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uszk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其主体地位的发挥,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素质教育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以情导行,激发学生的行为情感
  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又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好奇心,深挖教材内涵,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融情于理,以情引趣、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道德感受贯穿于教学导行的全过程。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首先可以放映有关纪录片,教师可适当配以解说。还可以向学生讲讲解放军英勇作战的事迹,学生边听边看,犹如被带到了解放军英勇作战的现场,仿佛亲眼看到战士英勇作战的雄姿,这样进行教学,既创设了情境,又让学生真正懂得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二、引导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引导学生发现到学生自主探索,是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自学、去探索、去总结,是指导学生自学,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主体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犹如一名导演,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提示参与教学活动,若能发现问题,提出疑点,说明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向探索新知识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切不可怠慢,应积极安排时间让他们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摄取新的知识。
  
  三、适时点拨,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点拨是教师驾驭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精讲是点拨的一种,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需要教师点拨;抽象的内容需要形象化的点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需要教师点拨;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时更需要点拨。帮助学生疏通思维障碍,化难为易,指点迷津,矫正失误,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好问题的点拨处,以便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解答,进而达到精讲的目的,同时也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留下了宽松的思维空间。
  
  四、尊重鼓励,增强学生参与信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受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聪明。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要通过语言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分享教师表扬的滋味,以增强参与信心。具体做法是:一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即可以让学生随时质疑,对学生在课堂教学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直接采取否定的形式,不急于“一棍子打死”,可采用间接的方式予以否定,比如说:“你能从别的角度想想看吗?”即使是一个最差的学生回答,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因为虽然思路不正确,答案错了,但这种参与的精神是可贵的。其实只有参与,才能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我们常说的“贵在参与”就是这个道理。二要尊重学生。即不歧视后进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梯度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各显其能、各有所得;三要和学生交朋友,消除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障碍,积极创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的含义涉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语文课堂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主战场是课堂,将创造力的培养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必须由原来的那种“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会”中走出来,步入自己的“要会学”的殿堂。由此达到培养学
期刊
如何使老教材的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上出新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听了舒德斌老师的一节《牛郎织女》公开课,令人耳目一新,大有旧瓶装新酒之感。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入编小学教材由来已久,可谓经典之作。课文通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破坏美好生活专制者的憎恨以及对善良人们的深深同情。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语言质朴形象。所听之课新在哪里?现将
期刊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处于第一位的挑战是道德问题。强化公民道德意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在当前的教育网络中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三年的目标评价教学,笔者认为,合理运用情感目标,及时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有着巨大的潜能和作用。    一、“情”、“德”并存,协调发展    数学是一门既美且真的学科,不但拥有丰富的知识,而
期刊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场白尤为重要,课堂是动态的,需要教师的艺术构思、精心组织和灵活应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让课堂气氛融洽,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成功就有了基础。    一、交代背景、自然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久远,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小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阅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很难对此发生兴趣,教师可
期刊
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种“好知”和“乐知”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在中学生物课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好知”、“乐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运用下述十种方法。  1、以新激趣法。青少年对新异刺激往往反应很敏感。因此,教师讲课时应注意标新立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列举新颖的事例。这样,才会使学生对生物课感到新鲜有趣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困境中走出来,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与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从何开始?就是教学导入。  单就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来说,成功的导入,如同拉开的序幕,让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其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引导他们
期刊
一、教育现状简析    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堂课只由一位教师主持。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教学手段日趋先进,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电化教学,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但基于我国现状,面临着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教学条件改善得极其缓慢、强调教学效果的势在必行,这一切都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双师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利弊,得出其可行性程度。   
期刊
【摘要】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才能激起他内驱力,调动起思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学习 培养兴趣 转变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也对学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如此看来,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才能激起他们的内驱力,并使之集中注意力,调动起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那么,教师
期刊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学是主,教为学。教师如果否定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会压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会限制学生才能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放到活泼发展的位置上。这就是说,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的情况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一、破除陈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知识型激趣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