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砂山油田属于超低压油藏,1997年全面进入注水开发上产阶段,由于油砂山油田油砂体“薄、多、散、杂”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随着开发的进行、递减的加剧,油田稳产、上产工作日趋困难。
【关键词】水驱控制动用程度;递减;油砂体
1.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油田开发现状
油砂山油田探明叠合含油面积8.6km2,Ⅰ类石油地质储量2366×104t,可采储量439.2×104t。2012年油砂山油田可利用油水井总数为345口,其中油井221口,开井217口;水井124口,开井121口。油田年核实产油10.3424万吨,累积产油166.7489万吨。年注水52.9544万方,累计注水408.7256万方,年平均日注水1364.47方,综合含水46.63%,含水上升率-2.76%(相对去年年底),采出程度7.05%,年采油速度0.44%,年核实注采比1.94,累计核实注采比1.24,自然递减率8.09%(标定),综合递减率7.68%(标定)。
1.2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油田属于超低压、中高渗油藏,注采比的大小与单层突进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油田的开发;
(2)油水井射孔厚度大、井段长造成纵向注采对应关系差,水驱动用程度低,直接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3)注水开发水驱通道单一,一线油井水淹与供液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油田主力区块递减加快的主要原因;
(4)老井递减加快,直接影响油田的稳产,新井产能低于平均单井产量,制约着油田的上产。
2.稳产上产基础分析
2.1油砂体储量分析
油砂山油田二类和三类油砂体构成了油田的主力油砂体。二类和三类油砂体个数分别为266个、125个,占油砂体总数的13.0%、6.1%,但其控制的总地质储量达到25.5%、23.7%,构成了油田的主力油砂体。油砂体具有“小、多、散”的特点。油田Ⅰ~Ⅵ断块13个油组共有油砂体2045个,其中四类油砂体个数为1615个,占油砂体总数的79%,这类油砂体开发难度大,是后期开发挖潜的主要对象。
2.2采油速度决定注水工作的重要性
采油速度在0.09~1.43%之间,年底采油速度0.4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在0.88~31.29%之间,平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3.88%。截止到2012年底,全油田折算采油速度为0.43%。截止目前油田采油速度较低,油田地层能量的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较大的储量基础,较低的采油速度,标志着精细注水工作在今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2.3 0断块储量基础
Boi-原油体积系数。
零断块含油面积为0.97Km2,平均有效厚度为19.2m(如表1),根据2003年油砂山油田储量报告的研究成果,在进行储量计算时平均有效孔隙度选用18%,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选用55%,地面原油密度0.853,地面原油体积系数选用1.036,最终计算得出新增含油面积0.97Km2,的地质储量为151.5×104t。
2.4Ⅲ、Ⅵ断块外围扩边挖潜
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的指引下,2009年采油一厂开始积极转变思维,克服困难实地踏勘,针对油砂山油田油藏提出了“效益开发、滚动挖潜”的思路。通过钻探中中626、中627、中628三口滚动扩边井及Ⅲ断块中3703、中3704、中3705及中3708、中3709的扩边挖潜。探索和落实油砂山油田Ⅵ断块含油边界及构造外围增储上产的有力区域(如图1、图2);。
3.油砂山油田近期稳产上产的主要思路:
3.1提高砂体控制程度,完善Ⅲ、 Ⅳ、Ⅴ、Ⅵ断块井网完善工作,在提高地层能量基础上挖掘油井潜力;
3.2以改善层间矛盾、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为目的,继续开展Ⅰ、Ⅱ断块井网调整及区域层系进一步细分工作;
3.3提升水驱动用程度,继续开展精细注水工作;
3.4继续开展挖潜扩边工作,开展0断块、Ⅲ、Ⅵ断块外围的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指导后期该区域的整体开发。
参考文献:
[1]方凌云,万新德主编.1997.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
[2]加内什C.萨克尔,阿普杜勒.萨塔尔编.2001.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3]季华生编. 2009.油田注水新思路的探求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
[4]党海龙主编.2009.油砂山油田新建10万吨产能建设方案.
作者简介:
徐立,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专业,现工作于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水驱控制动用程度;递减;油砂体
1.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油田开发现状
油砂山油田探明叠合含油面积8.6km2,Ⅰ类石油地质储量2366×104t,可采储量439.2×104t。2012年油砂山油田可利用油水井总数为345口,其中油井221口,开井217口;水井124口,开井121口。油田年核实产油10.3424万吨,累积产油166.7489万吨。年注水52.9544万方,累计注水408.7256万方,年平均日注水1364.47方,综合含水46.63%,含水上升率-2.76%(相对去年年底),采出程度7.05%,年采油速度0.44%,年核实注采比1.94,累计核实注采比1.24,自然递减率8.09%(标定),综合递减率7.68%(标定)。
1.2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该油田属于超低压、中高渗油藏,注采比的大小与单层突进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油田的开发;
(2)油水井射孔厚度大、井段长造成纵向注采对应关系差,水驱动用程度低,直接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3)注水开发水驱通道单一,一线油井水淹与供液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油田主力区块递减加快的主要原因;
(4)老井递减加快,直接影响油田的稳产,新井产能低于平均单井产量,制约着油田的上产。
2.稳产上产基础分析
2.1油砂体储量分析
油砂山油田二类和三类油砂体构成了油田的主力油砂体。二类和三类油砂体个数分别为266个、125个,占油砂体总数的13.0%、6.1%,但其控制的总地质储量达到25.5%、23.7%,构成了油田的主力油砂体。油砂体具有“小、多、散”的特点。油田Ⅰ~Ⅵ断块13个油组共有油砂体2045个,其中四类油砂体个数为1615个,占油砂体总数的79%,这类油砂体开发难度大,是后期开发挖潜的主要对象。
2.2采油速度决定注水工作的重要性
采油速度在0.09~1.43%之间,年底采油速度0.4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在0.88~31.29%之间,平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3.88%。截止到2012年底,全油田折算采油速度为0.43%。截止目前油田采油速度较低,油田地层能量的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较大的储量基础,较低的采油速度,标志着精细注水工作在今后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2.3 0断块储量基础
Boi-原油体积系数。
零断块含油面积为0.97Km2,平均有效厚度为19.2m(如表1),根据2003年油砂山油田储量报告的研究成果,在进行储量计算时平均有效孔隙度选用18%,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选用55%,地面原油密度0.853,地面原油体积系数选用1.036,最终计算得出新增含油面积0.97Km2,的地质储量为151.5×104t。
2.4Ⅲ、Ⅵ断块外围扩边挖潜
在勘探开发一体化思想的指引下,2009年采油一厂开始积极转变思维,克服困难实地踏勘,针对油砂山油田油藏提出了“效益开发、滚动挖潜”的思路。通过钻探中中626、中627、中628三口滚动扩边井及Ⅲ断块中3703、中3704、中3705及中3708、中3709的扩边挖潜。探索和落实油砂山油田Ⅵ断块含油边界及构造外围增储上产的有力区域(如图1、图2);。
3.油砂山油田近期稳产上产的主要思路:
3.1提高砂体控制程度,完善Ⅲ、 Ⅳ、Ⅴ、Ⅵ断块井网完善工作,在提高地层能量基础上挖掘油井潜力;
3.2以改善层间矛盾、提高水驱控制程度为目的,继续开展Ⅰ、Ⅱ断块井网调整及区域层系进一步细分工作;
3.3提升水驱动用程度,继续开展精细注水工作;
3.4继续开展挖潜扩边工作,开展0断块、Ⅲ、Ⅵ断块外围的评价工作,通过评价指导后期该区域的整体开发。
参考文献:
[1]方凌云,万新德主编.1997.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动态分析.石油工业出版社.
[2]加内什C.萨克尔,阿普杜勒.萨塔尔编.2001.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3]季华生编. 2009.油田注水新思路的探求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
[4]党海龙主编.2009.油砂山油田新建10万吨产能建设方案.
作者简介:
徐立,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物理专业,现工作于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开发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