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以谁为主体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vide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多次的听课,发现教师课堂上不自觉就表现出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的问题,分析出他们有一些专制的、自私的、不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思想,导致课堂主体不明。本文提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两点建议:第一,是用终生的时间去准备每一节课;第二,个别对待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课堂;问题;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11-1
  
  开学初,我们学校开党员公开课。我听了12节课,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七门学科,感悟颇深。
  一、无论哪门课,听到教师上课说得最多的是:“给我思考问题、给我看看、给我总结、给我读、给我练习……”教师的习惯用语“给我”应该考虑坚决去除了吧?认真思考课堂“以谁为主体”。
  二、教师的气焰过高压制了学生的一切。特别是管德育的领导的课,上课时那个气氛不一样,感觉有一股凝重的气流在教室中飘荡,让人窒息。虽然在这节课上教师是极尽温柔,但感觉孩子们仍大气不敢出,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
  三、教师教得过于精彩。听一位英语教师的课,这位教师一堂课都让人觉得神采奕奕,无论口语、肢体语言都堪称精彩,但却没有感染到学生。学生个个像木头人似的,教师说,学生听,教师喊,学生回答。教师的口语很好,激情四溢,但学生大多数回答问题感觉口语很差,发音不标准,最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激情,没有神采飞扬的感觉,每个学生看起来都是表情木呆,回答问题很机械。这是一门语言教学,为什么老师如此精彩,学生如此木呆呢?
  四、教师在课堂上过于勤快。所有课听下来感觉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太过勤快。听一位数学教师的课,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让学生上去板书,教师居然细到把“解”写好。如此勤快的教师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目前大家都能意识到勤快父母养育懒孩子,呼吁父母要懒一点,孩子才能勤快。教师不一样吗?但现在大多教师课堂上扮演的还都是保姆角色,教师教得不辞辛劳,孜孜不倦;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感觉厌烦。这样的课堂会出什么样的效果呢?
  以上种种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呢?
  一、中国千百年来“教师教,学生学”固定模式不可打破性、教师角色的不可撼动性束缚了现在的施教者。教师们“依然”不舍得走下那三尺讲台,不肯闭上嘴,迈开腿。
  二、学校评价制度。听课后校领导往往会这样评价:指出某某教师你哪里哪里讲得不到位,你的课备得怎样怎样,你的作业批改得如何如何……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评价的,很少听到领导指出:这节课你的学生有多少人没有开口说话,多少人没有去板书,多少人没有参与讨论,多少人没有……。这样的评价给教师的误解是:领导是来“看”我上课的,我要尽可能地表现,我要精彩,我要出彩,他们不自觉的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体,下课后听他们询问都是:我这节课“上”得怎么样?没有问这节课“我的学生”怎么样,没有更多讨论如何让学生再发挥,多展示,更出彩。
  三、教师自信心不足,面子观点太重,不敢放手,不敢闭嘴,老怕学生抢了自己风头,怕学生超越了自己,自己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其实好多教师深深知道自己“有限”的知识已经掌控不了现代这些被高科技化的孩子,但又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坚持学习,及时充电,因此在课堂上就喋喋不休,不愿闭嘴,想让学生感到离不开教师,老师很辛苦,结果呢?教师觉得付出的劳动一年比一年多,成就感却一年比一年少。与其每天在那抱怨学生难教难管,不如认清现实,躬下身来,与学生一道前行。
  四、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们每天都在获得,从互联网、电视、书籍、家庭、学校、社交中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知识。他们的知识越积越厚,而我们原来积累的知识越用越少,现在又没有积累。我们的内心就会因信心不足产生恐慌,怕学生超过我们而丢丑,在课堂上不敢冒险、不敢创新、不敢大胆尝试,只有一言堂,延续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千年固定模式。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彻底改变自己,还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呢? 
  一是用终生的时间去准备每一节课。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首先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书读得越多,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知识的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其次还要读学术著作。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把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变成沧海之一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才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把学生作为主体。
  二是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要向学生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学生。不同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学生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教师要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给所有的学生都挑选出这样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是无效劳动。
  教师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取得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体验到取得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由198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重新审视和更新《纲要》是幼儿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为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幼儿教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清香四溢的茶,要你细细品味个中的美妙滋味;有人说,生活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要你在纸上绘出五颜六色的画;有人说,生活是一条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尽头在哪里;有人说,生活是一份神秘的礼物,永远不知道打开包装后会是什么……  是的。生活蕴藏无数的宝藏,给予人们最好的馈赠,每个人都在体验着不同的生活况味,演绎着各自不一样的精彩。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