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主要依赖于电教媒体的运用。正确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内化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只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运用,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辅助;学科教学规律;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优势是: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其突出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置身于"立体教学空间",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从而活跃课堂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呢?结合本人几年实践体会,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声形并茂
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声形并茂,学生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菩萨蛮·大柏地》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我便在课文录音时配上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冲杀声,再结合教学录像,使学生既看到了硝烟弥漫、火光四起的激烈战斗场面,更看到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光辉形象。声、像的有机结合,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二、图文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作为电教媒体,恰好能为抽象教材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画面是有形的字,字是无形的画面,只有通过投影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情,促使他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引导他们多方面的联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三、动静搭配
根据信息论观点:屏幕图像,特别是彩色图像携带大量信息,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来看,动画最强、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适当选择色调、合理地组织画面及画面频数,不但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还可以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再通过感官刺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小学语文中有许多课文本身就有动静结合,优美协调的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再现其景,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四、情景交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电教媒体,就能使审美对象从内容到本质都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这时,就产生了动之以情的情感美,使学生不仅被审美的对象所吸引,引起联想和想象,而且同审美对象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交流,好像自己也是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者成为审美客体中的一部分了。
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确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但不能处理好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只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运用,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一、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构造新型教学模式,反对“换汤不换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闻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电教辅助教学,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电教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在电教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着的传统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二、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教学实际效果,反对“杀鸡用牛刀”。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非要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际效果。有些教师一味花时间制作课件,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一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殊不知,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无疑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电教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也是要反对的。
三、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学科教学规律,反对“蜻蜓点水”。
众所周知,各学科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了电教辅助教学的现代手段,还要不要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呢?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所说读学的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由“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顺序,体现了学生以读为主的主动读书,由不懂到懂,到美读品味,熟读成诵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由“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熟读成诵”州顺序,体现了学生主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入情品味,熟读成诵的过程。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使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由此许多教师感慨,这种语文课只注重课件的多种信息的融合己越来越不象语文课。这种不注重学科规律,"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也应当反对。
总之,电教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电教媒体;语文教学;辅助;学科教学规律;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优势是: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其突出功能表现为动态模拟展示、资料查询、模拟操作、协作交流、反馈练习、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等。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置身于"立体教学空间",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从而活跃课堂教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呢?结合本人几年实践体会,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声形并茂
通过不同的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声形并茂,学生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菩萨蛮·大柏地》一课时,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我便在课文录音时配上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冲杀声,再结合教学录像,使学生既看到了硝烟弥漫、火光四起的激烈战斗场面,更看到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光辉形象。声、像的有机结合,激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二、图文结合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作为电教媒体,恰好能为抽象教材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画面是有形的字,字是无形的画面,只有通过投影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情,促使他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引导他们多方面的联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三、动静搭配
根据信息论观点:屏幕图像,特别是彩色图像携带大量信息,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来看,动画最强、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适当选择色调、合理地组织画面及画面频数,不但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还可以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再通过感官刺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小学语文中有许多课文本身就有动静结合,优美协调的特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再现其景,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
四、情景交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电教媒体,就能使审美对象从内容到本质都深深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和共鸣。这时,就产生了动之以情的情感美,使学生不仅被审美的对象所吸引,引起联想和想象,而且同审美对象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交流,好像自己也是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者成为审美客体中的一部分了。
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确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但不能处理好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只一味追求电教媒体的运用,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一、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构造新型教学模式,反对“换汤不换药”。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闻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了电教辅助教学,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电教媒体的应用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不再是教师讲授演示的工具。这种在电教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着的传统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二、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教学实际效果,反对“杀鸡用牛刀”。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件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非要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取得教学实际效果。有些教师一味花时间制作课件,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一备课,他们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殊不知,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无疑教学实际效果得不到保障。有些教师片面追求电教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的做法,也是要反对的。
三、运用电教辅助教学,要注意学科教学规律,反对“蜻蜓点水”。
众所周知,各学科教学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了电教辅助教学的现代手段,还要不要花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呢?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所说读学的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学生由“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顺序,体现了学生以读为主的主动读书,由不懂到懂,到美读品味,熟读成诵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由“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熟读成诵”州顺序,体现了学生主动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入情品味,熟读成诵的过程。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激发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使课堂上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由此许多教师感慨,这种语文课只注重课件的多种信息的融合己越来越不象语文课。这种不注重学科规律,"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也应当反对。
总之,电教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