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性写作教学不是单一的诗歌写作教学。诗性写作教学的文本应该是富有诗意美感的文本(如诗歌、散文等);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是诗性化的语言;诗性写作教学要求学生作形象、生动的表达。
一、诗性写作教学提出的背景
1、汉语言自身的属性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乃至唐宋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诗性的历史。中国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姑且不论,单就司马迁的《史记》而言,它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的史书,但他的诗性化语言写作使这部史书具有了颇高的文学价值。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母语,那么诗性写作教学的提出便是顺应了汉语言发展过程中诗性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通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新课程标准几乎在每一个学段要求中都有类似的表述。诗性写作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诗性写作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感,感受语言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主体的客观现状
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学生语言表达普遍缺乏表现力,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诗性写作教学去挖掘、激活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诗性写作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诗性写作教学的原则
1、独创性
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诗性写作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又奇特,诗性写作教学就是要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学生用独特的诗性化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点燃思想的火花,闪烁智慧的光芒。
诗性写作教学的独创性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2、情感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性写作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是华丽的辞藻的简单的堆砌。诗性写作教学倡导的是情感体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蕴含着写作者浓郁的情感性,否则就是空洞的,唯美的形式主义。
3、实践性
诗性写作是一种预设的目标,诗性写作教学则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努力达到预设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实践者,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实践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讲和练的结合。
诗性写作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诗性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语言,培养语感,积累经验,最终在实践训练中达到文采飞扬,实现预设目标。
三、诗性写作教学的要求
1、情感体验
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诗思,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因情而动,有感而发。
情感体验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我们姑且称为直接情感体验;一种是间接情感体验,也就是预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并描述,让学生感同身受。诗性写作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自主表达。
2、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以身垂范,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切的情感态度感染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同步创作。
诗性写作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互动,二是写作同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形成浓郁的情感氛围,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跃跃欲试,急于表达内心的感受;在自主创作中,教师与学生同步,不仅能够起到示范作用,还能起到激励作用。
3、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诗性写作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力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开放,在诗性写作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下,让学生自选题目,自主选材,自主表达。
在自主探究中,首先让学生独立的自主写作,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相互评议、修改,最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四、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几种模式
诗性写作教学设计要有课堂教学特色,必须有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始终。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主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情感体验为主线;
2、以师生互动为主线;
3、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4、以句式训练为主线;
5、以片段训练为主线;
6、以篇章训练为主线。
教学设计的主线不是单一的,几种主线可以交错运用。
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模式不一而足,这里仅提供三种:
1、营造氛围——情感体验——自主创作;
2、启迪诗思——感受诗意——放飞思绪;
3、预设情景——驰骋想象——激扬文字;
诗性写作教学是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课改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的一种有益的尝试,诗性写作教学是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晏雪,教师,现居湖北松滋。
一、诗性写作教学提出的背景
1、汉语言自身的属性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到屈原的《离骚》,乃至唐宋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诗性的历史。中国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姑且不论,单就司马迁的《史记》而言,它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的史书,但他的诗性化语言写作使这部史书具有了颇高的文学价值。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母语,那么诗性写作教学的提出便是顺应了汉语言发展过程中诗性的特点。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通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新课程标准几乎在每一个学段要求中都有类似的表述。诗性写作教学具有美育功能,诗性写作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感,感受语言的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生主体的客观现状
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学生语言表达普遍缺乏表现力,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诗性写作教学去挖掘、激活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诗性写作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诗性写作教学的原则
1、独创性
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诗性写作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决定了它的独创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而又奇特,诗性写作教学就是要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引领下,学生用独特的诗性化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点燃思想的火花,闪烁智慧的光芒。
诗性写作教学的独创性就是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2、情感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性写作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是华丽的辞藻的简单的堆砌。诗性写作教学倡导的是情感体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蕴含着写作者浓郁的情感性,否则就是空洞的,唯美的形式主义。
3、实践性
诗性写作是一种预设的目标,诗性写作教学则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努力达到预设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学生是实践者,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实践要结合起来,也就是讲和练的结合。
诗性写作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诗性写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语言,培养语感,积累经验,最终在实践训练中达到文采飞扬,实现预设目标。
三、诗性写作教学的要求
1、情感体验
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诗思,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真正做到让学生因情而动,有感而发。
情感体验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我们姑且称为直接情感体验;一种是间接情感体验,也就是预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并描述,让学生感同身受。诗性写作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自主表达。
2、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教学中教师以身垂范,用生动的语言和真切的情感态度感染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同步创作。
诗性写作教学中师生互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情感互动,二是写作同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形成浓郁的情感氛围,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跃跃欲试,急于表达内心的感受;在自主创作中,教师与学生同步,不仅能够起到示范作用,还能起到激励作用。
3、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诗性写作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力求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开放,在诗性写作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下,让学生自选题目,自主选材,自主表达。
在自主探究中,首先让学生独立的自主写作,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相互评议、修改,最后在班上展示交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
四、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几种模式
诗性写作教学设计要有课堂教学特色,必须有一根主线贯穿教学始终。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主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情感体验为主线;
2、以师生互动为主线;
3、以思维训练为主线;
4、以句式训练为主线;
5、以片段训练为主线;
6、以篇章训练为主线。
教学设计的主线不是单一的,几种主线可以交错运用。
诗性写作教学设计的模式不一而足,这里仅提供三种:
1、营造氛围——情感体验——自主创作;
2、启迪诗思——感受诗意——放飞思绪;
3、预设情景——驰骋想象——激扬文字;
诗性写作教学是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课改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的一种有益的尝试,诗性写作教学是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晏雪,教师,现居湖北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