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华,而《红楼梦》可谓四大名著之冠。不论是情节架构、人物刻画还是艺术水准,都无书能出其右。曹雪芹的原著只留下了八十回,后面散佚的章回引起无数人争相猜测、续写,为这部大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所著的文字,取材于他早年间在大家族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在琴棋书画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高的修养,但是他的一生并不顺遂,经历了家族衰落、贫病交加等磨难,这使得他笔下的文字浮动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部书值得在一生中反复品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深入理解这部书:

一、对人物的刻画


  曹雪芹在家族兴衰、宿命既定的高远立意上,成功地塑造出许多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根据不同人所处的角色和环境,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安排别出心裁的情节,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们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例如宝玉对世俗的反叛,黛玉的孤高和忧郁,宝钗的圆融和大气,王熙凤的果断与毒辣,等等。同时,他们都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气息之中,也因此显得心事细腻而深刻,这是古代小说所罕见的。

二、对女性的尊重


  曹雪芹为什么写《红楼梦》?他说自己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想到一起成长的女孩子,觉得她们都比自己强。封建文化中的男性,为了突出女性的了不起来自我贬抑,这是非常罕见的。第一,他忍辱偷生就是为了给一些出色的女孩子立传,为女性代言。第二,书里贾宝玉再三表示,男子如泥,女子似水,一近男子就觉浊气逼人,而近女子就是清新扑面,鲜明对比,抑扬清晰。第三,几乎书中每个女性人物,都有可爱、可敬、可悲、可叹的一面,形象丰满,情感强烈,而男性则要猥琐得多。虽然红楼女儿最后难免以悲剧告终,但《红楼梦》不失为一部展现女性独立精神的大作。

三、对仕途经济的反思


  从前人们往往会给《红楼梦》贴一个“反封建”的标签,但是如果真正深入文本,就会发现,《红楼梦》所“反”的不是阶层,而是那些束缚人性甚至取人性命的礼教和仕途观念。例如宝玉坚定地不与“士大夫”为伍,排斥考取功名,与黛玉两小无猜、自由相爱;再比如探春的铿锵之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里自有我一番道理”;甚至多姑娘、尤三姐的悖反礼数、放荡风流,也可以理解成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弃置和抗争。

四、对人生宿命的领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中处处可见对现实世界如一场幻梦的感叹。甄士隐顿悟人生时为《好了歌》做的注写道:“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套曲最后一首也唱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贾府初时穷奢极欲,到最后落得家业凋零、风流云散,所有纯洁美好的女孩子也随着年月增长,或远嫁,或沦落风尘,或香消玉殒。这其中包含着曹雪芹对现实生活的慨叹,因此弥漫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优秀片段
  《红楼梦》的第54回和55回,我在阅读时觉得很有斟酌的意趣。这时贾府还处于兴盛之际,刚刚过完元宵节,家中景象好不热闹。大筐的钱撒到戏台上,只是为了听响儿作乐,哪有一点儿萧条的景象?但偏偏就在元宵节后,王熙凤不幸小产,卧病在床,只得让李纨和探春来掌管家务。王熙凤作为贾府新一代掌权人,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她倒下了,这个家便乱成了一锅粥。
  王熙凤不仅是贾府的掌权人,而且更像贾府的化身,她的兴衰与贾府的兴衰相辅相成。王熙凤掌权之际,虽说严厉,但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她都打理得清楚明白,事情办得也都很漂亮,让人挑不出错。这时的王熙凤手中也颇有些银两,出了官司,花钱打通关系,这件事便算是过去了。同时期的贾府又何尝不是如此?家中花钱如流水,又加上元春封妃,正应了秦可卿的那句“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哪有人能想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的道理。到了第55回,王熙凤小产卧床,自此以后她的身体愈发虚弱,再无当年之风。而此时的贾府亦如病倒之熙凤,渐渐地走向了衰败。虽一开始看不出端倪,但经过时间的推移,各项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贾府被抄家之后,王熙凤也因疾病缠身离开了人世。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高一夏侯姝汎指导教师孟凡玲
  我一直不是很喜欢宝钗。宝钗一向做事周到圆滑,待姐妹宽厚有礼,对下人亲切随和。有时黛玉任性,她也不与之计较。这样的性格,使她在荣国府中深得人心。然而,与宝钗对视,却仿佛永远看不透她的内心,她将真实的想法隐藏在面具后面,让人无法靠近。正处于花季的少女,明明每天的日常都可以是写诗作赋填词,可她早已通达人情世故,处事样样周到,做事时时留意。这样的她,不再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宝钗也活泼过,犹记“杨妃戏彩蝶”时的场景。见到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宝钗扑着玩耍,却又遇到坠儿、红玉两人私谈,一下子又失去了小孩儿的心性,变得城府深沉。如此一想,不禁又有些同情宝钗,她也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呀,却因身份和责任不能肆意玩闹、释放天性,令人怜惜。
  湘云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个率真可爱、活泼灵动的小女孩。她不像黛玉那样惹人怜爱,也没有宝钗那样温柔大气优雅端庄,可她就是那个能在石凳子上睡得香梦沉酣、任四面芍药飞落一身的小女孩。湘云做事豪放爽朗,有着红楼女子中少有的中性美。她穿着男儿的衣服,依旧帅气风流。她说话直爽,不拘小节,却又聪慧敏捷,让人喜爱。可正是这样一位可爱率真的女子,最终也难逃凄凉的结局。但这似乎又是必然的结果———身处那样的时代,又怎能奢望有人能护她一生周全、一世平安?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德强高中高二焦茈晗指导教师纪顺
  黛玉与宝钗,两种性格造就了两种人生。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选择做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如果说喜欢谁,这只是一个单纯的情感问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黛玉———因为她的真情、她的清冷。但若投身于实际生活,这就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我们偏爱黛玉,是欣赏那个棱角未损,还活在天真世界里年少的自己;我们不爱宝钗,是因为不愿看到对世事妥协,面目模糊的自己。宝钗有才情,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有“好风凭借力”的鸿志,却又只甘做宝玉的妻子。身处她所在的境地,宝钗不得不活得周全妥当。
  黛玉出世,宝钗入世,很难评价哪种人生才是正确的。她们是时代浪潮中裹挟着的发光灵魂,映出对待人生的不同态度。
  ———天津市双菱中学高一王欣然指导教师林妙聃
  《外婆的道歉信》中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的确,我们身处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谁不想不惧世俗地大笑、做梦、与众不同、自由自在地活着?
  宝黛二人皆是封建礼教的叛徒,这在书中封建的时代背景下自然值得赞叹,然而他们的行为却也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宝玉拒绝走仕途,这确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也加速了贾府的衰落;黛玉固然一身孤傲,可她直来直去的性子也是她后来孤立无援的原因。那么,如若遵从本心得来的结局并不美好,我们还应该遵从本心吗?以我的角度来回答:“要的!”
  尼采说:“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身处浊世?无妨,我学会用脏水洗身,我有一身少年意气,足以护我“质本洁来还洁去”。十五六岁的少年,不怕别人笑我天真幼稚空幻想:若天地不容,我便埋头书中,从翻开的书页中抽出一把剑或一朵花,灵魂替我环游世界、浪迹天涯。
  我們常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说来富有诗意,却也引人深思:如若连眼前的一地鸡毛都打理不好,那又何谈理想?这便是我想说的,我们的“出世”并不应该和宝黛一样,单纯得不知世故,而应该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尽管生活中烦恼无数,但我们依旧要热爱生活,活在当下也憧憬未来。风华正茂好少年,不说仗剑天涯,也该遍览祖国好河山,抱有一番鸿鹄志。我们都说年少轻狂,我却觉得“清狂”二字更贴合少年。少年轻狂亦心思澄澈,足担得上“清狂”二字。
  愿我们都能归来仍是少年。
  ———天津市双菱中学高一潘颖涵指导教师林妙聃
其他文献
我最最亲爱的外婆,  你知道吗?  我想陪你度过余生。  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我说,  要一直一直陪着你,  要一直一直缠着你,  永远当你的“跟屁虫”。  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我说,  要当你的拐杖,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我就会出现在你面前,  陪你一起走过  前方长长的路。  你还记得吗?  小时候我说,  要努力学习,  考上自己向往的学校,  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辜负你对我
我每次工作调动,收拾整理办公室的东西时,总会翻出许多照片来。那些发黄的照片,我已记不清是何年何月在哪儿拍的。但翻来翻去,却始终找不到一张父亲的照片。  父亲出生在旧社会,没读过书,从小给地主家放牛。一次铡牛草时,不小心左手的手指被铡掉两截,因此身带残疾。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因手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直在生产队当饲养员,专门放牛。在农村,父亲是一家人的顶梁柱。而我家由于父亲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干犁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秋冬季节,都是落叶飘零的时候。为了加强城市管理,有的地方甚至24小时都有环卫工人打扫,相同的地点组派四个环卫小组,轮流值班,坚守在“落叶第一线”;有的城市还喊出了口号“确保地面没有一片落叶”,以确保生活环境的清洁。但《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市属公园首次尝试不立即清扫景区落叶,打造出了20处最美“落英缤纷”赏秋景点,引来无数市民拍照留念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盲人女孩报考研究生遭拒后,剧情反转  2020年10月31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结束,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全盲女孩吴潇报考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遭拒一事引发关注。然而在报名的最后时间点,剧情发生了180度大反转,华中师范大学向吴潇抛出了橄榄枝,让其成功報名该校的心理学专业。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据悉,吴潇8岁时彻底失明,2017年她作为
你本该是海拔四千五百米之山巅的一株野生鸢尾,贸然来到茫茫人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辗转沉浮,无力抗衡亦无处可逃,于是放弃挣扎,任由污浊的泥沼裹身,任由黑暗的漩流撕扯,最后满身泥泞、支离破碎。可生存仍是要的,哪怕尘世太过喧嚣,对你来说苟且活着总是好的,于是孤冷与骄傲塑造的属于高山的性情毁于一旦,万千碎片重新拼凑,组成彻彻底底的平庸世俗的人性,你成了扎根于贫瘠之地的狗尾草。  可还
老家院子里长着一棵树,树干足有一个人手臂合围那么粗,枝丫却横七竖八地野蛮生长着,伸出了院墙。至于它是什么科什么属,我也不知道。我小时候回老家过春节时它就在那里了,由于长相奇丑,一些枝丫还拖得很低,阻挡着我来来往往,因此我甚至不想知道它的学名,也不愿给它取名字。我一直“那棵树”“那棵树”地唤它。  听父亲说,那棵树其实在他小时候就有了,是祖父栽种的。最初只是一棵不足一米高的手指粗的树苗,到父亲小时候
乡下老屋正在重建,一家人便挤在不算宽敞的后屋里过中秋。不知道从哪里拉来的线吊着一盏晃晃悠悠的灯,倒也照亮了一片花好月网夜。  正吃着饭,一位乡邻来串门,便更热闹地聊了起来。也不知道说了多久,他看着那几扇木窗户,忽然说:“那些窗户可以留着,现在会这种手艺的人已经不多啦。”  我循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口,那是几扇灰褐色的木窗户,镂花窗框中间夹着层玻璃,木料因为经年的磨砺泛出一层温润的光泽。开关窗户时会嘎吱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病了,子路见状询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固守内心操守,小人却在困境中胡作非为,不择手段。  在当时的语境下,“穷”即指断粮这一处境。但孔子所说的“穷”,不只是这一种只涉及生理需要而存在的困境。梁衡在《读韩愈》中将人生困境分为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
题目中的“新加坡吃透透”,灵感来源于“台北走透透”。“走透透”是闽南语,意思是“走遍,都去过了”。在这里,我将“走透透”改成了“吃透透”,意思不言而喻。作为一枚吃货,我更想从美食中体会新加坡的文化!  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国家总是让人不忍心打扰她的安宁。她的饮食文化同她的环境一样,魅力十足。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美食也因此带有很丰富的地域特色。  踏着黎明之光来到樟宜机场,我们一行人早已饥肠辘辘。
夜的幕布被撕裂了,光从缝隙里挣脱出来,它想一睹这世界的容貌。它已等待了太久!它在黑暗中不停地积蓄力量,为冲破暗夜做足了准备,终于,它冲破了黑暗,开始饱览这壮丽山河。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面对这广阔的世界,我们总要学会等待,如同光等待机会撕裂夜色一般。  等待是生命的常态。一生中真正闪耀發光的时刻,往往只有一瞬间,而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等待。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光明的未来”。在这漫长的等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