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学科,小学语文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将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说话等语用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民族情感。那么,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和渗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汉字是唯一从古代发展演变至今没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轨迹,因而了解汉字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管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让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其服务于对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王字旁的字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来进行教学。玉,是象形字,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在甲骨文中,它的书写像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石子。在小篆写作“王”,后来,隶书、楷书为了区别,才在“王”字旁边加上一点而成“玉”。由此,“玉”作为偏旁时写成“王”字,其他情况都写成“玉”字。像“琼、璐、琳、瑜、璇、琪、璞、瑾”等都具有“美玉”之意。再如,教学贝字旁的字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进行教学,如“财、贵、贴、赎、赁、贮、贿、赃、货、赔、质、赈”等字的意思都与货币相关。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1.在古诗词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虽然历经千年,却依旧广为传颂。“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都在诗词中得到了彰显,无论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歌颂,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个人处世原则的独白,抑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忧国情怀……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文学经典中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光辉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经典巨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推荐经典名著,如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学习《三字经》,品读《论语》,涵泳《离骚》……让学生通过对古典名著的阅读,牢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先贤教诲,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之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学经典的推荐阅读,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无疑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比如,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端午节的由来、纪念活动、习俗等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关于爱国诗人屈原及《离骚》资料;调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打糍粑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寒暑假开展当地“乡风民俗及文化生活”的调研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民俗、民谚、民风、民歌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体验了过程,陶冶了情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创新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贵元编著.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说话等语用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民族情感。那么,如何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和渗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汉字是唯一从古代发展演变至今没间断过的文字,汉字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历史的轨迹,因而了解汉字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管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汉字就是认识民族文化,让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其服务于对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王字旁的字时,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玉文化来进行教学。玉,是象形字,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在甲骨文中,它的书写像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石子。在小篆写作“王”,后来,隶书、楷书为了区别,才在“王”字旁边加上一点而成“玉”。由此,“玉”作为偏旁时写成“王”字,其他情况都写成“玉”字。像“琼、璐、琳、瑜、璇、琪、璞、瑾”等都具有“美玉”之意。再如,教学贝字旁的字可以联系中国古代的货币文化进行教学,如“财、贵、贴、赎、赁、贮、贿、赃、货、赔、质、赈”等字的意思都与货币相关。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1.在古诗词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虽然历经千年,却依旧广为传颂。“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些都在诗词中得到了彰显,无论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歌颂,还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个人处世原则的独白,抑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忧国情怀……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文学经典中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光辉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经典巨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推荐经典名著,如阅读中国“四大名著”,学习《三字经》,品读《论语》,涵泳《离骚》……让学生通过对古典名著的阅读,牢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先贤教诲,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之法……对于优秀传统文学经典的推荐阅读,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无疑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来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比如,在端午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端午节的由来、纪念活动、习俗等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搜集关于爱国诗人屈原及《离骚》资料;调查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打糍粑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寒暑假开展当地“乡风民俗及文化生活”的调研学习活动,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民俗、民谚、民风、民歌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体验了过程,陶冶了情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创新教学方法,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得以不断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贵元编著.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