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从学生感兴趣的化学知识出发,就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过程中,出奇制胜。例如,在讲Na2O2性质的导入语:大家知道发生火灾应拨打火警电话是多少?学生:119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消防队来了以后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用水和泡沫灭火器
教师:泡沫灭火器原理是什么?
学生:是产生的CO2可以灭火
2.运用实验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通过改进,增强实验趣味性,创设探究情景,并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究情趣。例如,在讲Na2O2性质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一:用棉花包裹适量的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胶头滴管向棉花上滴水,棉花燃烧了。
教师:下面的实验我想请一名高大的男生来帮忙完成。
演示实验二:用棉花包裹适量的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请一同学用吸管对着棉花使劲吹气,大家惊奇的发现棉花又燃烧了.、
教师: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情绪高昂,议论纷纷。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像.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例如,在讲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运用多媒体展示NaCl. CO2等晶体模型,并用动画将微粒之间的结合方式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并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取代反应的机理,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4.使用幽默简练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授课中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就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比如,在讲到苯酚和醇的区别是,我这样说苯酚:苯环上挂羟基还想装纯(醇)。学生开始没反应过来,突然意识到了,就开怀大笑。我相信从此以后,他们对苯酚和醇的区别一定很牢固的掌握了。描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时,我就用“鞭长莫及”概括了。讲到金属的分类黑色金属是“铁哥们”(铁铬锰)学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用:“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俱全”概括了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概括周期表的美感,使学生兴趣大增。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习兴趣。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尊重、信任、鼓励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谨记:对于学生要大声表扬小声批评。尽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宣扬其优点,淡化其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总有它闪光的一面,只要教师善于观察 ,总能找到他身上的许多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慢慢你就会发现:他的优点确实越来越多。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学生。
三、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可以多用讲授法、谈话法;精通化学实验的教师,可以多用演示法、实验法;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多用讨论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等。当然,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在发挥讲授特长的同时,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动手做实验;精通实验的教师,在发挥组织学生做实验的特长的同时,也应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因此,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同时,必须具备运用各种普通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的教学常常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讲解相互配合,就会形成学生仅凭个人的新奇感觉去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学生有意识的积极思维,则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讲解,而没有直观演示,学生往往只会死记教师的语言,也难于转化真知。这都反映出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认识的越深刻,则在教学过程中越能自觉坚持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为某堂课或某段教材选用的一套教学方法结合得越合理,越成功,教学过程就越主动活泼,效果越好。但是也应注意,如果在一堂课中把教学方法不恰当的多样化,使学生眼花缭乱,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破坏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在一堂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时,要做到配合和得当,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化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入过程中,出奇制胜。例如,在讲Na2O2性质的导入语:大家知道发生火灾应拨打火警电话是多少?学生:119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消防队来了以后用什么灭火呢?
学生:用水和泡沫灭火器
教师:泡沫灭火器原理是什么?
学生:是产生的CO2可以灭火
2.运用实验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通过改进,增强实验趣味性,创设探究情景,并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究情趣。例如,在讲Na2O2性质的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一:用棉花包裹适量的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用胶头滴管向棉花上滴水,棉花燃烧了。
教师:下面的实验我想请一名高大的男生来帮忙完成。
演示实验二:用棉花包裹适量的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请一同学用吸管对着棉花使劲吹气,大家惊奇的发现棉花又燃烧了.、
教师: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情绪高昂,议论纷纷。
3、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借助录像.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地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例如,在讲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运用多媒体展示NaCl. CO2等晶体模型,并用动画将微粒之间的结合方式搬上屏幕,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并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取代反应的机理,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4.使用幽默简练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授课中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语言,就能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比如,在讲到苯酚和醇的区别是,我这样说苯酚:苯环上挂羟基还想装纯(醇)。学生开始没反应过来,突然意识到了,就开怀大笑。我相信从此以后,他们对苯酚和醇的区别一定很牢固的掌握了。描述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力时,我就用“鞭长莫及”概括了。讲到金属的分类黑色金属是“铁哥们”(铁铬锰)学生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用:“高价氧化低价还,中间价态两俱全”概括了元素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讲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概括周期表的美感,使学生兴趣大增。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学习兴趣。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尊重、信任、鼓励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进入“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谨记:对于学生要大声表扬小声批评。尽量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宣扬其优点,淡化其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总有它闪光的一面,只要教师善于观察 ,总能找到他身上的许多优点,多表扬多鼓励,慢慢你就会发现:他的优点确实越来越多。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学生。
三、教学方法多元互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可以多用讲授法、谈话法;精通化学实验的教师,可以多用演示法、实验法;教学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多用讨论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等。当然,擅长口头表达的教师,在发挥讲授特长的同时,应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动手做实验;精通实验的教师,在发挥组织学生做实验的特长的同时,也应保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因此,一个好的化学教师,在发挥特长、形成风格的同时,必须具备运用各种普通教学方法的基本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的教学常常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如果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讲解相互配合,就会形成学生仅凭个人的新奇感觉去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往往限于盲目性,也不能引起学生有意识的积极思维,则观察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能深入现象的本质,这样,会降低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只有抽象的讲解,而没有直观演示,学生往往只会死记教师的语言,也难于转化真知。这都反映出每种教学方法都各有其一定的功能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和配合,以求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认识的越深刻,则在教学过程中越能自觉坚持和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为某堂课或某段教材选用的一套教学方法结合得越合理,越成功,教学过程就越主动活泼,效果越好。但是也应注意,如果在一堂课中把教学方法不恰当的多样化,使学生眼花缭乱,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破坏学生的逻辑思维。所以,在一堂课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时,要做到配合和得当,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
显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教学方法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
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化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