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经理人,以下的场景你可能不陌生,而且出现的机会似乎愈来愈多:每个月你会和你的 team member,在上海总部 meeting ;和你竞争的对手已不是香港人、台湾人,而是来自印度和马来西亚;你的客户可能有日本的企业,也有西班牙的公司,你们讨论事情不是用 MSN 就是用 Skype ,私底下聊天的主题则是巴西的足球明星。
经济域与管理方式的改变
处在全球化和 Web 2.0 交会的时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或管理者,都正进入一个重新“混音 ”(remix )的洪流。英国商业策略专家、肯特大学教授理查德 ·史凯斯(Richard Scase )就指出,全球的经济、商业模式正在改组,因特网(包括信息科技)和遍布全球的供应链,加速了全球整合的过程。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能到世界上任何角落买卖,而且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会不断提升。
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则在他的新书《 Mind Set!奈思比 11个未来定见》中指出,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他用“经济域”(Economic Domains)的概念来形容这样的现象,每一项特定的经济活动,例如汽车生产、制药、金融服务等等,都是一个经济域。经济域注重的是经济活动的疆界,而不是国家的疆界,所以在各个经济域中,各企业的竞争或合作也会是跨地区、跨国家的。这样的趋势,不只是和大公司有关,对中小企业也会造成影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就发现,现在很多三四十人的新公司,多是二十名员工在硅谷、十名员工在印度。佛里曼将这种新型态的公司称为“微跨国公司”(micromultinational),他认为这样的企业组织将会愈来愈多,其管理工作也会和以往大相径庭。
工作半径变大,要延伸视野和能力求生存
在这些潮流的冲击之下,企业的经理人所面临的,就是工作的“半径 ”必然会变大(包含有形的地理距离和无形的工作内容),无论是因业务需要做跨国移动,还是进行跨国管理、跨国合作,在工作上会碰到的对象、要处理的问题都会更加复杂。所以经理人也必须要去延伸自己的 “能力半径”,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维和技巧,以应对全球化的进一步挑战。
此外,延伸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并不是那些外派到国外的经理人的专利,在未来的企业组织中,每一个经理人都必须具备这样的心态。前 ABB 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阿尼 ·欧尔森(Arne Olsson )就指出,本地的经理人有时候甚至得比那些在国外的同事更加全球化。“一个组织若非有一群在里头工作的本地人,并且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做全球性的思考,它就不能成为一个运作良好的全球型组织。”欧尔森强调。
至于经理人,自然也无法例外于这样的趋势。
从中国级到世界级,或许是一场艰苦的竞赛,但是要从代工的红海走向研发、品牌的蓝海,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这是必经的道路,经理人必须尽快做好调适和改变的准备。“现在要的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领导、去整合国际资源的人,是要去管理国际人才的人。”宏基创办人施振荣语重心长地说。
跨界工作型态,培养多元能力抢位子
对勇于面对全球化的经理人来说,“跨界”是必然会面临到的问题。当经理人的工作半径变大了,往往必须跨越业务、产品、功能、国家等界限,凡此种种,都造成了经理人工作上的复杂性。
专门研究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麦寇和霍伦贝将其分为两个层面:“商业”的复杂性与“文化”的复杂性。商业复杂性是指产品、供货商等构成商业运作的要素,文化复杂性则是指语言、习惯等差异。他们认为,全球型工作的复杂性是这两种层面的结合,当复杂性愈高,就更需要具备全球化的心态,才能有效认知跨界时的问题,并发掘出适当的因应之道。麦寇和霍伦贝也强调,未来的经理人必须要能培养全球工作的多元能力,其中包括“开放的心胸以及弹性的思考与战略”“文化好奇心与敏感度”“能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机智、乐观向上而且精力充沛”“诚实与正直”“稳定的个人生活”“具有附加价值的技术或商业技能 ”。他们认为,能够去发展这些能力,经理人就能有效适应全球化的冲击。
在《世界是平的》中,佛里曼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化 3.0 ,“如今人人都可以自问,也应该自问:我在当今的全球竞逐与机会中,如何占得一席之地?我如何应用自己的力量,与他人进行全球竞合?”对经理人来说,跨进世界舞台是危机,还是转机,就看你自己了。
经济域与管理方式的改变
处在全球化和 Web 2.0 交会的时代,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企业或管理者,都正进入一个重新“混音 ”(remix )的洪流。英国商业策略专家、肯特大学教授理查德 ·史凯斯(Richard Scase )就指出,全球的经济、商业模式正在改组,因特网(包括信息科技)和遍布全球的供应链,加速了全球整合的过程。现在大部分的公司,都能到世界上任何角落买卖,而且交易的速度和效率会不断提升。
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则在他的新书《 Mind Set!奈思比 11个未来定见》中指出,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将是未来的主要趋势。他用“经济域”(Economic Domains)的概念来形容这样的现象,每一项特定的经济活动,例如汽车生产、制药、金融服务等等,都是一个经济域。经济域注重的是经济活动的疆界,而不是国家的疆界,所以在各个经济域中,各企业的竞争或合作也会是跨地区、跨国家的。这样的趋势,不只是和大公司有关,对中小企业也会造成影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就发现,现在很多三四十人的新公司,多是二十名员工在硅谷、十名员工在印度。佛里曼将这种新型态的公司称为“微跨国公司”(micromultinational),他认为这样的企业组织将会愈来愈多,其管理工作也会和以往大相径庭。
工作半径变大,要延伸视野和能力求生存
在这些潮流的冲击之下,企业的经理人所面临的,就是工作的“半径 ”必然会变大(包含有形的地理距离和无形的工作内容),无论是因业务需要做跨国移动,还是进行跨国管理、跨国合作,在工作上会碰到的对象、要处理的问题都会更加复杂。所以经理人也必须要去延伸自己的 “能力半径”,提升自己的管理思维和技巧,以应对全球化的进一步挑战。
此外,延伸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并不是那些外派到国外的经理人的专利,在未来的企业组织中,每一个经理人都必须具备这样的心态。前 ABB 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阿尼 ·欧尔森(Arne Olsson )就指出,本地的经理人有时候甚至得比那些在国外的同事更加全球化。“一个组织若非有一群在里头工作的本地人,并且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做全球性的思考,它就不能成为一个运作良好的全球型组织。”欧尔森强调。
至于经理人,自然也无法例外于这样的趋势。
从中国级到世界级,或许是一场艰苦的竞赛,但是要从代工的红海走向研发、品牌的蓝海,提升企业的核心价值,这是必经的道路,经理人必须尽快做好调适和改变的准备。“现在要的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领导、去整合国际资源的人,是要去管理国际人才的人。”宏基创办人施振荣语重心长地说。
跨界工作型态,培养多元能力抢位子
对勇于面对全球化的经理人来说,“跨界”是必然会面临到的问题。当经理人的工作半径变大了,往往必须跨越业务、产品、功能、国家等界限,凡此种种,都造成了经理人工作上的复杂性。
专门研究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者麦寇和霍伦贝将其分为两个层面:“商业”的复杂性与“文化”的复杂性。商业复杂性是指产品、供货商等构成商业运作的要素,文化复杂性则是指语言、习惯等差异。他们认为,全球型工作的复杂性是这两种层面的结合,当复杂性愈高,就更需要具备全球化的心态,才能有效认知跨界时的问题,并发掘出适当的因应之道。麦寇和霍伦贝也强调,未来的经理人必须要能培养全球工作的多元能力,其中包括“开放的心胸以及弹性的思考与战略”“文化好奇心与敏感度”“能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机智、乐观向上而且精力充沛”“诚实与正直”“稳定的个人生活”“具有附加价值的技术或商业技能 ”。他们认为,能够去发展这些能力,经理人就能有效适应全球化的冲击。
在《世界是平的》中,佛里曼指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化 3.0 ,“如今人人都可以自问,也应该自问:我在当今的全球竞逐与机会中,如何占得一席之地?我如何应用自己的力量,与他人进行全球竞合?”对经理人来说,跨进世界舞台是危机,还是转机,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