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高原 精神的宝藏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yage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赞叹门德尔松的音乐时曾说:“那不是高峰,那是高原。”在中国大陆摄影艺术界,拍出代表性作品以触及艺术高峰的摄影家为数不少,但是,真正群峰并立而成“艺术高原”者,则屈指可数。著名肖像摄影艺术家魏德运先生显然属于后者。
  初探
  幽妙幻霍的艺术之门
  魏德运1957年生于中华文明古都西安。他自幼聪颖活泼,雅好文体,热情似火,嫉恶如仇。14岁那年,善良贤淑的母亲不幸病逝,却找不到一幅像样的遗像,只能从早年家庭合影中翻拍。刻骨铭心的痛楚让他暗自发愿:学好当时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摄影技术,让身边人都有自己的好照片。他小小年纪自学光圈、速度、曝光等摄影入门知识,四处央求借来一架最便宜的“华山”牌相机,用平日省下的零花钱买胶卷、相纸,为玩伴、同学拍照,还自造了一部“晒相机”。1976年,魏德运服役新疆大漠,以摄影闻名军营。1980年退役,他放弃了很多人向往的警察职业,来到位于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从事外事和教务管理工作。
  在这所学风淳厚、名宿云集的校园里,魏德运竭力吮吸文化知识与艺术修养。他潜心研习西方摄影与视觉绘画艺术,伦勃朗创造的油画布光法,安格尔的新古典主义创作,罗丹“一切都融化为思想和灵魂”的主题雕塑,都让他如醉如痴。身边众多学养深厚的博雅学者,更让他高山仰止,眼界大开。如卫俊秀先生,一代书法大师,也是傅山研究专家。他为人忠直,性情豁达,尤擅行草、大草。卫先生以傅山名言“作字先作人”赠与“德运老弟”,并欣然题词勖勉魏德运:“艺术即上帝,其幽妙幻霍不可思议处,要非慧眼人,莫能悟得出。”如辛介夫先生,早年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博闻强识,精于音韵、文字、训诂之学,也是著名易学大家。他慷慨施教,向魏德运传授了太极八卦秘法。在同名士学者的相与往还中,魏德运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典艺术的精髓,摄影技艺随之长足提高。
  “美才今见魏德运”
  1990年夏,魏德运到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霍松林先生的书房聊天,一进门就被书桌上于右任先生题赠的黑白肖像所吸引。肖像中银髯矍烁的于老先生,有当代草圣之雅号,祖籍陕西三原,一直是魏德运所敬仰的乡贤前辈。那么,于、霍二人又是如何知交的呢?原来,其中蕴含着一段延续半个世纪、横跨海峡两岸的伯乐情、师徒缘。
  霍松林先生少时家境贫寒,金榜高中后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尤以擅诗能文、才华出众闻名。诗人陈颂洛曾作《金陵杂咏》赞曰:“西球何必逊东琳,太学诸生孰善文?二十解为韩杜体,美才今见霍松林。”经人推荐,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慨然允诺资助学费。随后的两年霍松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监察院拜谒请教,谈话结束时于老都会写一张条子。吩咐他到财务室从自己薪水中领钱。后来,于老又请霍松林来监察院做随员。
  此后两岸阻隔,于老与留在大陆的霍松林失去了联系,但仍时时心相系之。1959年4月11日于老八十大寿,又问起“那个霍松林有无消息?他可是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啊!”他特意从台湾摄影名家为自己大寿拍摄的照片中冲洗出一幅,题赠“松林老弟”,托部属代转。直至1990年初,霍松林的同乡好友冯国磷终于从台湾寄来于髯翁的肖像和墨宝,并在信中说:“于老在世时,每年都有好几次问到你”。
  凝视着于老的肖像,沉浸于追忆中的霍松林哽咽难言,一旁的魏德运深受感染。精心装裱、微微发黄的于右任肖像,方面宽额,目光蔼然,寿眉银髯,若神仙中人。魏德运不禁惊叹,这幅肖像仿似穿越了历史时空和风雨,传递着两代文化巨匠间的殷殷情意,也昭示着激励后学的风范和能量,这正是肖像摄影艺术的极致魅力!
  如果说于老的肖像让魏德运获得了艺术上的顿悟,霍松林先生的点拨则为他开启了一条事业求索的长路。在那个夏日的下午,霍先生引述于老的教导对魏德运说:“出身清贫,洞察闾阎疾苦,往往能立大志,成大业……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独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仔细端详魏德运送来的肖像作品说:“你应该到更大的天地里去施展才华了!”霍先生还当即泼墨题赠:“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那一刻,霍先生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唯“美才今见霍松林”的佳话主角换成了沉醉光影艺术的魏德运,霍先生则犹似惜才爱才的于老。半个世纪前的那段伯乐情由此续存,让魏德运与于右任先生之间也仿佛有了冥冥中的情感联系与文化传承。也正是在那一刻,魏德运暗暗立志,要从事为“大文化人”写心传神的东方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创作。
  为大文化人写魂
  1996年,魏德运来到北京。随后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专职从事肖像摄影艺术创作、中国书画创作与视觉艺术教学科研活动。
  1997年秋的一天,北京大学校园金黄尽染。魏德运去拜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季老闲坐于书桌前,顽皮的波斯猫毛毛突然从他身后书架窜到了肩上。遭此“突袭”的季老,没有一丝惊慌,依然一副安然怡和的神情。魏德运抓起相机,拍下了这张后来享誉大陆的《季老和猫》。照片冲印出来,季老非常喜欢,撰文介绍:“这是摄影家魏德运先生无意中拍摄的一幅杰作。只在我的书房里摆了几天,凡是看到的人无不同声赞叹,高度颂扬……魏德运先生是一个真正的摄影家”。金克木先生称赞这是“一瞬千古”的杰作,真正体现了“天人合一”精神。张岱年先生也认为,绘画的最高境界是气韵生动,“魏德运的摄影能做到传神了”。
  “录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这是魏德运的艺术创作原则。他认为,镜头捕捉的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情感和思想。他特别注意与拍摄对象的沟通,甚至认为闪光灯会影响这种沟通,坚持利用现场自然光。
  阎景翰先生(笔名侯雁北)出身于以道德文章著称的陕西“礼泉阎家”,教学之外,更擅文学创作。面对动荡和苦难,他钻研金石篆刻、根雕修饰自遣。阎先生自称“一辈子不上相、一辈子不喜欢照相”,看到魏德运所拍样片,冲口而出:“我平生没有照过这样好的照片!”他在《迟来的肖像》一文中写道:“我知道我这种神态,多年来只在夜阑更深的时候,只在想起一桩桩往事的时候,只在想哭、想笑、心潮澎湃、思接干载的时候,才偶然出现。我的这种神态,只有我才能心领神会。”   2004年8月,魏德运应邀出席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耶鲁大学理查德·莱温校长演讲完毕,回到座位,魏德运悄然举起相机。不久,教育部官员访美,这幅肖像作为国礼送到耶鲁大学。校方举行了隆重仪式,缎面揭开,只见莱温校长西装俨然,鬓发梳整,额头宽阔,微微颔首,目光纯净、眼神穿过圆形镜片注视着下方,表情平和肃穆,流露出无比的自信。人们看到“在古典思想者轮廓下浮现出的是一张现代思想者的英俊面容”。站在一旁的莱温夫人霎时间不禁泪眼婆娑。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孙康宜教授赞叹道:“在魏德运的镜头之下,这位现代教育家肖像在深层品质中具有的‘火的冷意’和‘水的渴意’被描摹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魏德运的摄影作品往往都充满着康德式二律背反的诗学张力,极富阐释的弹性空间,蕴含着摄人心魄的图像力量。”
  精神肖像的先行者
  魏德运开创性地提出了东方精神肖像摄影理论,倡导视觉美学教育。拥有高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魏德运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相由心生”概念,其实有着相当科学的一面。肖像摄影记录的是瞬间形象,它折射过去,引领未来。真正的肖像摄影大师目光如炬,往往抓住拍摄对象身上灵光一现的“美好”,开掘放大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肖像摄影就不是镜像记录,而是精神气质的再创造,具有“去伪存真”、“扶正祛邪”的神奇力量。
  魏德运是一位艺术至上、执著追求的肖像摄影艺术家,也是一位热诚宽厚、慈忍质朴的西北汉子。他有深厚的中华情,《圣世中华》之外,曾宪梓、田家炳、威斯霸王等港澳台及海外华人领袖都成为他拍摄创作对象。2011年3月,台湾著名国画家刘国松先生创作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魏德运应邀为刘老拍摄肖像。他发挥抓拍绝技,利用会议间隙几分钟就完成了创作。当晚刘老八十华诞,高朋雅集,见到自己的肖像作品,他激动得抱着魏德运说:“你真是拍出我的神了!”
  30多年来,他孜孜以搏,致力于为大文化人造像写魂的宏大工程——季羡林、邓广铭、张岱年、金克木、钟敬文、张中行、周汝昌、卫俊秀、霍松林、文怀沙、周一良、周绍良、启功、张仃、吴冠中、靳尚谊、刘文西、刘国松、李德伦、戴爱莲、贺敬之、周巍峙、王昆、叶朗、阎景翰(侯雁北)、费孝通等文化名人;马洪、胡绩伟、郑必坚、龚育之、邢贲思、金冲及、邵华泽、范敬宜、刘冰、秦川、王若林、杨伟光、吴文俊、吴敬琏、王梦奎、艾丰、朱光亚、李政道、陈佳洱、许智宏、顾秉林、张瑞敏、柳传志、鲁冠球等政经、科技、教育界名人;曾宪梓、田家炳等港澳知名人士;本焕大师、一诚大师、图布丹格西喇嘛、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等高僧大德,还有习近平、乔石、李瑞环、王岐山、刘延东、唐家璇、洪学智等国家政要;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艾莉森,F·理查德、理查德·莱温、亨利·保尔森等国际友人……这份囊括海内外上千大家名流的沉甸甸的创作名录,足以令人震撼。
  170多年前诞生于西方的摄影技术,开创了人类艺术创作与历史记录的新纪元。在中国,也涌现了张印泉、魏南昌、郎静山、吴印咸、陈复礼、简庆福、徐肖冰、侯波等摄影艺术大师。如今,魏德运的东方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创作,让海内外华人心神往之。
其他文献
陪同习近平出访的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首次亮相也成为了世界媒体舞台的热点。《中国新任第一夫人的魅力攻势》、《一个政治明星的诞生: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等显著标题成为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头条。  “面带微笑,身着简单大气的黑色呢大衣,拎着看不出标牌的优雅皮包,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NBC这样描述彭丽媛的首秀。美国《华尔街日报》则称,当彭丽媛在莫斯科机场步出机舱之时,中国的社交网站为之疯狂。
期刊
国礼沈绣
期刊
莫斯科时间3月22日晚,一份来自中国南通的国礼由习近平主席亲手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当红布拉开的瞬间,这幅来自南通四位刺绣艺术大师之手的肖像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让普京惊叹不已,惊喜之余笑着从西服中掏出领带说:“画像上的红领带就是这条!”  国礼青睐南通沈绣 再次花落沈寿艺术馆  24日中午,沈寿艺术馆接到随同习主席访俄的外交部官员打来的国际长途,电话中特别向南通及国礼的全体创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刊
摘要:农产品质量特征的隐蔽性、种养空间的区域性以及我国“涉农”主体的分散性,使得探讨如何将星罗棋布的农产品品牌进行有效整合和集聚成为必要。本文基于浙江省农产品品牌集聚存在的六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农产品集群品牌路径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区域性农产品集群品牌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和农村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集聚;集群品牌;建设路径  一、引言  农产品品牌集聚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
期刊
一觉醒来,拉开窗帘,北京初春正漫天洒舞。一冬无雪,竟在春后来临,端的叫人惊喜。站在高楼上看雪,雪在平面的楼顶上俨如一幅方正的玉版宣平铺在那里,不由令人起书画之心,在这上面写上几个乌金般璀璨的盘礴大字或画上一枝红梅、几笔绿蕉,那是何等美事?然而雪上书画,终难长久,日出雪消,不消多久,便会狼藉一片,尔后更会烟消云散,事如春梦无留痕。  因此,我益加珍爱那些留在玉雪似的素瓷上的书画来。比玉更清莹,较雪犹
期刊
莫斯科时间3月22日晚,克里姆林宫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氛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前,两国元首互换国礼。随着红布拉开,习主席所赠国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出现在眼前。  “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俄总统普京端详着眼前的这幅作品,赞不绝口。他甚至解开西服,拿出自己的领带,笑着说,“正是我的这条领带。”  人歇绷子不能停,苏俄歌曲经常回荡绣房  2012年底,南通沈寿艺术馆馆长
期刊
尤无曲(1910——2006年)名其侃,字无曲,号陶风、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以字行。斋号有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尤无曲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五岁习画,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专。1930年加入蜜蜂画社。1941年冬在京举办个展,一举成名。1952年回故里。1956年山水画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197g年起,三上黄山,衰年变法,形成泼写结合的新画法,创“笔墨水融”说,将中国画用水的理论和实践发
期刊
尽管控制着中国近八成民营医院,莆田系老板们却在多年里刻意保持隐身状态。如今,他们正在努力摆脱“莆田游医”的恶名,并试图借着医改的政策春风浮出水面。  2014年春天,翁国亮一行人从莆田市长、福建省长一直见到了国务院副总理。  背负“莆田游医”的不良声誉三十多年来,他们终于当了一回政府的座上宾。  国家卫计委主管的《健康报》记载了这次座谈:“当了解到在全国各地从事医疗产业的莆田人达到6万多、举办的民
期刊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导演李安说,“我就像一个让中国感到骄傲的儿子”。  毫无疑问,中国人看起来喜欢李安。他执导的影片——包括《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冰风暴》(The Ice Storm)和《饮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为他赢得了全球赞誉,他执导的影片曾赢得八项奥斯卡奖。李安执导的影片《色·戒》(Lust,Caution)曾
期刊
艺术木雕的领军人物、造型艺术家徐善根在石雕木雕领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风格,开创了艺术造型新时代。  造型艺术家是徐善根可以接受的头衔,他不愿别人称他为“艺术大师”。作为造型艺术家,徐善根的创作,主要在石雕木雕领域,这方面的艺术家,世人常称之为雕塑家与雕刻家,但雕塑家与雕刻家又不能准确地定位石雕木雕艺术家,因为现在的雕塑家,主要是指专以塑造为主要创作手法的艺术家,其传统来自对古希腊罗马时代,对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