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若得法,语文味香溢满堂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明确后,不少教师误读了其中的要求,致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依仗于语言形式存在的语文课程,不去关注其语言,不去品味其语言,这只能使语文课堂变得空洞和虚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孩子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才能使语文教学有依托的载体。嚼字需得法,才能嚼出其味,才能品出其意。因此,只有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这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咬文嚼字;阅读教学;有效性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遵照着里面的要求,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等,因此语文课堂就马上变得形式多样、活动一个接一个,气氛活跃,语文课也就上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但是热闹之后,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获呢?这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语文,是一门依仗语言形式存在的课程,它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说明文章的意蕴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实实在在的研读“品”出来的,只有在这个“品”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才能品出文章的味道,才使语文教学有依托的载体,使我们的语文变得不再虚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感受到文章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清代袁枚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读书需细嚼,嚼而有味才能有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去咀嚼,并找到有效的咀嚼方法,嚼出文章的味道和意蕴,这样才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高年级阅读教学如何“咬文嚼字”进行探究。
  一、通过换用词语进行比较理解,咬文嚼字
  在精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品析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情感,感受课文的意境,在这些句子里面有许多精妙传神的词语,我们常用解释词语的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老师一般会这样问,而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找到答案,老师会接着问:“你觉得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学生都说好,但是当老师一旦问到为什么用得好的时候,学生就回答不上,似乎这个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样就陷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有效的品析。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一句中的“堵”和“灌”就是一例。
  怎样才让学生体会到“堵”和“灌”字好在哪里呢?教学时,我先问学生“堵”和“灌”可以换为哪些词。学生各抒己见,“堵”字可以换成“塞”“挡”“遮”等字,“灌”字可以换成“吹”“刮”“钻”等字,然后再让学生用这些词和“堵”与“灌”进行比较,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生1:“我觉得还是‘堵’字用得好,因为如果用‘塞’字,感觉房顶的裂缝不是很大,但是用了‘堵’就说明裂缝很大”。生2:“我认为如果‘吹’‘刮’‘钻’的话,表示风不是很大,房顶的裂缝也不是很大,所以‘灌’字用得好,既让人感到风非常猛烈,又体现了房顶的那个裂缝实在太大了。”我接着说:“因此这两个词更能体现小女孩的家境贫寒,读到这里,我们更能感受到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是吗?”“是的。”我水到渠成地说:“是啊,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流传至今,他的作品被翻译到众多国家的原因不正是他对词语的推敲斟酌吗?”此时,真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语悟其神”啊!
  二、通过填补文中空白,咬文嚼字
  好的文学作品,优秀的作者在表达上都会故意留有“空白”,让读者从作品中斟酌文字,发挥想象,从而填补这些“空白”,丰富作品的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就需引导学生去发现作品中的空白,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填补这些空白,进而在这样的字词训练中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读出其弦外之音。
  在教《伯牙绝弦》一文时,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学生都能理解其字面的意思: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但是,究竟伯牙和子期心灵相通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为什么称得上知音呢?就文言文中列出的高山、流水这“所念”“所得”就能让学生理解文字的内涵以及人物的情感了吗?我想是不能的,因此我设计了填补空白这一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句话。
  师:请你按照这个句式:伯牙鼓琴,志在(),鐘子期曰:“善哉,()兮若()。来表现伯牙与子期的默契。
  生1:伯牙鼓琴,志在柳树,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生2: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当学生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词语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些词语让学生进行填补并朗诵的练习:徐徐清风、依依杨柳、淙淙溪水、萋萋芳草、皎皎明月、灼灼霞光、皑皑白雪、绵绵春雨、袅袅炊烟。
  通过这些词语的填补,学生在认知上明白了何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在情感上理解了伯牙和子期是多么难得的知音。只有在这样理解词句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举动。
  我们的小学课文中这样的留白,如何丰富作品的内涵,关键要靠我们教师去积极挖掘,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使阅读教学更加具有语文味。
  三、通过画面想象辅助理解,咬文嚼字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
  阅读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六种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在学生能够做到理解了词句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如果能向学生展示具体的画面,便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其对词语的理解,深化文本内涵。   四、巧用美术画图方式形象理解,咬文嚼字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美术学科是通过视觉艺术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比起文字更加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当学生不理解地方名词及关系时,通过让學生动手画图,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还把空间思维转为平面思维。如在教学《泊船瓜洲》中出现的这一幕:
  在进行《泊船瓜洲》这一古诗课堂教学中,当我以为经过了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们都理解了“京口”“瓜洲”“钟山”这三个地方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时,却不想出现了课堂预设之外的情况。
  生1:老师,钟山只隔数重山,是隔了哪里数重山呢?
  师:对于这位同学的提问,谁能够为他解答?
  生2:钟山只隔瓜洲数重山。
  生3:钟山只隔京口数重山。
  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空间思维还比较差,那该怎么办呢?理解这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关系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通过让学生利用画图的形式帮助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师:看来,大家对于钟山、京口、瓜洲三者之间的位置和关系都还没有了解,不如下面老师和大家利用画图的办法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大家拿出练习本和铅笔,你们在下面画,老师在黑板上画。不会的同学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画。
  首先应该画哪个地方呢?
  生:先画瓜洲,因为作者把船停泊在瓜洲这个地方。
  师:我们知道京口和瓜洲就一江相隔,两地对望,那京口究竟是在瓜州的北面还是南面呢?
  生:老师,根据课文的注释可知,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瓜洲和京口的一江相隔,其实中间就是隔着一条长江,我利用数学课上的用方向坐标画图可以得知,京口就在瓜洲的南面。
  师:看来我们学习课文时真的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理解课文内容和词语。今天我们以画图的形式,既具体又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当时站立在船上的画面,看到作者所看到的,就更能理解与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感受了。
  咬文嚼字是对语言本色的一种形象感知和心灵体悟,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自然生发。有时候可能是一段话,也有可能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如果品出其味,就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文章中字词的含义,分析、品味字词运用的妙处,学生领会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咬文嚼字”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让其成为一种教学的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咬文嚼字的习惯,语感素质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杰,苗育茁.用“咬文嚼字”感受语文之美[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孙永明.试谈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原则———“咬文嚼字”教学艺术谈之一[J].七彩语文,2013.
  [4]陈静.咬文嚼字,品出无限精彩[J].课外语文,2014.
其他文献
近年全社会不断掀起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但冷静下来反思发现,知识性、表演性、碎片性的东西较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本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理念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存在误区。这导致传统文化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没有实现。因此,笔者尝试从课程角度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课程的育人价值,凸显传统文化的本质。下文主要从课程四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角度来介绍《孔子的“
我叫巧克力,是一只天真可爱、活泼善良的泰迪狗。本来,我在老主人家生活得很好,可是,他们还是把我送到了新主人家。下面是我在新主人家住的前3天的实况记录。  第1天:朋友多多  晚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新主人不让我出去。正好,我也不想出去,先参观参观新家。  我正悠闲自在地走着,一只黄狗蹦蹦跳跳地冲出来,吓坏我了!他好像也有些不高兴:“你是谁,怎么会在我家?不會是偷偷跑进来的吧!”说完,他趾高气扬地白
【摘 要】 童诗是诗歌王国里的一朵奇葩。童心与创意,缔造了童诗的生命,塑造了童诗的灵魂。在童诗的读写教学中,如何让童心之性灵和创意之魅力润泽孩子们稚嫩的生命?通过童诗的诵读唤醒童心,玩味童趣,拾掇童言,从而“放飞想象”,引导“心物相融”,借助“童言妙手”写下诗化的童年,这是童诗读写教学的关键。童诗是创新的胚芽,只要我们以“一心一意”(即童心和创意)扶植这些创新的种子,奇葩满园,芬芳四溢的美好就一定
摘 要:移动学习正逐步成为网络学习的主流,借鉴或利用付费App课程资源促进远程学习者有效开展移动学习越发显得迫切。文章以H大学网络教育在读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学习者付费App课程购买行为与需求以及提升移动学习绩效的策略研究。研究显示,学习者具备了移动学习基础条件,且多数有了App付费课程的学习体验。他们偏爱于考试培训、职业发展、学业提升相关内容的移动课程。对于付费App课程的购买次数、课程需求形式
随着一阵浓郁的香气从厨房里飘出来,我和妈妈制作的第一份雪花酥大功告成了!看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雪花酥,回想之前制作的过程,真是太美妙了!  一早,我和妈妈就开始准备材料,有奶粉、黃油、坚果,还有草莓干和棉花糖。完成了准备工作,我们正式开始制作雪花酥。我们把黄油和棉花糖放进锅里搅啊搅,最后变成了乳白色的糖浆。接着,我往里面撒了很多红色的草莓干和白色的坚果,继续搅拌。然后,妈妈把搅拌好的食材从锅里拿出来
孩子,是父母的无价之宝。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的脉搏就注定为孩子跳动,孩子的一颦一笑、一哭一啼都将牵动父母的末梢神经。  “哇——”一声娇嫩的啼哭宣告了妞妞的降临,这个小天使融化了她父母的心。“我整天坐在摇篮旁,怔怔地看着你,百看不厌。你总是那样恬静,出奇地恬静,小脸蛋闪着洁净的光辉!……你是爸爸最得意的作品,我读你读得入迷。”妞妞的出生给她的父亲——周国平带来了多少幸福啊!我仿佛看到了
有人爱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有人爱菊花,因为它傲立风霜,还有人喜欢雍容的牡丹、婀娜的海棠或者浪漫的玫瑰,而我独独喜欢上毫不起眼的含羞草。  廟会的那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了逛庙会一角的苗木专区,在那么多的姹紫嫣红中,我一眼就看到了它——小小的花盆,小小的草,一切看起来那么和谐、自然,那是一株含羞草!这株含羞草真是精致得可爱,翠绿小巧的叶儿,娉婷的身姿,显得很娴静,却毫无半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