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中共南宁市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南宁市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就必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一、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当前,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们一是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及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市、县(区)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独列项,切实保证“三个增长”;确保中央和自治区补助的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以及校舍维修等的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65%足额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此外,争取市本级财政每年再预算安排3000~5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各县(区)也相应预算安排经费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
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启动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督促县(区)按照教育部、建设部、发改委三部委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对原有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将校舍维修改造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促使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落实城乡帮扶计划,强化常规管理,全面创建“五好学校”。坚持城乡对口帮扶,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区学校以“3+1”的形式,对农村薄弱学校实行定点支援,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以“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好校园、健全一套好制度、培养一批好人才”(即“五好学校”)为目标,首先建设好200所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学校,继而全面铺开,推动学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开展“送教下乡镇”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四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推进开发新区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南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实施方案》修编工作并加以实施。根据行政区调整后及未来南宁中心区建设的需要,重点规划好五象新区、仙葫开发区和大沙田开发区的中小学校布局,努力推进义务教育新学校尤其是开发区新学校的建设步伐。同时督促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建或扩建义务教育段学校的方案,分阶段撤并村办小学教学点,逐步形成“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格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五是建立教育强区强县督导评估验收制度,确保实现“两基”后县区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组织人员制定《南宁市教育强区强县督导验收指标体系》,提高县区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水平,督促县区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是加强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载体,广泛开展前途理想、诚信守法、身心健康、人文精神四项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建德育导师团,开展优秀班主任巡回演讲活动,创建校园绿色网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推行“德育实践”育人方式,精心组织实践式体验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素质。以营造“放心环境”为重点,以“家访”为纽带,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诚信友爱为核心,构建社区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五个和谐”。加快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中小学“校园净化工程”,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完善聘任中小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的各项具体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七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考试评价及招生制度改革。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升学制度的改革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坚持“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等级制呈现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继续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部分指令性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承担地段生源的初中学校,抑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
八是建立完善助学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扶困助学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开辟 “入学绿色通道”,采取“助、减、免、援”等措施,对生活贫困、残疾人家庭、军烈属家庭的中小学生实行收费照顾政策。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制度,帮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开展经常性的扶困助学活动,开通南宁市教育基金会网站,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助学。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二、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形成,都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宁市正在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一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市一职校、市三职校、市四职校、市六职校、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卫生学校等7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质量与效益以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集中力量建设商贸与旅游、信息技术类等8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六县各建设好1所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到2010年,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达6000人以上的国家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武鸣县、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均达到4500人以上的自治区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上林县、马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均达到3000人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隆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达到2400人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二是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重点围绕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消费品工业、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重新设置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合并重复专业,归并相近专业,形成一批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示范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规模化、专业方向多样化、服务面向社会化的特色品牌专业。市一职校重点建设土木水利工程类和商贸与旅游类等专业,市三职校重点建设旅游类等专业,市四职校重点建设交通运输类等专业、市六职校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等专业。六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设置则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需要。
三是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深化和规范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模块教学、项目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方法;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积极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规范实施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双证制”或“多证制”,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率达到80%以上。
四是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服务与就业指导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同时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和教学内容调整提供信息服务。服务中心要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和运作,广泛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和社会就业中介机构交流与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及实践服务。
五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城市骨干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以城市骨干学校为龙头、六县职业教育中心共同参与的专业教育集团,即以市一职校为龙头的商贸旅游专业集团,以市四职校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专业集团,以市六职校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集团,推动六县职业教育中心快速发展。
三、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是鼓励普通高中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潜力,打造特色品牌,走特色发展道路,创品牌学校。同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逐步扩大全市1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通过发挥示范高中辐射示范作用,扶持一般普通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对六县县中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投入,对口帮扶,努力提升六县县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使当地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
二是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方案,力求在毕业生升学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2009年达到85%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做到每个县都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国际特别是东盟各国人才教育培养的合作交流,积极开拓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际教育市场,吸纳东盟国家青少年学生到南宁就学,出台东盟国家学生到我市示范性高中就读取得毕业后直升广西的大学的政策并实施。同时吸收国外教育改革和管理先进经验,做大做强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创设优良环境,吸引境外资金到我市合作办学。
四是继续落实“356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培养出30名在全区教育界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其中一部分在国内教育界也有一定影响的教坛明星;500名在我市乃至广西保持学科优势,在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6000名在南宁市中小学校内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教学骨干。
五是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通过教师全员培训,使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5年内每人至少接受一次高质量的集中培训;通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通过选派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研室教研员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培训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之能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农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定期提高培训和骨干研修培训,提高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大力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名师培养及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示范教学案例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申报多个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应的职业资格,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通过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力争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及广西“首善之区”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覃敏)
一、 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当前,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们一是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及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市、县(区)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独列项,切实保证“三个增长”;确保中央和自治区补助的免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以及校舍维修等的专项资金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65%足额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此外,争取市本级财政每年再预算安排3000~5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各县(区)也相应预算安排经费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
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启动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督促县(区)按照教育部、建设部、发改委三部委发布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对原有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完善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将校舍维修改造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促使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充实完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落实城乡帮扶计划,强化常规管理,全面创建“五好学校”。坚持城乡对口帮扶,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区学校以“3+1”的形式,对农村薄弱学校实行定点支援,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以“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好校园、健全一套好制度、培养一批好人才”(即“五好学校”)为目标,首先建设好200所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学校,继而全面铺开,推动学校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开展“送教下乡镇”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四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推进开发新区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南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实施方案》修编工作并加以实施。根据行政区调整后及未来南宁中心区建设的需要,重点规划好五象新区、仙葫开发区和大沙田开发区的中小学校布局,努力推进义务教育新学校尤其是开发区新学校的建设步伐。同时督促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建或扩建义务教育段学校的方案,分阶段撤并村办小学教学点,逐步形成“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义务教育格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五是建立教育强区强县督导评估验收制度,确保实现“两基”后县区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组织人员制定《南宁市教育强区强县督导验收指标体系》,提高县区政府统筹教育发展水平,督促县区加大教育投入,改造薄弱学校,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是加强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德育载体,广泛开展前途理想、诚信守法、身心健康、人文精神四项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建德育导师团,开展优秀班主任巡回演讲活动,创建校园绿色网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推行“德育实践”育人方式,精心组织实践式体验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提高素质。以营造“放心环境”为重点,以“家访”为纽带,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诚信友爱为核心,构建社区与学校、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五个和谐”。加快校外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中小学“校园净化工程”,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完善聘任中小学校校外法制副校长的各项具体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七是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考试评价及招生制度改革。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升学制度的改革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坚持“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以等级制呈现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中,把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继续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部分指令性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承担地段生源的初中学校,抑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
八是建立完善助学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扶困助学活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开辟 “入学绿色通道”,采取“助、减、免、援”等措施,对生活贫困、残疾人家庭、军烈属家庭的中小学生实行收费照顾政策。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助学制度,帮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开展经常性的扶困助学活动,开通南宁市教育基金会网站,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发动各界人士捐资助学。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二、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形成,都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宁市正在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一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市一职校、市三职校、市四职校、市六职校、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和市卫生学校等7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质量与效益以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集中力量建设商贸与旅游、信息技术类等8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六县各建设好1所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到2010年,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达6000人以上的国家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武鸣县、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均达到4500人以上的自治区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上林县、马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均达到3000人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隆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最终建成在校生规模达到2400人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二是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重点围绕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消费品工业、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重新设置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合并重复专业,归并相近专业,形成一批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示范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规模化、专业方向多样化、服务面向社会化的特色品牌专业。市一职校重点建设土木水利工程类和商贸与旅游类等专业,市三职校重点建设旅游类等专业,市四职校重点建设交通运输类等专业、市六职校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等专业。六县职业教育中心的专业设置则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需要。
三是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计划,深化和规范专业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模块教学、项目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方法;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积极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在规范实施文化课、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加强实训环节教学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双证制”或“多证制”,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率达到80%以上。
四是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中心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服务与就业指导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为毕业生在本地或异地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便利条件,同时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和教学内容调整提供信息服务。服务中心要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和运作,广泛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和社会就业中介机构交流与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并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到企业跟班学习及实践服务。
五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城市骨干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以城市骨干学校为龙头、六县职业教育中心共同参与的专业教育集团,即以市一职校为龙头的商贸旅游专业集团,以市四职校为龙头的交通运输专业集团,以市六职校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集团,推动六县职业教育中心快速发展。
三、实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是鼓励普通高中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挖掘潜力,打造特色品牌,走特色发展道路,创品牌学校。同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逐步扩大全市1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通过发挥示范高中辐射示范作用,扶持一般普通高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加大对六县县中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大投入,对口帮扶,努力提升六县县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使当地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
二是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方案,力求在毕业生升学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全市初中毕业升学率2009年达到85%以上,2010年达到90%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做到每个县都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国际特别是东盟各国人才教育培养的合作交流,积极开拓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际教育市场,吸纳东盟国家青少年学生到南宁就学,出台东盟国家学生到我市示范性高中就读取得毕业后直升广西的大学的政策并实施。同时吸收国外教育改革和管理先进经验,做大做强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创设优良环境,吸引境外资金到我市合作办学。
四是继续落实“356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培养出30名在全区教育界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其中一部分在国内教育界也有一定影响的教坛明星;500名在我市乃至广西保持学科优势,在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6000名在南宁市中小学校内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有较高学术造诣,成绩显著,起骨干或核心作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成为学科教学骨干。
五是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计划。通过教师全员培训,使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5年内每人至少接受一次高质量的集中培训;通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通过选派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研室教研员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培训者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之能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农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定期提高培训和骨干研修培训,提高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在强化师德教育的同时,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起来,大力促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名师培养及名牌专业、精品课程、示范教学案例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申报多个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应的职业资格,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扎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通过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力争201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及广西“首善之区”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