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xiaohai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驱性行为。为此,我在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教师给读书
  犹太人是个爱读书的民族,他们有一句教育孩子的名言——“书本是甜的”,就是要让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读书的乐趣,最有效的莫过于“教师给读书”了。教师选择一本较厚的童话书,利用每天早会的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篇,在两三个星期里坚持不断地读给学生听。当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从教师的嘴里流淌出来时,孩子们为之深深地着迷,每天都高兴得不得了。通过老师的读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要自己读书的强烈愿望。
  二、增设班级图书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管理借阅。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学生对自己的书常常是读了几页后就不爱再读,而借来的书则比较有兴趣,一般能在规定的借阅时间内读完。另外,这样以“集资”的形式办班级图书角,学生花较少的钱,交流读到较多的书,确保学生有较充足的阅读量。同时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争相读好书的作用,要知道榜样和竞争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推荐图书
  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读物。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年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对文章做简要的介绍,或朗读精彩的片段,或讲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停止,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因人而异进行指导。比如有的学生爱读科普读物,就建议他读读《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学生爱读经典名著,就推荐他读读名家短篇佳作。当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书籍,交换阅读。
  再者,推荐图书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比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可选择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或阅读与儿童影视相关联的书。学了《丑小鸭》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争吵》,就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读其他写夏天或西湖的诗词,并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电视剧,就推荐同名小说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
  四、教给读书方法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浏览性泛读。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理解率在80%左右。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在学生没有充足时间、足够兴趣,或根本没有必要仔细地阅读某些材料的时候,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探求性速读。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实现速读,我认为必须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做到“四快”,即阅读过程“看书快”,看到信息“识别快”,识别内容“理解快”,理解内容“记忆快”。速读能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记忆力、注意力,使学生信心十足、兴趣高涨。
  3.品味性精读。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对名著的名篇、名段,及自己喜欢的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吃东西细嚼慢咽一样。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这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4.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①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②提纲型:把文章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文章脉络,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③感想型:阅读后,结合自身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④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5.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等等。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下转60页)(上接59页)也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自主阅读习惯。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诗文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故事大王评比”、“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小博士擂台赛”、“佳作欣赏”及办班报、编手抄报、写名人警句条幅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小小博士”、“故事大王”、“优秀读书笔记”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展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极大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博览群书,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六、取得家长配合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在家里进行的,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联。教师如果能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那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我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册这些平台,和家长谈论对阅读的看法,在交流中达成这样的共识:分数赢得一时,读书赢得一世;对一个孩子来说,文化底蕴犹如营养,会使人一生受用。同时倡议家长帮助孩子制定读书计划,确定所读内容,选择阅读时间,甚至开展亲子共读,让家长成为读书活动的坚强后盾。
  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其完成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孩子就会爱上读书。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力量,一种自觉行为,就能有效地提高其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有着强烈的活动的需要。实践也证明了儿童是从游戏开始学习的,他们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而英语是小学较难的一门学科,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使学生乐学,必须顺其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发挥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的神奇作用。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
期刊
“导学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调节师生的情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参与质疑释难,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逐步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营造氛围,诱发参与  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兴趣高,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带有
期刊
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自然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发展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德育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正式教育文件里的德育期望和德育目标姑且不论,单从人们对学校德育的批评来看,可以看得出是“寄予厚望”: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多数老师仍采用“填鸭式”。即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学生客体,从上至下不讲方式地强制传授知识。这种方式也叫“注入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盛行,至今仍有很大市场,在农村学校的教学中,仍然居于主要地位。  如此,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被动的、机械地坐等知识,张着嘴等着喂,甚至喂也不吃。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的接受写作训练了。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农村教师语文
期刊
摘要:前苏联伟大数学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证明本质上是对结论的挑战,数学的猜想就是创新。通过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个性化表露及关结果的质疑和拓广,容易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渐渐形成创新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发展创新思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创
期刊
文学界普遍认为,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最难翻译的,它对译者要求很高,不仅要具有高超的语言翻译能力,同时必须在诗歌上也有较深的造诣,即既是优秀的翻译家又是诗人,而能兼备这两个要素的人寥寥无几。  但,即便具备了上述两个基本要素,诗歌翻译仍是困难重重,译者还得了解诗人所在国度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此外对诗人的人生经历也必须了如指掌,这就给诗作的翻译增添了难度。  某种意义上,诗歌是一种根本无法翻译的文学
期刊
思念的雪,像一只只晶莹的蝶,缀满记忆中的山巅,妆点了西南边陲的宁静和皓远。我以一种仰望的姿态,瞻仰了垂慕已久的风景线。  那个动人的传说,在遥远的记忆中飘渺,你至今仍在坚守着那份挚热的爱恋,等待着那一刻,那一瞬间。一米阳光的问候,太过吝啬,你期冀着那份属于自己的万丈光芒,融化覆盖的积雪,温暖千万年来看似冷却已久的心田。你细数着日月交替,任凭风吹、日晒、雨打,霜与雪,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世态变迁。
期刊
唐朝时,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智常
期刊
语文在随着人类进步而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更新。眼下崇尚创新已成为奔腾全球的滚滚潮流,而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面对现代语文,现代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呢?我个人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开创语文教学新法  教师应当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把握课程标准的特点,深刻解读课程标准。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从
期刊
年少的时候,从来不能体会孤独。开心的时候有玩伴,委屈的时候给父母一讲,瞬时就会被他们逗得破涕为笑。心理单纯而明净,快乐总是主旋律。被无处不在的爱包围着,快乐便无处不在。  可越是长大,越会体会生命的孤独。这一方面是由于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有事去找父母了;另一方面,也是时不时地体会出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当这样的感受总会不同程度地重复的时候,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能深刻理解你心情的那个人,无法准确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