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情感、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是演绎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下面介绍几种对话课堂的模式,供大家参考。
一、辩论对话。点燃智慧火花
辩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门艺术的魅力在于,通过智慧火花的交汇,锻炼的不仅仅是雄辩的口才,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疑惑得到消除,矛盾得以化解。学生在有效、灵活的课堂辩论中,强烈的参与热情、探究意识以及在辩论中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断:教师板书0.4和0.40。问:这两个小数看上去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猜猜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他们用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是,并进行辩论。
反方:不相等,因为0.4是一位小数,0.40是两位小数。比如1怎能等于10呢?
正方:0.4和0.40可以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第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色4份,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0.4;第二张纸平均分成100份,涂色40份,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0,40,把两张纸涂色部分剪下来重叠在—起,它们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反方:0.4和0.40带单位就不相等,比如0.4元会等于0.40米吗?
正方:单位不一样是不能比较的。难道你们能比较3个人和3头猪吗?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同一个单位。举例1:因为0.4元是4角,0.40元是40分,4角=40分,所以0.4=0.40。举例2:因为0.4米是4分米,0.40米是40厘米,4分米=40厘米,所以0.4=0.40。
反方:赞同你们的观点。
关于0.4和0.40的大小,学生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在辩护自己的观点中,不仅激发了探究的热情,更是对知识经验的唤醒。在辩论对话中,交流情感与见解,分享知识与快乐。
二、反串对话,打造思维空间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趋势。唐朝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阐明了师生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道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角色互换的对话,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促进师生课堂的互动与交流,对改变学生“噤若寒蝉、聆听教诲”的学习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为了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更为了避免学生的瞎猜,创设了学生指挥教师“信封拉纸”的情境。老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指挥老师拉信纸。(信封里的信纸可灵活处理,长方形信纸已事先打好针孔,可根据需要撕出正方形。)
生:请老师从信封里拉出一个长方形。
师:(用力一拉)拉出一个正方形。
生:(众生大笑)不算,重来,这次请拉出一个正方形。
师:(慢慢拉出)拉出一个长方形。
生:(众生叹气)老师是不是故意的啊!
师:对不起!老师下次慢慢地拉信纸,你们要注意观察,认为符合要求时,就喊“停”,好吗?
生:好!请老师拉出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从信封里慢慢拉出信纸,此时学生的叫“停”声此起彼伏,犹如战场上的厮杀声,老师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老师很为难,要听谁的话呢。
生1:刚才,大家喊的都对,因为信纸不断露出来的部分都是长方形。
生2:如果老师拉出来的图形,长和宽不相等就是长方形。
生3:判断拉出的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只要看长和宽的长度,长和宽不相等时是长方形,长和宽相等时是正方形。
师:这样吧!老师再拉一次,这次不喊“停”,请你们观察老师拉出的图形。
生:(学生齐声说)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想指挥老师做什么?
生:推信纸。
师:(老师拿出一张长方形信纸)观察老师推信纸,还是说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学生齐声喊)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
师:在老师推、拉信纸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
师:也就是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互相转化,怎样转化呢?
生1: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成为正方形。
生2:正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时就成为长方形。
师生经历推、拉信纸的角色反串对话,经历观察、想象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好玩、有趣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指挥中所体现的思考价值,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见’,在知识的易混处、生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思考过程,以拓展思维空间。
三、幽默对话,舞动灵性课堂
实践证明,教师在授课中,根据学生情绪和反应适时、灵活地引入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班上许多同学6、9、8这些数字总写得不规范这一情况,教师给学生讲“农夫钓鱼的故事”: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您今天钓到了几条鱼?”“我钓到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答案:O翁。打那以后,学生写出的6再也不会无头,9字也不会无尾,8字也不会剩半截了。
富有智慧的对话,必然激荡起课堂的生命与活力。师生在和谐、自由、温馨的对话中,相互启发、争辩、切磋、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成果,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从而实现学习的价值,体验睿智课堂的魅力。
一、辩论对话。点燃智慧火花
辩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这门艺术的魅力在于,通过智慧火花的交汇,锻炼的不仅仅是雄辩的口才,更重要的是在辩论中,疑惑得到消除,矛盾得以化解。学生在有效、灵活的课堂辩论中,强烈的参与热情、探究意识以及在辩论中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如《小数的性质》教学片断:教师板书0.4和0.40。问:这两个小数看上去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猜猜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他们用充分的理由说明自己的观点是,并进行辩论。
反方:不相等,因为0.4是一位小数,0.40是两位小数。比如1怎能等于10呢?
正方:0.4和0.40可以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用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第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色4份,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0.4;第二张纸平均分成100份,涂色40份,涂色部分用小数表示是0,40,把两张纸涂色部分剪下来重叠在—起,它们是相等的,所以0.4=0.40。
反方:0.4和0.40带单位就不相等,比如0.4元会等于0.40米吗?
正方:单位不一样是不能比较的。难道你们能比较3个人和3头猪吗?所以,我们考虑的是同一个单位。举例1:因为0.4元是4角,0.40元是40分,4角=40分,所以0.4=0.40。举例2:因为0.4米是4分米,0.40米是40厘米,4分米=40厘米,所以0.4=0.40。
反方:赞同你们的观点。
关于0.4和0.40的大小,学生的认识不再是模糊的。在辩护自己的观点中,不仅激发了探究的热情,更是对知识经验的唤醒。在辩论对话中,交流情感与见解,分享知识与快乐。
二、反串对话,打造思维空间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趋势。唐朝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正是阐明了师生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道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角色互换的对话,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促进师生课堂的互动与交流,对改变学生“噤若寒蝉、聆听教诲”的学习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为了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更为了避免学生的瞎猜,创设了学生指挥教师“信封拉纸”的情境。老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指挥老师拉信纸。(信封里的信纸可灵活处理,长方形信纸已事先打好针孔,可根据需要撕出正方形。)
生:请老师从信封里拉出一个长方形。
师:(用力一拉)拉出一个正方形。
生:(众生大笑)不算,重来,这次请拉出一个正方形。
师:(慢慢拉出)拉出一个长方形。
生:(众生叹气)老师是不是故意的啊!
师:对不起!老师下次慢慢地拉信纸,你们要注意观察,认为符合要求时,就喊“停”,好吗?
生:好!请老师拉出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从信封里慢慢拉出信纸,此时学生的叫“停”声此起彼伏,犹如战场上的厮杀声,老师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老师很为难,要听谁的话呢。
生1:刚才,大家喊的都对,因为信纸不断露出来的部分都是长方形。
生2:如果老师拉出来的图形,长和宽不相等就是长方形。
生3:判断拉出的图形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只要看长和宽的长度,长和宽不相等时是长方形,长和宽相等时是正方形。
师:这样吧!老师再拉一次,这次不喊“停”,请你们观察老师拉出的图形。
生:(学生齐声说)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
师:还想指挥老师做什么?
生:推信纸。
师:(老师拿出一张长方形信纸)观察老师推信纸,还是说出“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学生齐声喊)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
师:在老师推、拉信纸过程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
师:也就是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互相转化,怎样转化呢?
生1: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成为正方形。
生2:正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时就成为长方形。
师生经历推、拉信纸的角色反串对话,经历观察、想象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好玩、有趣的情境,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指挥中所体现的思考价值,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可见’,在知识的易混处、生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思考过程,以拓展思维空间。
三、幽默对话,舞动灵性课堂
实践证明,教师在授课中,根据学生情绪和反应适时、灵活地引入幽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班上许多同学6、9、8这些数字总写得不规范这一情况,教师给学生讲“农夫钓鱼的故事”:一个小孩在路上遇到一农夫钓鱼回来,便问:“老大爷,您今天钓到了几条鱼?”“我钓到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你猜是几条?”(答案:O翁。打那以后,学生写出的6再也不会无头,9字也不会无尾,8字也不会剩半截了。
富有智慧的对话,必然激荡起课堂的生命与活力。师生在和谐、自由、温馨的对话中,相互启发、争辩、切磋、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成果,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从而实现学习的价值,体验睿智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