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向文字表达能力转换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表达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等各个方面尚在初级阶段,这就造成了历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令师生双方都抓狂的局面。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作文教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灵活性且忌讳形式化的教学。只有在前进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理论指导,才能做好小学作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能力提升的意义
1.鍛炼思维能力的需要
从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来看,写作前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构思十分重要,而构思文章框架的过程,就是对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这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从表面上看,语文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語文水平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而实际上,这只是对语文学习浅层次的要求。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确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将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到个人的思维模式中去,则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写作的文章构思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有了一个完整的构思,才能保证写作的流畅性。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思维才会变得更加丰富活跃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篇作文的写作水平最直观的评判方法是从学生的文字能力和整体文章架构方面去判断,但要把文章的思路和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在转化成文字之前,应先将其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是对文字的一种初步组织,虽然它的形成顺序在写作之前,但它与写作的环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没有丰富的语言词汇和整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因为具体文章的参考资源和参考范围是比语言表达更加丰富而多元的。
3.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标志和途径
写作不同于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个完成过程,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到文章的写作,都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处于语文学习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对他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知识变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和促进。写作的考核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字驾驭能力、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高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文章的句式结构和错别字出现的频率上可以体现出来;文字驾驭能力,从文章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可以体现出来;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高度,从文章的立意角度可以体现出来。所以说,通过写作可以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1.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作文其实还不能称之为写作,而是习作和写话。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现写话技能的提升,往往会受到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局限。因此,可以先通过增大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与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水平相匹配的课外读物,在文章结构的建立和语言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上,都与小学生相适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单一和枯燥特点的能力提升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从中借鉴和学习到一些好的写话思路,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文章类型的丰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更好的写话方法。新课标实施后,课外阅读文章的比例增大,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还有一些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读书目中就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小红帽》等书目。以《小红帽》这本课外读物为例,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小红帽的电影或是学习小红帽的歌曲,使学生对书籍的内容梗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学生对这一类书籍和文字产生兴趣之后,再向他们介绍它的出处《格林童话》,以此引起学生对系列读物的兴趣,实现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2.培养观察的敏锐性,积累素材资源
在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值得教师借鉴和利用,那就是小学生对变化的生活环境和奇妙的自然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在素材搜集环节,如果作文题目是诸如我喜欢的植物或动物之类的,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先观察该事物,如果学生兴趣浓厚,还可以建议他们养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便于从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观察植物。当善于观察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写话时他们就会较为容易地抓住描写的细节和重点,也有利于他们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3.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片段习作训练的效果
微课教学的特点是浓缩性强、精彩程度高、信息技术含量大,应在习作课堂上广泛运用。在习作教学中,通过精彩片段的描写来提升习作能力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先截取一段精彩的片段描写,然后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例如《秋天的图画》的作文,教师可以准备充足的秋景图片,借助多媒体传输至微课教学载体中,通过直观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秋景的印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习作思路。
4.结合生活实际,优化习作教学
在小学阶段,许多作文题目的设置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题目中就有一个命题作文《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在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过他们帮助和关心,而且能对他们伸出援手的一定是他们的亲人或身边最熟悉的人。在以这个题目为例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转换角度,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感谢的人,或是从长辈、师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习作方向。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生活中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和成绩,再通过反向思维思考取得成绩是依靠谁的帮助,这样一来就把重点引到“感谢”这一话题上来。越是贴近生活的习作题目,越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文章习作的文字表达上也就更加富有情感,而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总结经验,运用更丰富、更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开拓性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只有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索,才能找到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和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温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优化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
[2]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李玉炜.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一、作文能力提升的意义
1.鍛炼思维能力的需要
从语文作文的写作过程来看,写作前期对文章结构的整体构思十分重要,而构思文章框架的过程,就是对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过程。这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在于,从表面上看,语文学习是一种对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語文水平必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而实际上,这只是对语文学习浅层次的要求。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确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将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到个人的思维模式中去,则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写作的文章构思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有了一个完整的构思,才能保证写作的流畅性。写作能力提升了,语文思维才会变得更加丰富活跃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
一篇作文的写作水平最直观的评判方法是从学生的文字能力和整体文章架构方面去判断,但要把文章的思路和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在转化成文字之前,应先将其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是对文字的一种初步组织,虽然它的形成顺序在写作之前,但它与写作的环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没有丰富的语言词汇和整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因为具体文章的参考资源和参考范围是比语言表达更加丰富而多元的。
3.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标志和途径
写作不同于其他语文知识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个完成过程,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到文章的写作,都需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处于语文学习基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对他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知识变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和促进。写作的考核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字驾驭能力、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高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从文章的句式结构和错别字出现的频率上可以体现出来;文字驾驭能力,从文章中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可以体现出来;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高度,从文章的立意角度可以体现出来。所以说,通过写作可以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1.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作文其实还不能称之为写作,而是习作和写话。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实现写话技能的提升,往往会受到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局限。因此,可以先通过增大阅读量来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与小学生知识和思维水平相匹配的课外读物,在文章结构的建立和语言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上,都与小学生相适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单一和枯燥特点的能力提升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从中借鉴和学习到一些好的写话思路,随着阅读量的积累和阅读文章类型的丰富,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更好的写话方法。新课标实施后,课外阅读文章的比例增大,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还有一些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书目,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必读书目中就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小红帽》等书目。以《小红帽》这本课外读物为例,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小红帽的电影或是学习小红帽的歌曲,使学生对书籍的内容梗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当学生对这一类书籍和文字产生兴趣之后,再向他们介绍它的出处《格林童话》,以此引起学生对系列读物的兴趣,实现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2.培养观察的敏锐性,积累素材资源
在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值得教师借鉴和利用,那就是小学生对变化的生活环境和奇妙的自然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在素材搜集环节,如果作文题目是诸如我喜欢的植物或动物之类的,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自然界和生活中先观察该事物,如果学生兴趣浓厚,还可以建议他们养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便于从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观察植物。当善于观察成为学生的习惯,在写话时他们就会较为容易地抓住描写的细节和重点,也有利于他们通过观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3.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片段习作训练的效果
微课教学的特点是浓缩性强、精彩程度高、信息技术含量大,应在习作课堂上广泛运用。在习作教学中,通过精彩片段的描写来提升习作能力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教师可以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先截取一段精彩的片段描写,然后以微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例如《秋天的图画》的作文,教师可以准备充足的秋景图片,借助多媒体传输至微课教学载体中,通过直观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秋景的印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习作思路。
4.结合生活实际,优化习作教学
在小学阶段,许多作文题目的设置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题目中就有一个命题作文《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在小学生的成长经历中,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过他们帮助和关心,而且能对他们伸出援手的一定是他们的亲人或身边最熟悉的人。在以这个题目为例开展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转换角度,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感谢的人,或是从长辈、师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习作方向。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他们生活中所取得的重大进步和成绩,再通过反向思维思考取得成绩是依靠谁的帮助,这样一来就把重点引到“感谢”这一话题上来。越是贴近生活的习作题目,越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文章习作的文字表达上也就更加富有情感,而带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总结经验,运用更丰富、更适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思路的开拓性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只有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索,才能找到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和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温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优化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
[2]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3]李玉炜.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