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境遇与应对策略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加之多元化文化、竞技体育等因素的影响,新一代年轻人并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来了解、学习民族傳统体育运动,导致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鉴于此,本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境遇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并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改良创新、市场运作、学校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境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1-0134-0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对其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对完善我国文化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1]。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还需要自我造血、自我发展,才能突破当前的发展壁垒,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境遇
  (一)群体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民族认同危机出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来自民间,尤其是古老的体育运动,只有在民间才能看到踪影,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不断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年轻人流向了城市,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传承人断层的困境。加之农村生产力低下,而进行传统体育运动传承不会增加收益,所以一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者不得不另谋生路。青少年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应主动积极地投入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链条中。但是在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部分青少年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并不重要,甚至很多人还对其进行利益衡量,比如高考不加分、和学校升学考试关联度差等,这些都导致青少年不愿意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上花时间。此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部分人应担任起传承责任,但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浪潮中,以往意志坚定的家族人员也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连家族成员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动摇,对于一些不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而言,更不可能主动承担传承任务[2]。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受到现代化文化冲击
  哲学中提到,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传统的体育运动具有年代感,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年代,那时候没有车水马龙,没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只有传统的体育运动,比如牧民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是赛马,草原就是比赛场地,通过牧民的组织,就能快速地开展赛马活动。但是现在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较多,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人手机不离手,因此很难抽出时间来参与其他活动。很多传统体育运动都是约定成俗的举办形式、举办规则,需要几个部落、几个村落或者几个族群才能保证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比如“八人秋”是苗族嫁娶体育运动,需要多个村落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由于村落中出现了群体结构断层困境以及受现代化观念的冲击的影响,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嫁娶方式,严重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一些地区虽然意识到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现代化建筑、设备的过多融入以及人们参与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高脚马运动、赛马运动、抛绣球运动放在现代化的场景中进行,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的文化韵味荡然无存,也失去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三)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挑战
  西方体育运动多为竞技性体育运动,被纳入国家监管体系,有完善的组织、传播机制,而且由于投入市场运行机制中,所以发展得如火如荼,很多体育运动除了具有竞技性质,娱乐性还很强,比如橄榄球运动、游泳运动等,因此西方体育运动在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容易被接受,还被纳入教学课程中[3]。然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一些不为人熟知的体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和西方体育文化相比,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缺乏强势的吸引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没有健全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也没有形成学校、社会、市场等多方面的推广机制,导致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动力不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很多体育运动颇具文化色彩,但规则制定不严谨,缺乏健全的传播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法传播到海外,形成和西方体育一样的发展势头。
  (四)重视竞技体育发展,缺乏对传统民族体育保护
  近年来,中国在奥运会体育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和我国重视竞技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我国体育构成来看,有学校体育、社会传统体育、竞技体育,在这个结构体系中,社会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体育课时短,教学内容少,甚至因为文化课学习紧张,取消体育课程。虽然之后出现了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学理念,但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弱势地位并没从本质上转变。社会传统体育一般为大众休闲、娱乐体育,虽然国家对全民运动加强重视,对大众体育投入力度增加,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引导和监管,发展也不甚理想。而对于竞技体育运动,我国制定了健全的发展对策,并投入了政策、资金等多项支持,尤其是对于运动员的奖励,多为多元化的物质奖励,奖励力度很大,这种激励政策使体育界人士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竞技体育发展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作为社会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政策,由于缺乏发展动力支持,出现了政策和执行无法并行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对策略
  (一)尊重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项目改良创新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断层现象,这种断层现象一方面受社会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和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限制性有关。社会发展势不可挡,是历史发展之必然,因此很难改变,但是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在保留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当前人们生活状态、体育需求紧密相连,以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鉴于此,人们首先应转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看到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闪光点,让我国沉淀的民族体育文化熠熠生辉;同时也应客观地看待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现和时代不符之处,对其进行改良、创新,使之成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体育运动,以此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将民族传统体育投入市场运作中
  时代发展是必然的,是势不可挡的,民族傳统体育发展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暗自神伤,应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给乡村带来的改观,有正向的一面,即当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也享受到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这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消极的一面,人们精神文明建设处于滞后的发展状态,无法将固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果仅仅依靠国家“造血”,依靠外部输入支持来维持发展,是缺乏发展动力的,也是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要依赖于自身发展,依赖于内部造血,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比如武术运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可以和西方国家体育运动一样,和学校、旅游、商业活动等融合在一起,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链条,在经济效益的带动下来推动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在学校中引入传统体育
  民族体育文化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传承断层现象,寻找继承人、发展传统体育运动继承群体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发扬光大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教书育人、输入知识的机构,学校应发挥其教育、引导价值,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融入学校课程中,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一方面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学习、掌握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促进我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在学习的同时,学生也能耳濡目染,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形成心理上的高度认同[4]。如此,学生在面对西方体育文化强势入侵的时候,也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地追捧。
  三、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但是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境遇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着传承年龄结构断层,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感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制遭到破坏;西方体育文化带来严峻的挑战等问题。鉴于此,应在保留文化内涵基础上,创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中,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并将其引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以此激发民族传统体育内部发展动力,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5]。
  参考文献:
  [1] 张华.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分析[J]. 今古文创,2021(07):121-122.
  [2] 陈益波.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路径优化建议[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3):7-8.
  [3] 谢松林,陈捷. 城镇化转型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8):97-98.
  [4] 王东敏. 从体育教育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尴尬的境遇与发展的新策略[J]. 运动,2011(07):1-2+88.
  [5] 王晓芳,刘江宏,辜山.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的本质与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19(01):39-42+70.
  (荐稿人:熊前莉,上海体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最终成形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认知框架,有效抵御错误、落后思想对大学生所
摘 要:心理需求是影响个体行为变化的关键因素,改善阅读是阅读推广服务的重要命题,心理学视角下的阅读研究能够有效地回答用户阅读行为产生和变化的深层逻辑。本文将心理需求与阅读推广相结合,使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描述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关键心理需求:图式、审美与参与,三者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回答了阅读推广有效性的问题;同时提出满足心理需求是提升阅读推广服务深度的重要手段,分析高校读者的阅读心理与
摘 要: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普及,目前高职学校中经验式的数学课程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生的需要,因此本文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和网络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贯彻新时期社会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要求,为社会培养全面发生的高职数学人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高职;数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
本研究针对“气象信息系统保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围绕大气探测(装备保障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气象行业基层气象台站业务需求,分析了学校“气象信息系统保障”课
本研究以实践取向为理念依据、以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情感诉求为研究价值,以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引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环境要求,探索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模式,从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方面探究该体系的建立方法。
摘 要:医学院校以“金课”建设为契机,将医疗保险学打造成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推动“新医科”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本文探索夯实医疗保险学“金课”建设的支撑元素、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辅以案例深入研究线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师生协作互动是“教”与“学”的契合点,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可为医学院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
摘 要: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环节的丰富性和密度上实现全面提升。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专业学习拓展实践教学空间的合理路径。本文针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双创教育的改革融合进行分析,意在找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与旅游管理专业融合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目标,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对优化专业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研究分析可知,创新创业
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利用隶属管理的革命类纪念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为例,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供了在馆校合一视野下,如何针对大学生打造党史教育阵地,创新党史教育形式和注重党史教育实效性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理工科课程思政即将价值引领融入理工科课程体系中。然而理工科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状一直存在。基于该问题,文章选取上海某高校375名理工学生开展调研,并结合师生访谈,从理工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提升教师内在动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关注教学内容,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考评等举措,有效推动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高校承担着培养本土人才、促进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作用巨大。为提高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A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围绕顶层设计、教师的能力素养、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具体环节,开展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将专业课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有机统一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