就会得到更好地增强。就这样美术成为学生寻找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美术也成为学生研究型学习性格形成的重要动力。
例如,讲授《可爱的小虫》时,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以下几个活动激发学生进行联系的兴趣点:①收集蝴蝶等昆虫标本和图片,并为它们编一个故事,将给同伴听。②试一试学一种昆虫鸣叫声给同学们听。③用泥巴或橡皮泥捏昆虫的样子,做个昆虫小玩具。④画一画昆虫,看一个关于昆虫的电影,例如动画片《虫虫特攻队》。
2.进行联系探究
找到联系的兴趣点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式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应“多方位考察素材的丰富内涵,通过建立于一种广泛的社会、自然、文化情境,以美术为主体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会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和相异之处,从而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例如,岭南版第5册《可爱的水墨昆虫》,在創设环境、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后,可以引导向昆虫生物学课程进行联系学习,了解昆虫形态与生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制作标本方法,尝试利用昆虫,特别是蝴蝶制作成一个个标本,或者利用橡皮泥和真实树叶或小草来制作一群可爱的小虫。最后再用线条或水墨来描摹昆虫,进行艺术方面的创作。这样,整个美术课程不再单单是艺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变成了一堂包括生物、制作等大型综合性课程。
再如,学习《肚子里的故事》这一课时,可以围绕“故事”展开联系,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讲述自己编创的故事,例如如果到老虎、大象、蚂蚁肚子里去旅行会发生什么故事等等,最后再根据故事情节画出想象中的画面。通过这样的联系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进行联系创造
艺术离不开表现。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真正兴趣之所在;是儿童天然欲望的表现;是使儿童获得了知识和锻炼了能力;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当学生对学习的材料、制作方法,设计构思有了初步的想法后都想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学习深入的研究,并且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讲授《有趣的纸人》(岭南版教材第九册)这节课时,在联系学习后,指导学生进行尝试体验。让学生用自己带回来的材料尝试动手制作圆柱体或是圆锥体、立方体。启发学生合理的使用材料,创造性地制作自己喜欢的纸人。另外,在教师节、儿童节、圣诞节、母亲节等节日,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来动手绘制贺卡、手抄报、黑板报等,都是创造性地进行动手操作的好方法,充分地发挥了“学以致用”的精神,使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2000,11:460
[2]钱初熹.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中国美术教育,2002(5)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叶子·大世界.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