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前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自由教育,是一种博雅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都存在问题,为了加强通识教育,有必要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改善课程设置,并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通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通识教育的产生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liberal education for free men),经由纽曼所倡导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发展到受马修阿诺德的影响而推行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通识教育是英国传统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通识教育一词虽然早在1829年,就由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Alpheus Spring Packard)提出,但真正实行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先后经历三次通识教育运动:第一次是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期间影响最大的要数哈钦斯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时推动的通识教育:阅读名著运动、跨学科课程。第二次通识教育高潮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颇具影响力的是哈佛大学1945年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第三次通识教育改革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提出的核心课程计划影响深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台湾学者将general education翻译为通识教育,1984年4月5日颁发《大学通识科目实施要点》,通识教育开始在我国台湾全面实施。
  2.中国高校的通识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暴露了,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窄,人文素质较差,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1961年我国开始纠正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问题。
  199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许多重点大学都在本科培养方案中,用通识教育基础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定位和规划大学本科教育,并将通识教育作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相当一批重点大学还成立了本科学院(即本科文理学院),如复旦学院(复旦大学)、匡亚明学院(南京大学)、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从机构和制度上进一步保证了通识教育在本科教育中的基础和主导地位。
  二、通识教育的含义与必要性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通识教育的定义有过诸多阐述。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 S. Packard)认为,我们预计给青年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高等教育,是科学、人文、艺术全面素质的教育。有的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与核心,而不是各系所专业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
  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通识教育是促使学生掌握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价值观念与认知能力,能适应社会挑战与环境变化,从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博雅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的实施有其必要性,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即培育的是负责任的公民而不是学者。
  三、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课程体系还缺乏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所应有的基础性、系统性、人文性、综合性、主体性和深刻性,相当一部分课程内容停留在粗线条的概论梳理和原理介绍;教学形式不够理想,大多采取大班上课的方式,缺少必要的师生交流、小班讨论和严格考核;学习层面上应有的批判性思维,特别是批判性阅读和写作比较欠缺。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第一,缺乏自由教育的根基,使通识教育观难以生根发芽。我国近代大学的历史相对较短,缺乏思想与精神的积淀,未形成强有力的自由教育传统。第二,强大功利主义传统挤压了通识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生长空间。特殊的背景及文化教育传统赋予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过强的军事经济功利导向,固化了教育的功利主义。第三,我国现代大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科制度客观上抑制了通识教育的发展。现代大学以分科、分专业为基本特征的学科制度与大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对知识的高度综合的适应,使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脱离。
  四、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台湾的通识教育获得了重要发展,通识教育被列入“教育部”的正式工作议程,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校本化运动,并且开展了通识教育评估鉴定工作。台湾近年来一直将通识教育实施质量作为大学的评估标准,并专门设立了相关研究和管理机构(如台湾通识教育协会、台大共同教育委员会等),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通识教育的健康发展。
  笔者利用在台交流的机会采访了台湾政治大学学务处副学务长彭立忠副教授。针对通识教育,彭老师认为,现代的学科知识复杂,学科分类太细,见树不见林,需要科技整合,需要不同领域的对话,需要桥梁教育。“通通不认识的人聚到一起让他们认识”,这才叫通识,不同系的人观点不一样,结合不同领域的人进行对话。彭老师指出不同领域越是专业越是傲慢,都在象牙塔里面,而通识教育就是为了打破这个藩篱。很多学校通识教育都做得很弱,从师资到理念。通识教育不过发展几十年,但海峡两岸都是舶来的,都不深入。要回到涵养知识分子情操和德性的角度去落实,但两岸都没抓到这个重点。   五、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建设
  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建设的思路:
  1.深入明确通识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基础和文化背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扩大历史视野、形成认知风格和增强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创造知识、进行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多种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这才是我们提倡的通识教育的目的。
  2.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有必要在高校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如通识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审议、推动、评估全校通识教育,负责起草规划、协调联络、实际执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等业务。专门的通识教育委员会有利于落实通识教育的各项措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3.改善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多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包括要设置怎样的课程,课程的效果是否良好等,也要加强对课程设置的评估。
  4.增强通识教育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扩大学生的可选择范围,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保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民主、自由的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燕飞,石云里,陈长荣.从MIT看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62-68.
  [2]蔡映辉.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11):76-79.
  [3]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4):24-33.
  [4]闫亚林.另一种大学竞争力——中国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两次评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0):57-62.
  [5]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6]贾永堂.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难以深化的根本因素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7]石仿,裴旭,万洪英.创造力战略下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和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8]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9]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10]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基金项目(2012DX-06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它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英语作业的设计:设计有效的课前作业;设计活动化的课堂作业;设计分层次的课后作业。  关键词: 课前作业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孔子“学而时习之”的论说,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而作业就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我们的祖先吟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的那一刻起,诗歌就以其形式灵活、言简义丰的特点奠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源头地位,几千年来屹立在我国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所以,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在课堂上发掘诗歌的艺术价
摘 要: 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认为高中教师应进一步明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重视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地位,进一步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策略及方式,呼吁还朗朗书声于高中语文课堂,提高高中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堂 朗读教学 教学方法  宋代大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在我的教室里有这样一个角落,它是那样的特别,那样的具有吸引力。这里的“小书虫争锋”版面上画着56条大小各一、颜色各异的“小书虫”。这是我们班级56位“小书虫”勤奋读书,努力爬行才有的“战果”。每天都会有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彩笔(这是属于他的小书虫的颜色)来到这个温馨的角落饶有兴致地“爬”上一格,因为他又读完了一本书了,这条“小书虫”又长肥了,真是值得骄傲。  一、对儿童阅读的认识  从走上工作岗位,
摘 要: 目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关注度较弱,教师要重视课后练习,把握练习运用的时机,对练习点进行适当的整合,把练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材 课后练习 运用建议  一、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运用现状  笔者最近在听课、看教师备课笔记、教研活动时,特别关注目前教师对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运用情况。  1.忽视存在  语文教
摘 要: 社区是青少年校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青少年逐渐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社区教育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作者基于花山区下辖各社区的青少年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就推进社区教育对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社区教育 青少年发展 花山岖青少年社区教育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在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社会生活中所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总和,是社会提供给青少年所有教育性经验的总和
摘 要: 搞好学生自主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一新生目前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及措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增强自主预习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必须改
摘要: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还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愉悦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
摘 要: 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无一不是以德育为首,美术教育教学更为突出。在美术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生已经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教师修养、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师修养 例证法 时政性 多媒体  在许多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和乏味的。不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有关,更与授课教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和深入实施,为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政治课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