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目建设背景
神木县是陕西境内典型的资源大县,富藏煤、油、气、盐、石英砂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炭资源为最,辖区内有大小一百余处,煤矿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收紧、能源市场紧缩的影响,全国煤炭市场一片低迷,对我县的煤炭生产与销售也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在能源结构潜伏巨变的今天,势必要求我们提高我县煤炭产销运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打造区域性煤炭产销运公共平台来顶住下行压力以渡过经济难关。然而由于我县煤矿资源分散,传统的煤炭运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最大化、最优化的提高煤炭运销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煤炭运销流程对不容缓。本项目拟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和智能技术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对煤炭产、销、运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降低煤炭企业生产与运输上的成本,增强我县煤炭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煤炭产销运平台。
二、项目建设步骤
本项目采取先论证、后立项、分阶段、分步骤的递进式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按照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标准建设煤炭产销运公共平台,首先在项目论证阶段,与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专家教授等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生产运输中实际需求,了解煤炭产、运、销综合并准确的数据,进行定制开发综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无人值守的煤炭计量管理系统并自动进行数据的上传、保存等,从而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全面掌握各煤种的生产、销售、装车发运、流向等煤炭供需信息;具体指导煤炭运销工作;实现煤炭企业年度销售、月度销售、每日煤款回收等销售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领导及时准确掌握自身产、销、运、情况,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企业逃税漏税现象发生,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与科学指导能力。在项目实施阶段细化项目设计方案,引入第三方项目监理公司,科学制定项目目标、进度、计划、测试等,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先编写《大煤炭运销监控系统总体需求分析》,对项目需求优先级、可行性进行深度调研论证,制定项目开发模型,并进行质量功能匹配,同时根据项目实施中业务流程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从而制定《大煤炭运销监控系统总体规划》,以保证项目的整体效果实现。在项目测试验收阶段,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并制定用户培训计划,分为监控中心管理培训与煤矿站点培训两方面进行,并进行系统升级与个性化功能研讨为后期项目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建设规划
(一)系统平台作用:煤炭运销计量稽查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煤矿的煤炭销售,集成了煤车检测、电子称重、视频监控以及信息管理等功能。在煤矿的整个煤炭销售中,可以实现全过程网络化的管理,调配,监督,测量。有关部门领导可实时检查各类销售资料。该系统可对整个销售过程:开票缴款-称重计量-出门统计,实现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可实时的督察各类销售资料。同属监控管理中心可对各煤矿计量称重过程、现场情况、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以及从主干道过往车辆情况等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与管理,构建一个集中监控管理运营中心,使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整个煤炭计量收费系统运行情况、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管理与掌控。系统界面示意图如下:
(二)系统平台特点:该平台承载煤管站日常的生产任务,为核心的系统。各个检查站可通过与监管中心机房和煤矿的磅房采用光纤联网的传输方式保持视频、音频、验票数据的实时传输。可将验票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和管理人员机器上。中心平台对各种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确认和分析后。可通过应用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查询、报表统计、实时图像远程监控、后台稽查操作和打印功能,实现对全县各个站点煤炭销售的全面监管。可实现煤炭局监控中心对个煤炭计量站的数据信息进行视频监测、煤的品质和重量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和存储,同时能够与现场计量站进行视频、语音对讲。实时监控各煤炭计量站现场及时调度指挥处理现场的突发事件,可对作弊。车辆逃逸等不法行为进行监控管理,可将煤炭运销平台的原始数据和国税,交通部门进行共享,并为下一步税务局在企业建立运销票联网监控和数据比对提供必要准备。在煤炭稽核数据共享方面作到,与税务部门数据服务器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进行票数据关联比对,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偷漏税行为。可实现对运营商的网络和设备进行状态的提取和监控可进行实时流量分析和服务状态的识别。
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能源产品量价齐跌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我县煤炭企业的产运销能力,增加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促使我县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神木煤名牌效应,实现困境突围,从根本上为神木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王军(1967-)男,陕西神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炭运销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刘向锋(1982-)男,陕西户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信息化。
神木县是陕西境内典型的资源大县,富藏煤、油、气、盐、石英砂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炭资源为最,辖区内有大小一百余处,煤矿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500多亿吨,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宏观政策收紧、能源市场紧缩的影响,全国煤炭市场一片低迷,对我县的煤炭生产与销售也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在能源结构潜伏巨变的今天,势必要求我们提高我县煤炭产销运技术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打造区域性煤炭产销运公共平台来顶住下行压力以渡过经济难关。然而由于我县煤矿资源分散,传统的煤炭运销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不能最大化、最优化的提高煤炭运销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煤炭运销流程对不容缓。本项目拟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和智能技术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对煤炭产、销、运为一体的科学管理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加快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从根本上降低煤炭企业生产与运输上的成本,增强我县煤炭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煤炭产销运平台。
二、项目建设步骤
本项目采取先论证、后立项、分阶段、分步骤的递进式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按照现代化、科技化、智能化标准建设煤炭产销运公共平台,首先在项目论证阶段,与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专家教授等进行座谈,了解企业生产运输中实际需求,了解煤炭产、运、销综合并准确的数据,进行定制开发综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无人值守的煤炭计量管理系统并自动进行数据的上传、保存等,从而通过综合应用达到全面掌握各煤种的生产、销售、装车发运、流向等煤炭供需信息;具体指导煤炭运销工作;实现煤炭企业年度销售、月度销售、每日煤款回收等销售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使企业领导及时准确掌握自身产、销、运、情况,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企业逃税漏税现象发生,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与科学指导能力。在项目实施阶段细化项目设计方案,引入第三方项目监理公司,科学制定项目目标、进度、计划、测试等,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先编写《大煤炭运销监控系统总体需求分析》,对项目需求优先级、可行性进行深度调研论证,制定项目开发模型,并进行质量功能匹配,同时根据项目实施中业务流程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从而制定《大煤炭运销监控系统总体规划》,以保证项目的整体效果实现。在项目测试验收阶段,组织专家学者对项目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并制定用户培训计划,分为监控中心管理培训与煤矿站点培训两方面进行,并进行系统升级与个性化功能研讨为后期项目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项目建设规划
(一)系统平台作用:煤炭运销计量稽查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煤矿的煤炭销售,集成了煤车检测、电子称重、视频监控以及信息管理等功能。在煤矿的整个煤炭销售中,可以实现全过程网络化的管理,调配,监督,测量。有关部门领导可实时检查各类销售资料。该系统可对整个销售过程:开票缴款-称重计量-出门统计,实现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可实时的督察各类销售资料。同属监控管理中心可对各煤矿计量称重过程、现场情况、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以及从主干道过往车辆情况等进行远程实时监控与管理,构建一个集中监控管理运营中心,使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对整个煤炭计量收费系统运行情况、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全面管理与掌控。系统界面示意图如下:
(二)系统平台特点:该平台承载煤管站日常的生产任务,为核心的系统。各个检查站可通过与监管中心机房和煤矿的磅房采用光纤联网的传输方式保持视频、音频、验票数据的实时传输。可将验票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和管理人员机器上。中心平台对各种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确认和分析后。可通过应用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查询、报表统计、实时图像远程监控、后台稽查操作和打印功能,实现对全县各个站点煤炭销售的全面监管。可实现煤炭局监控中心对个煤炭计量站的数据信息进行视频监测、煤的品质和重量数据采集、数据汇总和存储,同时能够与现场计量站进行视频、语音对讲。实时监控各煤炭计量站现场及时调度指挥处理现场的突发事件,可对作弊。车辆逃逸等不法行为进行监控管理,可将煤炭运销平台的原始数据和国税,交通部门进行共享,并为下一步税务局在企业建立运销票联网监控和数据比对提供必要准备。在煤炭稽核数据共享方面作到,与税务部门数据服务器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进行票数据关联比对,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偷漏税行为。可实现对运营商的网络和设备进行状态的提取和监控可进行实时流量分析和服务状态的识别。
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能源产品量价齐跌的情况下,希望通过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提高我县煤炭企业的产运销能力,增加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促使我县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神木煤名牌效应,实现困境突围,从根本上为神木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简介:
王军(1967-)男,陕西神木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炭运销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刘向锋(1982-)男,陕西户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