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阐释立德树人的内涵,论证了高校社会实践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以作者带队进行社会实践的亲身感受,总结出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包括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05-02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引领。高校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战场,之所以是“主战场”,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学生大多处在青年阶段,正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时期,是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精心栽培和耐心引导;另一方面,青年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使用群体,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信息量如此庞大的时代,青年群体由于自身见闻及经历的局限性,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从而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把爱国的情怀、兴国的理想和报国的行动相结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立德树人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教育工作的难点。要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本,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能使理论变得更加生动成了教师们关注的问题。人们往往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的印象更为深刻,也更能感同身受,因此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开展并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手段。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何谓“立德树人”
高校要开展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明确是立什么“德”以及树何种“人”。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程。马克思在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需求、个性、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立德树人就是以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实践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是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
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实践是学生价值观外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可以说,价值观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行动指南,一个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不论在其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有所表现,在社会实践中,也必然能够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立德樹人是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
(二)社会实践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阵地,但是仅仅依赖课堂教育往往是不够的。首先,高校教师力量有限,经历往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补充;其次,相较于课堂讲授,学生对自身经历和体验更有兴趣,通过实践的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真实感受,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三、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的意义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于2018年暑期带领由12名学生组成的名为“社工伐木累”的青春实践队,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赛乌素镇赛乌素村,对该村的扶贫情况以及小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具备很多闪光点,只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缺少展现的机会。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到底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教育有何意义呢?
(一)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每年都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乡村支教、社会调研、环境保护等。笔者此次带领学生深入内蒙古乡村进行调研,一方面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祖国农村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与当地村民接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代表、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在实践中笔者经常能听到学生激烈地讨论“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足”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激发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实践中也得以升华。
(二)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口头说教,更需要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只有让学生走出校园,真正看到国家和社会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对赛乌素村进行调研的时候,有一件事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一天上午,学生们较早完成了当天的调研任务,大家决定去平时不常去的村边走走,更加深入了解赛乌素村。学生们走到村边,看到一个空旷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前是几位烈士的坟墓。看到长眠于此的忠魂墓碑,尤其是其中几座墓碑甚至连烈士的姓名都没有,只写了“无名烈士”,团队的同学深受震撼,自觉站成了一排,默哀三分钟,并向烈士深深鞠躬。由于纪念碑地处村边,平时疏于保护,周边的草丛里和广场上有不少废弃的垃圾。默哀过后,一位学生说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不能让烈士长眠在垃圾之中。”说完,一行人开始自发地清理纪念碑周围的垃圾。炎炎烈日下,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笔者深受感动,不仅因为平日里在“温室”中被保护的“花朵”不怕累的精神,还因为学生们发自肺腑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情怀。 (三)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是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为背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归根结底要运用到实际中去,社会实践避免了“空洞说教”以及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理解起来才会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同时也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四)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笔者发现,在学生工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存在对专业缺乏兴趣、对学业规划不足以及对未来感到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充分地自我觉察。而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首先,实践的过程是对专业深入了解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今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明确,学习和生活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因此,实践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过程,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改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五)社会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所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例如,笔者本次进行的调研,需要学生与调研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访谈,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访谈过后,需要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日里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来到公共设施落后的乡村生活,也锻炼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在将来学生走入社会后,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够转化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成为学生的宝贵经历和财富。
四、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和中央对立德树人工作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当以思政课堂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开拓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课堂内容,探索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多的教育途径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N].人民日报,2018-05-31(10).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htm.
关键词:社会实践;高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05-02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1]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道德和价值观的引领。高校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主战场,之所以是“主战场”,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学生大多处在青年阶段,正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时期,是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精心栽培和耐心引导;另一方面,青年是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重要使用群体,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信息量如此庞大的时代,青年群体由于自身见闻及经历的局限性,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从而影响一生的发展。因此,立德树人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把爱国的情怀、兴国的理想和报国的行动相结合,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立德树人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教育工作的难点。要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本,但是,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又能使理论变得更加生动成了教师们关注的问题。人们往往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的印象更为深刻,也更能感同身受,因此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开展并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手段。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何谓“立德树人”
高校要开展立德树人工作,首先要明确是立什么“德”以及树何种“人”。古语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程。马克思在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需求、个性、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立德树人就是以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为基础,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社会实践与立德树人的关系
(一)立德树人是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
立德树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实践是学生价值观外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可以说,价值观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行动指南,一个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价值观,不论在其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有所表现,在社会实践中,也必然能够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此,立德樹人是社会实践的价值基础。
(二)社会实践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课堂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主要阵地,但是仅仅依赖课堂教育往往是不够的。首先,高校教师力量有限,经历往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外界力量加以补充;其次,相较于课堂讲授,学生对自身经历和体验更有兴趣,通过实践的所见所闻得出的结论,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真实感受,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三、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的意义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于2018年暑期带领由12名学生组成的名为“社工伐木累”的青春实践队,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赛乌素镇赛乌素村,对该村的扶贫情况以及小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具备很多闪光点,只是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缺少展现的机会。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到底社会实践对“立德树人”教育有何意义呢?
(一)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每年都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乡村支教、社会调研、环境保护等。笔者此次带领学生深入内蒙古乡村进行调研,一方面学生可以真实地了解祖国农村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与当地村民接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代表、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在实践中笔者经常能听到学生激烈地讨论“到底怎么做才能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足”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激发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实践中也得以升华。
(二)社会实践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口头说教,更需要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只有让学生走出校园,真正看到国家和社会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在对赛乌素村进行调研的时候,有一件事令笔者印象非常深刻。一天上午,学生们较早完成了当天的调研任务,大家决定去平时不常去的村边走走,更加深入了解赛乌素村。学生们走到村边,看到一个空旷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前是几位烈士的坟墓。看到长眠于此的忠魂墓碑,尤其是其中几座墓碑甚至连烈士的姓名都没有,只写了“无名烈士”,团队的同学深受震撼,自觉站成了一排,默哀三分钟,并向烈士深深鞠躬。由于纪念碑地处村边,平时疏于保护,周边的草丛里和广场上有不少废弃的垃圾。默哀过后,一位学生说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这些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不能让烈士长眠在垃圾之中。”说完,一行人开始自发地清理纪念碑周围的垃圾。炎炎烈日下,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看着大家忙碌的样子,笔者深受感动,不仅因为平日里在“温室”中被保护的“花朵”不怕累的精神,还因为学生们发自肺腑热爱祖国、感恩祖国的情怀。 (三)社会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是以学生所学的专业为背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归根结底要运用到实际中去,社会实践避免了“空洞说教”以及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理解起来才会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同时也能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四)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笔者发现,在学生工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存在对专业缺乏兴趣、对学业规划不足以及对未来感到迷茫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充分地自我觉察。而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首先,实践的过程是对专业深入了解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今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平台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最后,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明确,学习和生活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因此,实践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过程,了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改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五)社会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社会实践所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专业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例如,笔者本次进行的调研,需要学生与调研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访谈,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访谈过后,需要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平日里生活在大都市的学生来到公共设施落后的乡村生活,也锻炼了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能力在将来学生走入社会后,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够转化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成为学生的宝贵经历和财富。
四、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和中央对立德树人工作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说:“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当以思政课堂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开拓更多有深度、有内涵的课堂内容,探索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寻找更多的教育途径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N].人民日报,2018-05-31(10).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htm.