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在劳动教育中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1.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教学理念中,突显劳动教育的地位。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成为传播劳动教育的中坚力量。3.以劳动教育课题为导索,不断拓展劳动教育教学的理论深度。4.构建有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全面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5.制定科学的评价表,科学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
“劳动教育”定义为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 ( 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 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 ( 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檀传宝、司徒南等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包括了广义的实践活动,具有统领和联结多种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综合育人功能。
2020年3月份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凸显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来塑造中学生拥有全面的核心素养,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二、劳动教育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1.重视劳动文化底蕴熏染,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蕴含着丰厚的劳动文化底蕴的大国,在我国发展的劳动历程中创造了一串串脍炙人心、震惊世界的事迹。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包含深刻劳动内涵的事迹与学生一起分享分析,学生耳熏目染地更加容易地理解劳动的价值所在,逐渐地明白到万千精彩的世界都是劳动创造出来,内心世界受到由感性至理性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采用体验式教学,让中学生全方位受到感染和熏陶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和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到要“坚持实际体验,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感受和熏陶。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可以让中学生迅速进入劳动角色,参与其中劳动,更容易体验到劳动中的甜酸苦辣,更容易在思想上获得共鸣。例如中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扮演厨工,他就需要凌晨起来准备厨房一天需要使用的食材、调味料、配菜等等;在就餐时段就协助大厨负责厨房的大小工作,一直等到晚上打烊了还要把厨房清理干净,把剩余的食材分类放进冰箱,这样才算完成一天的厨工工作。这样的劳动职业体验,学生会深刻理解厨工工作的各种快乐与艰辛,在思想引起共鸣,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3.遵循并重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为,认知方式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在身体方面、认知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变化明显,表现为抽象思维将逐渐代替形象思维,情感较丰富细腻、深刻稳定,同时道德、情感、理智等在感情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教育中体现了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具体表现:(1)根据中学生的年龄不同制定合适的劳动目标。学生的年龄不同制定的劳动目标也不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劳动目标;(2)利用课程设置发掘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各个年龄段的智力、体力、认知等方面都由所不同,劳动教育往往是需要发挥团队的协助,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设置不一的协作深度;在协作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能力范围有限,不盲目追求不实际的目标,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3)强调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劳动教育课程包含动手实践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考,在动中提升素质。每个阶段的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难度及过程都会根据年龄特点做出适当地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4)注重学生的个体的发展差异,在评价中如实体反映。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在评价时候需要根据差异化进行综合考虑,让个体化的差异可以在劳动评价中可以得到体现,让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化、合理化,不能一概而论而掩盖了学生客观能力水平;(5)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在教学中积极聆听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谦虚且积极地作出深刻的思考分析,再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去,用实践检验效果,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三、劳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
1.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教学理念中,突显劳动教育的地位
当前劳动教育扮演角色越发重要,把劳动教育编入到常规的教育理念中,并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设置好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逐渐完善好有关劳动教育教学的制度,将劳动教育的地位逐步地提升。国家规定中小学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重要渠道,其他学科课程中也应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广州要求中小学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重视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
2.重视师资的质量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在理解劳动教育理念、内涵、掌握劳动技能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为此,我们应该从上至下地逐步恢复和建立劳动教育的分管机构,重新设置培养专业劳动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机构,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他们将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扎实的理论基礎,掌握多种劳动技能,而且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劳动教育。 3.鼓励劳动教育的课题申报,拓展劳动教育教学的理论深度
以劳动教育为焦点,围绕目前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作为依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意义深远。例如课题《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4.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因此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野炊实践课、施肥课、压花课、木工STEM课等等。野炊实践课可以让学生掌握野外烧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助精神;施肥课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脏臭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珍惜劳动粮食、尊重劳动者的品质;压花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与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包含了浓浓的美感。木工STEM课可以让学生使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5.重视学生的劳动表现评价
评价表是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现的重要媒介,应该是跟随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的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表现情况。例如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客观记录学生过程性的表现;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就记录好学生的活动对象、时间、次数、地点、活动具体内容、小组评价、自评、过程性照片及文字描述、活动体会等等;学校开展的常规校本劳动课程的评价表应该包括学生在对应学段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达到哪个水平层次,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活动体会、过程性照片及文字描述等等。让学段性的劳动教育评价表与其它学科的评价表的地位逐步等同起来,在升学时候劳动教育素养作为各项综合性指标的首要考虑条件。
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我们坚信:劳动教育将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将会为国家的未来舔砖加瓦。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4239) 】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J].当代教育中国学刊,2019( 2) :82-84.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陈理宣,刘炎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65~68.
[4]冯丹桂,郝文斌.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11) : 162-164
[5]冀晓萍.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创新高素质人才培養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17):27~29.
[6]寇琼洁.浅论学生主体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 10) 下半刊.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
“劳动教育”定义为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 ( 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 和养成良好劳动素养 ( 形成劳动习惯、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有能力开展创造性劳动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檀传宝、司徒南等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劳动教育包括了广义的实践活动,具有统领和联结多种教育形式与内容的综合育人功能。
2020年3月份国家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凸显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由此可见,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来塑造中学生拥有全面的核心素养,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二、劳动教育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1.重视劳动文化底蕴熏染,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蕴含着丰厚的劳动文化底蕴的大国,在我国发展的劳动历程中创造了一串串脍炙人心、震惊世界的事迹。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用这些包含深刻劳动内涵的事迹与学生一起分享分析,学生耳熏目染地更加容易地理解劳动的价值所在,逐渐地明白到万千精彩的世界都是劳动创造出来,内心世界受到由感性至理性的陶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采用体验式教学,让中学生全方位受到感染和熏陶
体验式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和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到要“坚持实际体验,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感受和熏陶。劳动教育体验式教学可以让中学生迅速进入劳动角色,参与其中劳动,更容易体验到劳动中的甜酸苦辣,更容易在思想上获得共鸣。例如中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扮演厨工,他就需要凌晨起来准备厨房一天需要使用的食材、调味料、配菜等等;在就餐时段就协助大厨负责厨房的大小工作,一直等到晚上打烊了还要把厨房清理干净,把剩余的食材分类放进冰箱,这样才算完成一天的厨工工作。这样的劳动职业体验,学生会深刻理解厨工工作的各种快乐与艰辛,在思想引起共鸣,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3.遵循并重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为,认知方式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在身体方面、认知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变化明显,表现为抽象思维将逐渐代替形象思维,情感较丰富细腻、深刻稳定,同时道德、情感、理智等在感情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教育中体现了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具体表现:(1)根据中学生的年龄不同制定合适的劳动目标。学生的年龄不同制定的劳动目标也不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更容易达到预期劳动目标;(2)利用课程设置发掘中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各个年龄段的智力、体力、认知等方面都由所不同,劳动教育往往是需要发挥团队的协助,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设置不一的协作深度;在协作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能力范围有限,不盲目追求不实际的目标,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3)强调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劳动教育课程包含动手实践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考,在动中提升素质。每个阶段的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难度及过程都会根据年龄特点做出适当地调整,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4)注重学生的个体的发展差异,在评价中如实体反映。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在评价时候需要根据差异化进行综合考虑,让个体化的差异可以在劳动评价中可以得到体现,让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化、合理化,不能一概而论而掩盖了学生客观能力水平;(5)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在教学中积极聆听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谦虚且积极地作出深刻的思考分析,再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到教学中去,用实践检验效果,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三、劳动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
1.将劳动教育融入常规教学理念中,突显劳动教育的地位
当前劳动教育扮演角色越发重要,把劳动教育编入到常规的教育理念中,并纳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设置好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逐渐完善好有关劳动教育教学的制度,将劳动教育的地位逐步地提升。国家规定中小学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重要渠道,其他学科课程中也应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广州要求中小学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重视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
2.重视师资的质量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
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在理解劳动教育理念、内涵、掌握劳动技能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为此,我们应该从上至下地逐步恢复和建立劳动教育的分管机构,重新设置培养专业劳动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机构,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他们将拥有坚定的教育信仰,扎实的理论基礎,掌握多种劳动技能,而且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劳动教育。 3.鼓励劳动教育的课题申报,拓展劳动教育教学的理论深度
以劳动教育为焦点,围绕目前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作为依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意义深远。例如课题《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目标是探索一套既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又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技教育资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4.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因此构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例如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野炊实践课、施肥课、压花课、木工STEM课等等。野炊实践课可以让学生掌握野外烧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助精神;施肥课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脏臭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珍惜劳动粮食、尊重劳动者的品质;压花课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与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中包含了浓浓的美感。木工STEM课可以让学生使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技能来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5.重视学生的劳动表现评价
评价表是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现的重要媒介,应该是跟随学生的成长,记录学生的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表现情况。例如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的主题活动,客观记录学生过程性的表现;学校组织社区服务活动,就记录好学生的活动对象、时间、次数、地点、活动具体内容、小组评价、自评、过程性照片及文字描述、活动体会等等;学校开展的常规校本劳动课程的评价表应该包括学生在对应学段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达到哪个水平层次,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活动体会、过程性照片及文字描述等等。让学段性的劳动教育评价表与其它学科的评价表的地位逐步等同起来,在升学时候劳动教育素养作为各项综合性指标的首要考虑条件。
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我们坚信:劳动教育将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中学生,拥有良好的核心素养,将会为国家的未来舔砖加瓦。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24239) 】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J].当代教育中国学刊,2019( 2) :82-84.
[2]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陈理宣,刘炎欣.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的基础关联和价值彰显[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65~68.
[4]冯丹桂,郝文斌.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11) : 162-164
[5]冀晓萍.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创新高素质人才培養路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17):27~29.
[6]寇琼洁.浅论学生主体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 10) 下半刊.
(作者单位: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