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训练,而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培养的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出来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学习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我作为一线教师,要更好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有效性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例,谈谈我对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前提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自主学习方式具有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尊重学生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而且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由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自主学习则相反,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其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上。再次,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情况,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傳授知识,以求得最佳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学习正是在自我指导中,获得了具有独立、具有自制力的学习,当学生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进行。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学习,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Flash图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演示“食虫花”的动画,栩栩如生的蝴蝶、娇艳无比的鲜花以及花朵吞食蝴蝶的生动景象,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这样,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一个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网络和课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手段,也应是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三、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
“网页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必修内容,而制作一个网页所涉及到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网页的设计。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负责设计脚本,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文字撰写等,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我经常看到一个小组的同学,或为了某一个版块的设计效果,或为了某一种方法的对错展开激烈的争论。也有同学因为争论不下而来问我,我一般不会就某个问题作具体的讲解,往往只是稍加点拨,学生立刻理解,并达成共识。两个星期后,我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投影教室,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的成果。我被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所感动,为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折服。他们设计的网页非常漂亮,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显示出同学们的个性特点,有些细节之处是我事先都没有想到的。后来我推荐其中的一幅作品《鸟的天堂》参加全市网页设计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更应该是一名“导演”,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 有效性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体现出来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和提升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学习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我作为一线教师,要更好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有效性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例,谈谈我对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前提
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其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自主学习方式具有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尊重学生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而且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是由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传授给学生的,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自主学习则相反,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其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上。再次,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情况,采用各种不同方式傳授知识,以求得最佳效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学习正是在自我指导中,获得了具有独立、具有自制力的学习,当学生水平达到较高程度时,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进行。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学习,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
如我在讲授“Flash图层”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演示“食虫花”的动画,栩栩如生的蝴蝶、娇艳无比的鲜花以及花朵吞食蝴蝶的生动景象,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这样,教师利用网络,为学生创设一个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进行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网络和课件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学习的手段,也应是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三、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对现代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课堂教学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设置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协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
“网页制作”是高中信息技术的必修内容,而制作一个网页所涉及到的知识又很多,解决的办法也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主题网页的设计。布置完后,每个小组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如有的负责设计脚本,有的负责查阅、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文字撰写等,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和作用。我经常看到一个小组的同学,或为了某一个版块的设计效果,或为了某一种方法的对错展开激烈的争论。也有同学因为争论不下而来问我,我一般不会就某个问题作具体的讲解,往往只是稍加点拨,学生立刻理解,并达成共识。两个星期后,我把课堂搬到多媒体投影教室,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本组的成果。我被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所感动,为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所折服。他们设计的网页非常漂亮,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显示出同学们的个性特点,有些细节之处是我事先都没有想到的。后来我推荐其中的一幅作品《鸟的天堂》参加全市网页设计大赛,获得了二等奖。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更应该是一名“导演”,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