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无人机技术日渐成熟,以“上帝视角”观看城市和自然风貌已经成为人们观看世界新的方式,人们越来越习惯宏观世界万象,常常会忽略掉身边的细微之美。相当多的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认为用微距摄影镜头拍摄便可以完成微距摄影,可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微距镜头或者带有微距功能的镜头,严格地从放大倍率上来说,只达到了近距摄影的水平。
2016年5月,我完成了本科毕业作品《肖像》,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昆虫当作人来拍摄,通过正、侧、背三种角度将其呈现。不久后,我在互联网就看到了一名叫做Levon Biss的摄影师为牛津大学自然博物馆拍摄的昆虫照片,当时我就被震撼到了。昆虫标本还可以拍得如此有质感,说是精美的艺术品我觉得丝毫不过分,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于是我开始了《视而不见的风景》这组作品的创作,将细微的事物明朗化,将天然的存在明晰化。不只是依靠技术条件来放大,更多是在观察中建立别样的心理和美学体验。
此次创作在表现内容和制作方法上都和我之前的创作有所不同。作品主要以背面角度拍摄整只昆虫,以求将其连带触角及肢节一并完整呈现。在昆虫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颜色和质感都比较丰富的个体。拍摄或者说图像的采集方面,也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通过可多向位移的电控平台,控制不同方向的轨道移动,实现对被摄体的角度调整和范围内的素材分块拍摄,使作品既有清晰的局部也有完整的外观。这样流程化的高质量影像制作方法,还可应用在艺术品复制、科普用途的标本影像采集以及商业产品的拍摄等方面。
首先是在被摄材料的准备阶段,选择能找到且合适又完整的被摄体;其次是由于被摄体体积都很小,要在被摄体上完成精妙的布光;再次是在拍摄阶段中,使拍摄模块对物体的任何位置都可完成有效的合成素材;最后则是将昆虫不同角度丰富颜色在后期制作阶段中精确地还原在画面中。 本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拍摄上的难度自然要比之前的创作大得多。从被摄体的准备开始,就需要对昆虫标本进行定型清洁,否则不仅拍摄出来的昆虫不美观,后期拼接也是个大问题。布光过程与之前创作不同,现在是要呈现整只昆虫,其躯干大多凹凸不平,并且还有可能在某些位置呈现出各异的形态,如果从上方使用柔光屏直接布光的方法,会造成被摄体上下曝光不均,甚至是局部细节的丢失,对应的解决思路是在被摄体的上下左右各布四盏灯,再做几个小型的反光板,呈一定角度对称地固定在被摄体周边不会被镜头移动碰到的地方,通过不同位置的不同光量反光,将被摄体照亮、照匀,使被摄体的细节和颜色都清晰可见。由于影室闪光灯的闪光范围较大,所以即使分块拍摄平移了被摄体的位置也不会改变其被照亮的范围。为了保证分块拍摄的堆栈影像在融合后没有断层且清晰,还需要对相应轨道前后及上下左右移动的步数、距离和拍摄张数进行计算。通过对镜头清晰范围和被摄体的长宽高的测量,可以计算出相机在堆栈时所需拍摄的张数和单步移动的最大值。至于上下左右的分块移动,考虑到素材量的巨大和拍摄时长漫长等问题,就以每个画面重合三分之一部分计算,得到每移动到下个分块画面的行程距离。按照计算好的数值,便可对被摄体进行重复的机械化收集拍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拍摄就不需要人看守,可以完全自动化了。因为整个拍摄过程的时间太长,一般持续在12-18个小时左右,所以为保证所拍摄的素材不出现任何问题,笔者必须频繁检查联机电脑中的素材并随时进行调整。
虽然使用了拼接技术,但由于是用微距摄影的方式拍摄立体物体,景深太浅,所以必须要解决景深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入纵深方向的素材拍摄进行合成,才能使图像变得清晰和完整。以空间直角坐标系为基准:x代表横方向,y代表纵方向,z代表坚方向。对于素材的拍摄,思路上是将xyz三轴分为两个模块,由z轴单独一个模块,x、y轴一个集合模块。拍摄所有素材由z轴负责,x、y轴则负责物体在所摄取画面中微量移动以保证拍摄到物体横切面上的每个细节。在z模块的实施工具上选取一条行程较长的精密滚珠丝杆轨道,在轨道上架装一台搭配有1倍以上放大倍率镜头的佳能EOS 1DX Mark Ⅱ单镜头反光相机,用来对被摄物体某一局部进行纵向式的扫描拍摄,为此处的大景深合成图片提供素材。而在x、y模块上则制作一个可电动上下、左右高精度运动的载物平台,帮助被摄物体微量运动配合z模块进行拍摄,制作这个模块需选用两台高精度电动平移台。最后使用编写过方向运动程序的单片机对这个载物平台进行运动控制,来保证z轴拍摄物体的所有素材完整。
对本作品所选择的昆虫依次布光拍摄结束后,便可进行下一步后期制作。依据前文中所探究的技术方法,对这些素材影像進行相应的优化流程和算法融合后,先获得不同局部分块的大景深多清晰范围图像;而后再依据外形选择相对适合的算法对其进行自动拼接成型,获得昆虫肢体完整的影像;最后在针对该影像内出现的拼接错位等问题,手工贴图修补,同时对画面的影调、色彩及质感做进一步调整,完成作品的最终输出影像。制作所得的影像基底大多都达到了4亿-5亿像素,随时可以在展览中实现最大幅面的输出展示。
通过对影像整体的观看了解被拍摄昆虫大致的形态、结构、颜色及纹理走向。而后,当对这些影像的任意局部细节进行观看时,便能惊讶地发现,每只看似平凡无奇的昆虫身上都呈现出了令人未曾见过的陌生画面,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