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师机生互动多种合作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内课外学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融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二维、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学习内容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可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后虽对“鸟的天堂”就是指大榕树有一定的文字感悟,但大榕树如何繁茂,如何独树成林,为何成为“鸟的天堂”就不甚了解了,我通过信息技术把“大榕树”展示出来,那繁茂的形象、那碧绿的色彩、那啾啾的鸟声让学生一下子神情振奋,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的综合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引导学生“渐入胜境”学习,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补充丰富的课文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其他所有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我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1)运动员资料,如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邓亚平等十多位中外著名的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图片和有关的方字材料;(2)我国申奥成功的经程,近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部分奥运会比赛的视频;(3)作者肖复兴的介绍和部分经历;(4)部分我国奥运健儿的获奖照片,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了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有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十六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在我的启发下,他们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候,我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而且病句错字连篇,令人头痛不已。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写作的兴趣,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在“三八”妇女节前,我校组织学生写《妈妈的爱》,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应该说这个题目很简单,学生有话可写,可有不少学生告诉我,自己也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但就是写不出完整的文章来,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只好生搬硬套,照抄作文选上的作文。为此,我安排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观看MTV《懂你》,当那些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母爱的关怀中,纷纷地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了出来,感情真挚。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地发展,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中国和平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4]黄邵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与认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师机生互动多种合作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内课外学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融于一体,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二维、三维空间中,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学习内容更充实、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机会,营造氛围,可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始终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后虽对“鸟的天堂”就是指大榕树有一定的文字感悟,但大榕树如何繁茂,如何独树成林,为何成为“鸟的天堂”就不甚了解了,我通过信息技术把“大榕树”展示出来,那繁茂的形象、那碧绿的色彩、那啾啾的鸟声让学生一下子神情振奋,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的综合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引导学生“渐入胜境”学习,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和理解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补充丰富的课文学习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个信息量极大的学科,它几乎涵盖了其他所有学科。有人说:“语文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有人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扩大课外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我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内容:(1)运动员资料,如瓦尔德内尔、刘国梁、邓亚平等十多位中外著名的奥运会运动员们的图片和有关的方字材料;(2)我国申奥成功的经程,近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部分奥运会比赛的视频;(3)作者肖复兴的介绍和部分经历;(4)部分我国奥运健儿的获奖照片,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受兴趣的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促进了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启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捞铁牛》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沉在黄河中的铁牛的过程,使学生由衷地感受到怀丙和尚不愧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索精神。有学生指出了怀丙和尚的做法中有不合理的地方,说:“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将两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捞八只铁牛需要把十六船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这样做既费事,又可能将河套堵塞。”在我的启发下,他们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找到了更完善的捞铁牛的方法。这时候,我请学生将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了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而且病句错字连篇,令人头痛不已。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写作的兴趣,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在“三八”妇女节前,我校组织学生写《妈妈的爱》,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应该说这个题目很简单,学生有话可写,可有不少学生告诉我,自己也知道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但就是写不出完整的文章来,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只好生搬硬套,照抄作文选上的作文。为此,我安排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观看MTV《懂你》,当那些表现母亲含辛茹苦的真挚感人的画面扑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母爱的关怀中,纷纷地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了出来,感情真挚。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设计核心是立足于人的发展,我们不能片面追求课件档次,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中心,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发挥母语教学的优势,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地发展,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中国和平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4]黄邵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验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