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低效;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57—01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低效提问的现象,使得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低效的原因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的思维缺乏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实则学生的思维仍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
2. 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往往问题不能紧扣学习主题,脱离教学实际,甚至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低效或无效的提问。
3. 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下。
4. 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或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5. 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优等生,课堂就会“冷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数学教学成功之关键。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现实性、思考性、针对性、趣味性、挑战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思维,促进主体探究,从而真正回归课堂教学的原貌与活力。
2. 问题设计要有质量。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教学中要让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学生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 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角色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明确所提的問题预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能使提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時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适度”是指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难易适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适量”是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提问走过场、赶速度、匆忙收场,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每一个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总之,要有效设计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57—01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是重、难点的突破口,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低效提问的现象,使得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提问低效的原因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的思维缺乏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实则学生的思维仍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
2. 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往往问题不能紧扣学习主题,脱离教学实际,甚至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低效或无效的提问。
3. 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下。
4. 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或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5. 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优等生,课堂就会“冷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是数学教学成功之关键。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具有现实性、思考性、针对性、趣味性、挑战性和灵活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点燃求知思维,促进主体探究,从而真正回归课堂教学的原貌与活力。
2. 问题设计要有质量。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教学中要让每一个问题都成为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学生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 问题设计要有挑战性。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角色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设计问题时要紧扣教学各阶段环节目标,明确所提的問题预计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这样才能使提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5. 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時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适度”是指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问难易适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适量”是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提问走过场、赶速度、匆忙收场,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每一个提问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
总之,要有效设计小学课堂教学问题,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